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杨木粉与大豆油或脂肪酸甲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共炼进行了研究,以验证油脂及其甲酯对杨木粉液化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油及脂肪酸甲酯都对杨木粉的分解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大豆油的促进效果要优于脂肪酸甲酯。更进一步研究表明,共炼能够同时提高木粉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率,其中木质素的相对分解率提高幅度最大。生物质共炼产物在经过低温减压蒸馏、石油醚萃取分离后得到两部分:生物轻油,以油脂衍生物为主;生物重油,以杨木粉液化产物为主。如果原料中采用的油脂不饱和度越高,则产物中会含有越多的甘油二酯沸程的化合物,这部分甘油二酯沸程化合物主要是有油脂衍生物与杨木粉液化产物缩合而成。另外,共炼所得到的生物重油产率要远高于杨木粉在超临界甲醇中直接液化的产率,本文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木粉和甲醇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木粉在超临界甲醇中的液化分解反应,研究甲醇与木粉的配比、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木粉分解率、气化率和液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为催化剂,在甲醇与木粉质量比为4.5、反应温度为320℃、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木粉液化率达到43.3%。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领域的新技术-煤/油共炼,探讨了煤/油共炼技术改质重油的机理及国内外研究和开发情况,一系列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煤/油共炼技术是改质重油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油脂及其甲酯对杨木粉液化的促进作用,采用大豆油(或甲酯)、杨木粉和甲醇为原料,在高压釜中研究了它们的共炼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甲酯能够显著提高杨木粉在甲醇中的分解率;大豆油与杨木粉在甲醇中共炼,大豆油也能显著提高杨木粉的分解率。大豆油与杨木粉在甲醇中共炼的反应时间以60 min为宜,温度以320℃为宜。共炼能够同时提高杨木粉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率,其中,木质素分解率的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ocess specifics and thermodynamics, this article has put forward a route for maximiza- tion of low-carbon olefins via co-processing of methanol and heavy oil. Catalytic cracking experiments on co-processing of methanol and heavy oil at different ratios in a fixed fluidized bed reactor had been conducted. Test results have revealed that when 12.5% of methanol was blended to the heavy oil a good products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ly higher yield of low-carbon olefins could be obtained. The overall yield of low-carbon olefins could reach 50.16%, with the yield of ethylene, propylene and butylene equating to 5.47 %, 28.93% and 15.76 %,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150 kg/d悬浮床加氢试验评价装置上开展某炼油厂FCC油浆与西湾煤共炼试验,研究FCC油浆与西湾煤共炼时的匹配性,剖析油煤浆成浆性和油煤共炼的试验结果,为煤直接液化新途径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炼油厂FCC油浆与西湾煤共炼时,油煤浆浓度高达45%时,依然具有稳定的成浆性,油煤浆中加入0.55%活性炭添加剂、1.80%赤泥催化剂(以原料量为基准),在反应空速为0.5 h-1、反应温度468℃、氢油比3000 L/kg的反应条件下,整体液体收率为72.93%,煤转化率为88.8%.与传统煤直接液化相比,FCC油浆与西湾煤共炼具有耗氢量低、液体收率高、煤转化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利用已有的炼油设施,可以将加氢脱氧生物油(HDO-oil)和减压蜡油(VGO)在催化裂化(FCC)装置中共炼,以降低生物炼油厂投资成本,进而为生物质燃料生产成本的降低提供新的方法。采用Aspen Plus软件针对共炼过程的FCC装置进行了模拟,用于预测不同共炼条件下的干气、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等产品的收率;采用7个真实组分与40个虚拟组分分别定义VGO、HDO-oil以及共炼产品的组成;分别将VGO和HDO-oil/VGO(质量比20/80)作为原料进行FCC装置共炼模拟,根据原料、动力学反应器条件及实际数据估计并调整相关参数。通过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对比,表明模拟数据的误差相对较小。FCC装置共炼模拟的结果显示,HDO-oil的加入使得产品中CO2、CO和H2O的生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催化裂化油浆和3种不同来源的煤为原料,在高压釜内考察了临氢缓和条件下反应温度对煤-油共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煤的液化率先增加后降低,液化油中汽油馏分(<200 ℃)含量降低、柴油馏分(200~350 ℃)含量增加、渣油馏分(>350℃)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半焦中灰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对于不同来源和属性的原料煤,反应所得半焦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变化趋势有所区别,主要与反应苛刻度、原料属性及不同组分在平行-顺序反应中的生成和转化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一种褐煤和催化裂化油浆为研究对象,采用油溶性钼基催化剂,在高压釜内进行煤/重油加氢共炼反应,得到不同反应时间的固体残渣。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固体残渣表征分析,采用Peakfit软件对不同官能团的特定谱带进行分峰拟合,结合产物分布及转化率变化推测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残渣中存在五种氢键类型,其中羟基自缔合氢键含量最高,含氧基团中则是羟基苯和醚含量最高。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煤转化率快速上升,各种基团迅速减少,脂肪链大量断裂;第二阶段为煤转化率稳定阶段,羟基苯、醚继续减少,其他含氧基团变化较小;第三阶段为深度转化阶段,固体残渣的脂肪族和含杨化合物继续减少,氢键缔合作用降到最低,煤转化率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0.
重点考察在反应温度455℃、压力20 MPa、空速不变、氢油比不变的工艺条件下,煤+油浆浓度分别在15%、25%、35%、40%下煤的转化率,发现进料煤浓度40%反应器温度为455℃、压力20 MPa、空速为0.5 h-1时达到最佳反应效果,煤转化率达85.4%,验证了煤和油浆共炼的适应性良好.油煤共炼装置在不同浓度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质高酸原油破乳脱盐困难的问题,首先在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售部分破乳剂进行性能评定,筛选几种性能优良的破乳剂单剂,将这些破乳剂单剂与不同助剂进行复配,筛选出两种脱水效果较好的破乳剂。通过比较两种破乳剂的加注量、脱盐效果及使用成本最终得到油溶性破乳剂FO6。破乳剂FO6动态脱盐试验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 μg/g时,脱后原油含盐量低于3 mg/L,脱后原油含水量低于0.3%,电脱盐排水中污水含油量小于150 mg/L,各项工艺控制指标符合炼油厂原油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2.
棕榈油的催化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油几乎不含硫、氮和重金属,利用其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已引起广泛重视。在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棕榈油催化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胜华催化原料相比,棕榈油的转化率较高,且基本不随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催化剂与原料油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液化气、丙烯、丁烯和乙烯收率均较高,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汽油收率较高、柴油收率较低;产物分布受催化剂与原料油质量比的影响较小。棕榈油催化转化反应的丙烯收率较高,超过19%;产物汽油中芳烃质量分数可达46.88%。棕榈油本身不含芳烃,汽油中的芳烃由催化转化反应生成。在催化转化过程中,棕榈油中约76%的氧转化成H2O、CO、CO2。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际原油市场高硫、高酸重质原油成本低廉的优势,应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PIMS模型和原油混炼技术,通过做好劣质原油配套加工油种选择优化,以及加工流程、化工轻油流向、运输计划等优化,成功实现对适量高硫、高酸重质原油的采购和安全平稳加工,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炼油企业原油采购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燃料型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卫国  吕双庆 《润滑油》2008,23(1):16-20
文章从国内外用燃料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所使用工艺技术的特点和条件,针对惠州炼厂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探讨了使用各种工艺技术路线的可能性,最终确定了生产高档Ⅱ/Ⅲ类加氢基础油的合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及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以纳米铜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为工艺最优目标,利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分散润滑油中纳米铜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吸光光度法及透射电镜检测纳米铜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将纳米铜粉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润滑油中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剪切速率6000r/min,剪切时间3h,分散剂含量6%(占机械油的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在7.0~8.5。由最优工艺分散的润滑油中的纳米铜粉粒径均匀,基本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为原料,采用两种型号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匹配进行两段加氢精制生产工业白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加氢精制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的变化对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温度为380 ℃、体积空速为0.4 h-1的工艺条件下,产品油中的硫、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6 μg/g和1.5 μg/g,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到97.72%和99.81%,此时产品中的芳烃质量分数为31.2%,芳烃饱和率为55.9%;二段深度加氢精制后,产品油中的芳烃质量分数可以降低到5%以下;最终的加氢产品油在实沸点蒸馏装置上切割后,得到的280~300 ℃、300~320 ℃馏分油能分别满足5号、7号工业白油(Ⅰ)的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冯刚  邓远利 《润滑油》2008,23(1):32-36
针对近几年真空泵油的发展及市场需求,根据国内外真空泵油生产情况,利用大庆高粘度指数石蜡基润滑油,经溶剂脱蜡等工序后作为真空泵油原料,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和客户满意的产品。该文着重对原料选择、生产过程、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以南阳原油生产的中性油为基础油,用含硫,磷的极压/抗磨剂复合剂制备的150#中负荷工业齿轮油,经模拟评定试验,表明其性能符合GB5903-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