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刘清珺  张旭  孙畅 《食品科学》2016,37(3):258-265
针对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目前存在的检测需求对接难、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数据分析工作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食品安全技术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以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实验室管理所需信息/数据快速获取、二次利用与安全访问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架构方案。通过建立实验室检测业务全流程信息化,可以实现检测项目在线查询、检测业务全流程跟踪、检测数据自动采集、质量体系即时监控、检测数据分析评价、人员绩效量化考核等服务功能。最终达到通过流程化信息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业务运转效率;通过数据汇集与数据提取,提升检测需求对接能力;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创新检测业务服务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唐晓纯 《食品科学》2007,28(3):366-369
学校食品供应的主要渠道有三种:食堂、营养餐配送和学校所属的副食供应商店或餐饮店。学校的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为了预防和控制风险,需要形成高效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存在的特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基础上,从常规风险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两个层面入手,研究了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预警方法,风险性定量分级管理制度,信用等级设计和安全管理,以及综合协同评价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对于建立基于预防的食品安全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愈加重视,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推进食品安全大数据建设。但是食品安全大数据是一项集食品工程、统计分析、数据库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等多领域和新兴技术交叉的复杂工程,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美国的食品安全大数据建设工作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从食品安全数据标准、数据采集和共享系统、统一的信息化体系、数据开放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食品安全大数据的应用实践,并为我国食品安全大数据开发、推动智慧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治理正从管制性的互动阶段步入大数据驱动时代。大数据技术是解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对于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对治理工具、治理主体与结构、治理风险等方面带来挑战。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着监管能力不足、信息公开不充分、信任缺失以及法律规制不力等问题。食品安全治理需优化治理工具的创新组合,健全注重合作治理的社会共治框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诚信体系等,提倡分层治理,预防治理风险,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欧正 《广西轻工业》2008,24(3):68-70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被迅速地应用到了矿山安全生产领域,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服务。本文以GIS为基础平台,根据非煤金属矿山的安全管理现状,从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功能结构、数据库建库、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分析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数据源管理以及决策分析,为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设计提供相关参考,探寻一条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各项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结合食品安全过程风险控制思维分析,为其监管工作提供参考,以有效预防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统一不同食品监管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术语定义、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信息系建设要素。方法 采用数据元基本模型, 以数据编制相关基本规范为基础, 编制相关数据元标准。结果 本研究从食品监管基础通用信息、食品生产许可信息、食品经营许可信息、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多个方面编制了相关数据元标准。结论 根据本研究统一编制的数据元标准, 食药总局组织制定发布了21个食品监管信息化标准。该研究产出的标准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信息化标准的空白, 促进了不同的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系统之间协同、数据资源整合、信息交换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建设了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和设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使网络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据可循,提升了管理的高效性和精确度,进而实现对现有设备的最优化使用、管理和运维。文章阐述了系统的建设背景、功能模块、权限设计思路和使用的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实际的运行效果。最后,也对下一步系统的发展方向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基于LAN的并粗车间计算机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纺织企业并粗车间信息化程度发展缓慢的现状,分析了车间在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发展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并粗车间监控系统,对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软件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对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拟合理论对系统生产数据的正确性进行了分析.应用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易维护,成本低,而且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基本管理功能满足了车间在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发展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食品安全未知风险隐患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容乐观。2020年全国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快速预警体系及其防控机制敲响了警钟。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信息收集和早期预警防控等方面存在的制度保障机制不完善、体系支撑和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机器学习技术不断被发掘, 时空分析技术日渐成熟, 两者的特点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一种食品安全时空预警的新思路。本研究对上述技术进行了信息化层面的整合, 研究设计了基于跨部门多源数据的食品安全时空预警信息化体系框架, 利用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及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建岛搭桥”, 在海量而复杂的监测数据中深度学习找到关键信息和隐藏关系, 对超出预期的风险异常区域进行预警, 为政府部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职工餐厅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根据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职工餐厅各项管理类法规和政策,结合管理运营工作实际,建立符合中大型职工餐厅适用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结果把日常餐饮管理提高到了质量管理高度,确定了食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人员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明确了风险控制关键环节、显著危害、控制因素和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把控食品质量安全,并在新冠疫情等应急事件中反应迅速,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的良好运转。结论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推进职工餐厅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职工餐厅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频发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供应链环节存在风险,因此,对供应链流通链条的风险控制、进行食品信息的可追溯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食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流通过程的数据信息将对问题的溯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角度对食品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基于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对食品从采购、到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提出建立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基本构想,以期对国家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筛查、分级、预警和防控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体系, 客观正确的引导舆情。方法 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数据, 建立食品安全分析可视化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Hadoop, 结合Tree Ensemble和Model-Based Ranking算法特征性分析食品抽检数据, 搭建BP神经网络, 结合Apriori和FP-growth关联分析等技术, 深度挖掘相关信息, 有效集成为对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结果 以折线图、热力地图等可视化模型实现食品类别、检测项目、结果分析、生产地址、检测数据分析及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进行在线展示与分析, 能够满足关注食品安全的各领域人员很直观地就获得自己需要的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结论 可视化模型能够增强数据分析结果的视觉效果和直接性, 切实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靶向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监测是国内外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点,当前的监测体系缺乏主动全面的患者信息收集,人工填报存在的较多漏报问题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省市两级食源性疾病主动挖掘信息平台框架设计,前端通过医院HIS系统自动汇总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动挖掘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打破过去的人工填报导致的数据采集瓶颈、全面采集全省范围内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及相关信息,能够提高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程度,提升食源性疾病数据采集工作的自动化能力。后端设计的食源性疾病关联性分析功能,通过对病例信息、 标本检验信息、暴露食品信息等的关联性分析,有助于识别散发性和聚集性食源性疾病,更好的了解各省食源性疾病发生、发展情况与规律,提前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迹象并进行及干预。对提升各地食源性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能力,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工作流程,创新信息化业务模式将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美  王晓翌  李鸿敏 《食品科学》2017,38(19):309-314
目的:分析我国食品供应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为今后制定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突变理论模型,构建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5—2014年间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总体而言,近10年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是从食品供应的3个具体环节来看,风险一直呈现波动趋势,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和食品生产消费这2个环节,近2年来食品安全风险呈现增长态势。结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业分散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生产模式转变,建立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杜琳  温圣军  袁刚 《食品与机械》2022,(11):82-85,124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作为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科学原则。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利用有效的数据归集和数据分析策略,通过监测、分析、评估等方式来实现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以更加科学准确的食品风险数据管理和评估体系支撑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餐饮业食品安全,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的治理。方法通过调研、走访了解目前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餐饮业食品安全治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餐饮业自身特点、餐饮业食品安全成因复杂、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多主体、餐饮业食品安全自身管理薄弱。并提出了四个对策建议,增强餐饮业自身食品安全的自律,形成通力合作的监管模式,完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检验体系,加大餐饮业违法分子的惩罚力度。结论总结出的五大问题和四大对策有利于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New food technologies, such as genetic modification, food fortif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re of growing interest for future food security and safety. For ensuring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such technologies, consumers and other food supply chain actors should embrace them.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review to identify and compare key factors of supply chain actors’ evaluation of new food technologies. Evaluation encompasses indicators such as likelihood or intention to perform a behavior, perceived benefits/risks, willingness to pay, acceptance/adoption, and attitudes. Results from 183 studies showed several imbalances in research. Although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1)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2) by consumers, (3)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nly very few studies have targeted other food technologies, other supply chain actors such as farmers (13 studies) or processors (two studies),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43 studies). With respect to consumers’ evaluation, key determinants were trust in institutions, information assessment, perceived risks and benefits, attitudes toward the product or technology,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quality perception of the product, and impact on health. Farmers’ evaluation of new food technologies was explained by the factors of perceived risk and benefits and of actual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the few processor evaluation studies, no convergence of factors could be reached. This systematic review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s’ and farmers’ evaluation behavior and opens up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actors’ food technology evaluation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xtracted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need for standardized approaches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张丽 《食品与机械》2020,(12):53-55,170
文章考察了食品供应链特征及其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风险形成机制,论述了后疫情时期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提出了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需建立食品安全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优化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制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