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茂金属催化体系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催化由费托合成而来的混合α-烯烃聚合,考察了Zr/烯摩尔比、Al/Zr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粘度及其分子量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7.3%。采用了13C NMR和1H NMR表征产物结构,不同碳数烯烃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由GC测得。最优条件下的聚合产物具有高粘度指数(262)和低分子量分布(1.95),可作为理想的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单茂金属催化剂MXC,经Al(i-Bu)_3和[Ph_3C]~+[B(C_6F_5)_4]~-活化后对乙烯和1-辛烯进行了催化共聚,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共聚物样品以及进口韩国SK公司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结果表明:共聚物样品与SK公司的POE产品在~(13)C-NMR中有相似的吸收峰,组成及聚集态结构相近;随催化剂Al/Ti比(摩尔比,下同)减小,催化活性增加,共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_w)先减小后增大;聚合温度从90℃升高至130℃,催化活性降低,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变宽;当Al/Ti比为300时,共聚物■_w由24.36×10~4降至9.87×10~4;当Al/Ti比为150,聚合温度为110℃时,催化活性达到11.77×10~6g/(mol·h),共聚物■_w,PDI,熔融温度、结晶度依次为10.05×10~4, 3.14, 76.95℃, 2.27%,1-辛烯插入率达到13.2%。  相似文献   

3.
沈晓莉  闫卫东 《石油化工》2006,35(4):389-393
综述了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桥联基团的同异,将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分为同桥型与异桥型两大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类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尤其是催化剂结构与产物性能(如催化活性、聚合物立体规整性、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间的内在关系。双桥联茂金属由于其大的立体刚性, 使之具有了与传统茂金属催化剂不同的催化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结构茂金属催化剂催化1-癸烯齐聚反应,考察齐聚反应条件对1-癸烯齐聚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对1-癸烯的催化活性和齐聚物组分分布影响显著,非桥联茂金属、大位阻的茂金属、限制构型的茂金属以及双核硅桥联的茂金属主要合成低黏度齐聚物(100 ℃运动黏度为2~5 mm2/s,二聚体含量大于50%);Cs-对称型茂金属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合成中等黏度的齐聚物 (100 ℃运动黏度大于30 mm2/s)。GC-MS分析结果表明,茂金属催化合成的齐聚物主要由二聚体到五聚体的混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2015,44(6):674
基于茂金属催化剂rac-CH2(3-t Bu-1-Ind)2Zr Cl2和以双醚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Mg Cl2/Ti Cl4型Ziegler-Natta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和三异丁基铝分别作为Zr和Ti两种催化剂组分的助催化剂,研究了Zr-Ti协同催化下的丙烯聚合,考察了丙烯压力、溶剂种类、两种催化剂比例等对聚合的影响;用1H NMR,GPC,SEM等手段分析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将具有产生端基含乙烯基双键的聚丙烯大分子单体功能的茂金属催化剂和具有催化丙烯共聚功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组合后,在较低的丙烯聚合压力(0.2 MPa)下只得到大分子单体和线型聚丙烯的混合物,而在较高压力(0.4 MPa)下可获得支化聚丙烯,进一步增加Zr-MAO浓度可大幅提高大分子单体的转化率,聚合物的Mark-Houwink曲线呈长链支化特征,所得聚丙烯粒子具有良好的球形颗粒形态。  相似文献   

6.
采用rac-Et(Ind)_2ZrCl_2/MAO(MAO:甲基铝氧烷)体系催化1-癸烯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反应温度、n(Al)∶n(Zr)、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剂活性和产物运动黏度的影响,利用GC,~(13)C NMR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了产物的倾点、运动黏度等。实验结果表明,当1-癸烯用量为40 m L、催化剂用量为10μmol、n(Al)∶n(Zr)=30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时,催化剂活性为1 150 kg/(mol·h),产物的综合性能较好,100℃时的运动黏度为65.1mm2/s、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 781、倾点为-52℃,是一种具有高黏度、高黏度指数,高低温性能较好的聚α-烯烃合成油。  相似文献   

7.
周歆  刘东兵  何雪霞 《石油化工》2004,33(Z1):476-478
立足于非茂锆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乙烯均相聚合性能的研究,通过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的桥联N-O配体L,并将配体L用于金属Zr配合物的合成,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桥联N-O配体金属Zr配合物;考察了在聚合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下,催化剂体系的乙烯均相聚合行为特点,结果发现,金属配合物和助催化剂MAO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烯烃聚合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茂金属化合物Ph2C(C5H4)(C29H36)ZrCl2为主催化剂,有机硼化物[Ph3C][B(C6F5)4]和Al(i-Bu)3为助催化剂,通过连续溶液聚合催化乙烯/1-辛烯共聚,利用NMR、通过改变聚合工艺条件研究了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Ph2C(C5H4)(C29H36)ZrCl2/[Ph3C][B(C6F5)4]/Al(i-Bu)3催化体系下,乙烯/1-辛烯共聚符合一阶马尔可夫模型;乙烯/1-辛烯共聚物呈随机分布,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乙烯竞聚率逐渐增大,1-辛烯竞聚率基本不变,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i(naph)_2-Al(i-Bu)_2(n-OC_8H_(17))-BF_3·OEt_2[简称Ni-Al-B];[Ni(naph)_2+Bd]-Al(i-Bu)_2(n-OC_8H_(17))-BF_3·OEt_2[简称(Ni+Bd)-Al-B]和[Ni(naph)_2+Bd]-Al(i-Bu)_2(n-OC_8H_(17))-(BF_3·OEt_2+乙酸异戊酯)[简称(Ni+Bd)-Al-(B+EI)]三种催化体系的三元陈化液的配制及其在加氢汽油中对丁二烯的聚合行为。分别考察了Al/Ni、Al/B、Ni/Bd比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小丁油(即在所用的油溶剂中加入微量的丁二烯)于三无陈化液中,可使陈化液稳定而不影响聚合活性;B-EI预混,在高Al/B比时增溶效果显著;Ni-Bd预混、B-EI预混均可大大加宽Al/B比的适宜范围;B-NMR谱表明,B、EI间存在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0.
茂金属—Z/N催化体系乙烯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化合物中心原子为Zr)和Z/N催化剂(中心原子为Ti)复合催化体系进行气相聚合,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1.
蒙脱土为载体的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茂金属配合物Cp2ZrCl2负载在经甲基铝氧烷(MAO)处理后的蒙脱土(MT)上或直接负载在蒙脱土上制备了载体催化剂MT/MAO/Cp2ZrCl2和MT/Cp2ZrCl2,前者催化乙烯聚合在Al/Zr摩尔比降低至300时仍有较高的活性。所得到的聚乙烯(PE)相对分子质量及熔点均高于均相催化剂催化聚合所得的PE。通过溶脱试验可以证明茂金属配合物牢固地负载在蒙脱土的层间。  相似文献   

12.
载体茂金属催化剂的乙烯和丙烯共聚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下载体茂金属催化剂Et[Ind] 2 ZrCl2 -MAO/SiO2 的乙烯和丙烯共聚合活性、聚合物中丙烯含量以及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载体茂金属催化剂可以降低铝锆比而不会降低聚合活性。用1 3CNMR测定了茂金属乙丙橡胶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硅胶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硅胶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双(1-丁基-3-甲基环异戊二烯基)二氯化锆/甲基铝氧烷)催化乙烯聚合效率的因素,讨论了硅胶颗粒的比表面积、负载温度、铝及锆的负载量对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胶的比表面积增大时催化效率提高;负载温度为-20℃,负载锆质量分数约为0.5%,负载铝质量分数约为17%时,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催化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Polymerization of mixed alpha-olefins originating from the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atalyzed by theBu)_3/[Me_2NHPh]~+[B(C_6F_5)_4]~-,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the Zr/olefin mole ratio,Al/Zr mole ratio,reaction temperature,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viscos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duct were investigated.The conversion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reached 97.3%.The product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13)C NMR spectrometry and ~1H NMR spectrometry,and the conversion of olefins with different carbon number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as determined by GC analysis.The polymer obtained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has a high viscosity index of 262 with a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1.95,which is a desired component for lubricating base oil.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甲基丁基环戊二烯双取代的APE-2茂金属催化剂加合物(MeCp(n-Bu))2-ZrCl2@Et2O@LiCl,并进行了负载化,对APE-2催化剂与为(n-BuCp)2ZrCl2@Et2O@LiCl加合物的APE-1催化剂的复配物催化乙烯的聚合、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PE-2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催化活性较APE-1低.采用不同比例的APE-1与APE-2复配物催化乙烯聚合,可以改善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66~3.22之间的茂金属聚乙烯.聚合动力学试验表明,该复配催化剂的引发较快、寿命较长.高压聚合试验中负载型APE-1和APE-2催化剂按照摩尔比11复配,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大于4的茂金属聚乙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2-[2-MeC6H4N=C(Me)]2C5H3N}FeCl2为齐聚催化剂、以Et[Ind]2ZrCl2为共聚催化剂复配,在甲基铝氧烷作用下催化乙烯原位共聚的“共单体效应”。在n(Al)/n(Zr)、n(Al)/n(Fe)和n(Al)/n(Fe+Zr)分别为2000时,改变齐聚催化剂/共聚催化剂的配比,均观察到共单体效应。探讨了助催化剂用量、主催化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共单体效应的影响。助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使出现最佳活性点的n(Fe)/n(Zr)发生了前移,而主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使出现最佳活性点的n(Fe)/n(Zr)发生了后移。聚合温度的改变使共单体效应的变化规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ZrCl4/Et2AlCl/第三组分体系催化1—丁烯二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rCl4/Et2AlCl/第三组分体系催化1-丁烯的二聚反应。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助催化剂Et2AlCl的量、有机膦的量等对催化剂性能影响很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丁烯的转化率为91.9%,二聚体C=8的选择性为76.7%,2-乙基-1-己烯的选择性为54.1%。另外,还讨论了反应的金属氢化物机理,并获得了支持该机理存在的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稀土催化剂中混合烷基铝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波 《石化技术》2001,8(1):29-32
研究了Al(i-Bu)2H和Al(i-Bu)2分别与Nd(naph)3,Al(i-Bu)2Cl组成烯土化剂,按不同配比组成混合烷基铝稀土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的反应,结果表明混合铝中Al(i-Bu)2H,Al(i-Bu)3的配比对催化体系的聚合性及产物[η]值有重要影响,实验在5L三釜连续模式装置上进行了放大,制备的稀土顺丁橡胶与意大利Enichem公司生产的同门尼胶样结构及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9.
助催化剂对TiCl_4/MgCl_2催化丙烯高温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助催化剂种类(三甲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乙基铝和甲基铝氧烷)及其含量对无内、外给电子体的TiCl4/MgCl2催化剂催化丙烯高温(100℃)聚合性能的影响,并用结晶分级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分析了所得聚丙烯的结晶熔融行为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从70℃升至100℃时,TiCl4/MgCl2催化剂的定向能力基本不变;100℃聚合时,以烷基化能力较弱的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时TiCl4/MgCl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而采用烷基化能力最强的三甲基铝为助催化剂时TiCl4/MgCl2催化剂的活性最低;100℃聚合时,助催化剂的种类对TiCl4/MgCl2催化剂的定向能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