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近年来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microb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MVOCs)在农产品中的分 析和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回顾。对农产品中MVOCs的捕集、仪器检测、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简介,着重论述 了MVOCs在农产品微生物污染检测、发酵食品品质监控、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类型人造板产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释放情况,依据GB/T 29899—2013《人造板及其制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试验方法小型释放舱法》对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和涂饰人造板共5种板材样品释放的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苯系物(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素板和浸渍胶膜纸饰面板释放的TVOC浓度很低,而且苯系物均是未检出;少部分素板释放一定量的TVOC,分析发现其VOC主要来源于木材本身;绝大部分涂饰人造板释放的苯系物和TVOC含量较高,分析发现其VOC主要来源于涂料。  相似文献   

3.
刘致文  李好铭 《酿酒》1999,(5):57-58
1 啤酒腐败菌需要控制的原因啤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淀粉酶      酒花       ↓        ↓原料→粉碎→糊化→糖化→过滤→煮沸→冷却→发酵→                   ↑  ↑                 无菌空气 种酵母→过滤→灌装→杀菌→贴标→成品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对有害微生物的主要控制在:11 麦汁经过强烈煮沸杀菌。12 在煮沸麦汁中添加酒花,酒花中的α-酸,对啤酒酿造中污染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野生酵母有较好的抑制能力。13 大量接种种酵母,取得酵母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污染一直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检测方法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培养及生化实验,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较复杂,开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新方法、新技术逐渐被运用,比传统培养法检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特异性更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综述了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纸片法、流式细胞术、阻抗法、腺苷三磷酸荧光法、光谱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着重论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状况及发展方向,为致病菌和腐败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离子迁移谱的高灵敏度, 有效地解决了气相色谱低鉴别能力和离子迁移谱对混合物进行检测时存在的交叉灵敏度问题,得到保留时间、漂移时间和信号强度的三维谱图,使定性分析更加准确,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 可以直接对样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进行分析, 极大简化了分析过程,实现快速检测,满足现场分析的需要。作为一项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 GC-IMS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质量鉴定、掺假溯源分析、食品特征风味分析、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本文介绍了GC-IMS技术的基本原理, 重点综述了GC-IMS技术在粮食、果蔬、肉蛋制品等多类食品研究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以期为农产食品的品质分析、风味研究、新食品开发等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气候舱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不同类型发泡床垫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发泡床垫中具有较高浓度的VOC,而且浓度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测试为发泡床垫的质量安全监控和工艺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啤酒腐败菌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啤酒当作安全饮品。它不容易腐败,微生物稳定性好,因为啤酒不能满足许多微生物的生长。但是,仍然有一些所谓的腐败微生物,顽强地生长在啤酒中。它们能够增加啤酒浊度,产生不愉快的感官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成品啤酒的品质、更对啤酒的销售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日本对木质材料释放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制对策及其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木质材料释放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对木质材料释放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制对策及其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采样袋内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出峰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分析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探讨利用采样袋法进行人造板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可行性,该方法具有重现性好、快速、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微生物代谢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质规律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微生物利用价值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通过测序方法可以检测病原微生物,但是检测其标志性或指纹挥发物将会更快、更容易。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目前被用来作为标记物检测人类疾病、食物腐败和霉菌。细菌和真菌的挥发物信息目前分散在国内外文献中,没有公共的、可更新的数据库可以查询,为满足需要,科学家研制了一套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在线数据库,为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还举例介绍了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检测技术在医学、食品和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有机挥发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芸  杨海英 《印染》2005,31(12):33-37
采用直接顶空进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的方法,以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本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检测限低于0.005mg/kg,加标回收率在88%~9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黄鱼和大菱鲆无菌鱼块接种优势腐败菌后5℃贮藏中的感官、腐败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两种冷藏海水鱼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大菱鲆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60,72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5.48,37.56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14,8.32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1.86×10-7,1.35×10-7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162,174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1.74,39.01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71,8.91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4.49×10-8,3.72×10-8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的货架期比大菱鲆的明显长,接种假单胞菌的两种鱼块的货架期比接种希瓦氏菌的稍长。两种海水鱼低温有氧贮藏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都有很强的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法,对烟用接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残留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该方法检测限为0.001-0.004 mg/mL,回收率为89.35%- 108.96%,相对标准偏差(RSD)<4%;(2)所有52个被检烟用接装纸榉品均为合格样品,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苯、乙苯、二甲苯、乙酸异丙酯、丁酮,YC171-2009《烟用接装纸》标准中规定的5种VOCs成分中只有乙酸正丁酯有个别检出;(3)醇类检出率较高,其中所有样品都有乙醇检出,异丙醇、正丁醇的检出率也比较高;(4)丙二醇甲醚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其检出量相对较大.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该方法适合于烟用接装纸中VOCs的快速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猪肉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5℃贮藏不同时间的猪肉样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检测分析其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25℃贮藏的猪肉样品共鉴定出26种挥发性成分,5℃的猪肉样品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相同贮藏时间下,用HS-SPME-GC-MS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5℃贮藏的猪肉样品比25℃贮藏的猪肉样品少;相同贮藏温度下,猪肉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发生变化,其中醇类物质和含氮含硫化合物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使本文所讨论的方向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支持,促进检测技术的进步,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和试验,介绍了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式,并加强对环境试验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制备方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标准.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the quantity of 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NMVOCs) emitted from UK livestock. The final estimate is derived from published values and from direct measurements of NMVOC emissions from dairy cattle slurry and laying hen manure. Emission rates of NMVOCs were determined for fresh dairy cattle slurry and laying hen manure using a 40 m3 emissions chamber. Dimethyl sulphides dominated emissions from laying hen manure at 753 ± 263 g m?3 day?1. Emissions from dairy cattle slurry were dominated by volatile fatty acids (C2? C5, 6.3 ± 3.1 g m?3 day?1) and phenols (2.4 ± 1.2 g m?3 day?1). Many of these NMVOCs ar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from protein sources from which ammonia is also a by‐product. There is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ammonia and NMVOC production from manure, and on this basis we estimated the annual NMVOC emissions from UK livestock as 165 ± 56 kt for 2002. These emissions compare to those from the larger industrial and transport sectors and exceed the 50–100 kt C year?1 currently determined as originating from biogenic sources including agriculture.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air quality, and these NMVOCs may affect the cleansing capacity of the troposphere. Copyright © 2004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