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利用微波热效应钝化小麦胚芽(WG)中的内源性脂肪酶(LA)与脂肪氧化酶(LOX),研究了不同微波条件对WG的稳定化效果、WG得油率及小麦胚芽油(WGO)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3 min的条件下,WG的水分含量由15.51%降至5.45%,LA相对酶活降至39.91%,LOX相对酶活降至27.48%;60 d加速储藏期间,酸值(KOH)仅增加1.03 mg/g;在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3 min的条件下,WG得油率为9.70%,WGO品质较好,总VE保留率达95.24%,WGO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微波处理对小麦胚芽稳定性及组成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小泓  肖琼星 《中国油脂》2007,32(12):32-34
应用微波加热技术对小麦胚芽进行灭酶处理。采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经微波灭酶处理后的小麦胚芽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波处理可使酶活力从38 500 U在90 s后降至31 300 U;小麦胚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变化,不存在反式脂肪酸;油脂过氧化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小麦胚芽水分则降低;微波辐射时间对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影响不大,而对水溶性蛋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献导读     
正微波耦合壳聚糖覆膜处理小麦胚芽技术研究为提高小麦胚芽稳定性及其综合利用率,以新鲜小麦胚芽为原料,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微波耦合壳聚糖覆膜处理小麦胚芽。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是:小麦胚芽初始含水量15.86%,投料量150 g,微波功率中火462 W,微波时间5 min,壳聚糖溶液浓度1.3%,壳聚糖溶液添加量15 m L。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酸值及过氧化值最低,稳定性较好。(文/王君茹等摘自《粮食加工》2017年第6期)  相似文献   

4.
以稳定化小麦胚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2和有机溶剂萃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对比分析小麦胚芽油得率、水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VE以及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研究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萃取方式中,超临界CO2萃取的小麦胚芽油水分含量最高,为4.32%;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得率(9.24%)、OSI(2.55 h)、VE含量(3 749.79 mg/kg)最高,而有机溶剂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受萃取方式的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小麦胚芽稳定性及其综合利用率,以新鲜小麦胚芽为原料,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L9(34)正交组合设计,确定了微波辐射稳定化小麦胚芽的最佳工艺参数是:麦胚初始含水量15%,微波功率中高火(581 W),微波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酸值及过氧化值最低,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小麦胚芽稳定性及其综合利用率,以新鲜小麦胚芽为原料,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微波耦合壳聚糖覆膜处理小麦胚芽。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是:小麦胚芽初始含水量15.86%,投料量150 g,微波功率中火462 W,微波时间5 min,壳聚糖溶液浓度1.3%,壳聚糖溶液添加量15 m L。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酸值及过氧化值最低,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糙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改性处理提高糙米的蒸煮品质,确定最佳复合处理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糙米初始水分含量对糙米蒸煮品质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与期望函数优化微波改性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微波改性处理糙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2400 W、微波时间75 s、初始水分含量14.5%,在该条件下期望函数值最高为0.76,对应的糙米饭硬度为2865.85 g,吸水率为56.96%,碘蓝值为0.57,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模型回归性良好,实际实验拟合度高,对糙米蒸煮品质改性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酶处理对小麦胚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水酶法提取小麦胚芽油工艺。选用纤维素酶、半纤维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作为提取酶,对小麦胚芽进行酶解,研究了不同酶处理对提油率的影响。单一酶处理试验中,分别用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处理的提油率较高;复合酶处理试验中,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组合处理的提油率最高;且复合酶处理比单一酶处理的提油率高。经过正交试验得出小麦胚芽油水酶法最优提取工艺为:复合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5∶1),酶解pH=5,酶解温度45℃。经验证试验小麦胚芽提油率可达到65.53%。试验提取的小麦胚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以上,营养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小麦胚芽油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小麦胚芽为材料,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旋转设计溶剂浸提小麦胚芽油,探讨了原料颗粒度、水分含量,浸提最佳工艺条件等对小麦胚芽油出率的影响并分析油品质,结果表明,麦胚颗粒度宜选60目筛上物,水分含量以7.5%左右为宜;以二氯甲烷为浸提溶剂,溶剂与胚芽之比为2.1:1(V/W),温度35℃、浸提40min,出油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小麦糊粉层粉中的脂肪酸值,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微波稳定化处理。以微波功率、辐照时间、物料水分含量设计单因素试验,以脂肪酸值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600 W、物料水分含量20%、辐照时间180 s的处理条件下,小麦糊粉层粉的脂肪酸值达到最低值。经微波辐照后,小麦糊粉层粉中的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内源酶活度、微生物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提高了小麦糊粉层粉的安全性;同时,在植酸含量、总酚含量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微波辐照后小麦糊粉层粉的总抗氧化能力仍然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1.
陈美玲  胡妍  韩勇  邢月  潘崇双  高昂  陈野 《食品科学》2014,35(22):109-114
以水解度为指标,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脱脂小麦胚芽蛋白进行水解,优化水解条件,当在pH 8、温度50 ℃、加酶量5.0%、底物质量分数4.0%的条件下,水解度达20.08%。优化条件下,得到水解物的溶解度、吸水性、吸油性分别为48.59%,13.77、9.86 g/100 g。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水解物在200 ℃以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水解后的麦胚蛋白结构;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水解物的分子质量大部分集中在2 000 D以下;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水解物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2.
小麦胚芽VE的微波萃取工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微波萃取小麦胚芽中维生素E的方法。考察了溶剂浓度,微波萃取时间,液固比,预浸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与常规萃取方法相比,当小麦胚芽5g,液固比6:1(V/W),微波功率468W时,微波萃取时间2min,乙醇浓度50%时,维生素E的萃取率可达到16.65mg/100g,其效率远大于常规萃取方法。因此微波萃取小麦胚芽中维生素E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本文还运用取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小麦胚芽中VE微波萃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冷榨法制取全脂小麦胚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原有冷榨机进行改造用于榨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在轴内通冷却水等措施,控制榨油机榨膛温度,通过单因素及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试验,确定榨膛温度75℃、小麦胚芽含水量7%、榨油机的榨膛压力3.6MPa,制得小麦胚芽油中VE 含量为268.7mg/100g,磷脂含量为925mg/100g,小麦胚芽出油效率为32%。  相似文献   

14.
以麦胚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和脂肪酶活力及过氧化物值为指标,研究了抑制小麦胚油脂氧化的技术方法.试验得出:水分为13.6%的麦胚、经0.120 MPa的高压湿热处理4 min与麦胚水分为15.3%、微波功率为700 W、处理2 min,均可以获得稳定化效果良好的小麦胚,同时处理后的麦胚水溶性蛋白质变形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富集麦胚多肽,采用微波联合金属离子处理麦胚,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ZnSO4浓度、MnSO4浓度、CaCl2浓度对麦胚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10 s,ZnSO4浓度1.0 mmol/L,MnSO4浓度1.6 mmol/L,CaCl2浓度1.4 mmol/L的条件下,麦胚中的多肽含量可达228.85 mg/g,蛋白酶活力提高至2268.40 U/g。微波联合金属离子处理对麦胚中肽的富集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微波、超声与微波-超声3 种辅助硫酸降解玉米秸秆方法,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超声协同辅助硫酸降解玉米秸秆的工艺进行优化,建立还原糖得率的五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2 ℃、时间153 min、硫酸体积分数3.1%、料液比1∶45(g/mL)和微波功率634 W,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得率最大值为41.24%,实际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度高,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与在温度120 ℃、硫酸体积分数3%、料液比1∶20(g/mL)、时间2 h条件下水解玉米秸秆还原糖得率相比,含量提高6.6%。并通过离子色谱分析得出阿拉伯糖含量为1.75%,半乳糖含量为0.44%,葡萄糖含量为15.65%,木糖含量为7.98%,果糖含量为15.34%,纤维二糖含量为0.09%。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onate,SDS)质量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金佛手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SDS质量分数0.6%、料液比1∶20(g/mL)、微波功率50 W、微波时间30 s,在此工艺条件下金佛手总黄酮提取量为18.706 0 mg/g。金佛手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9.15%和65.25%,其抗氧化活性略低于槲皮素。结果表明,金佛手总黄酮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抗氧化剂应用到食品和医药领域。  相似文献   

18.
吴雨  张淑蓉  钟宁  彭佳莹  钟耕 《食品科学》2014,35(19):77-8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考察米糠水分含量、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对米糠中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的影响和储藏30 d后酸值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工艺参数,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料层厚度为1 cm时,米糠最佳微波处理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8%、微波时间90 s、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后米糠中的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为1.9%,小于最大允许值5%,并在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储藏30 d后,脂肪酸值为17.5 mg KOH/g,远小于空白组中212.0 mg KOH/g的脂肪酸值。同时,对微波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米糠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影响较小。微波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米糠稳定性,有利于米糠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对孵育法富集麦胚多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孵育时间、温度、孵育液pH 值及液料比对麦胚孵育液中多肽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 中Box-Behnken 试验设计对上述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当孵育时间6h、孵育温度49℃、孵育液pH3 及液料比10:1(mL/g)时为最佳组合,麦胚孵育液中多肽含量高达88.46mg/g,是原料麦胚的2.98 倍。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分析优化小麦胚油浸出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微波稳定化后小麦胚芽作为试验原料,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植物油抽提溶剂,建立了浸出法提取小麦胚油优化生产工艺。探讨了不同原料颗粒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体积分数与麦胚质量分数比值(溶胚比值)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浸提温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提取时间对麦胚出油率的影响等单因素试验。依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择溶胚比值、浸提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响应面优化分析试验设计因素,建立了小麦胚油浸出法优化提取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小麦麦胚油浸出工艺:颗粒度为60目筛上麦胚粉碎物,以植物油抽提溶剂为提取溶剂,溶胚比值为20.5∶1,温度43℃、浸提38 min。优化工艺模型预测出油率的理论值为6.67%,验证试验显示小麦胚油实际出油率为6.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