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温氧化安定性是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关键性能。借助高压釜模拟了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氧化条件,分别考察了双酯和聚α-烯烃高温氧化后运动黏度,酸值和倾点的变化情况。考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双酯酸值的变化明显高于聚α-烯烃,而聚α-烯烃的运动黏度的下降幅度则大于双酯,且倾点也显著提高。高温对聚α-烯烃的运动黏度的衰变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聚α-烯烃和酯类油的理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其中聚α-烯烃合成油主要探讨了黏度、黏度指数、倾点等物理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抗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能;而酯类油主要探讨了黏度和黏温性能、低温性能、酯的蒸发性等物理性能以及耐热性能、抗氧化性能、润滑性能等化学性能,通过相关的分析,深入了解了这两类重要的合成润滑油品,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有机钼酸酯与芳胺抗氧剂在合成润滑油中的抗氧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评价了钼酸酯(MoON)和p,p-二异辛基二苯胺抗氧剂(DODPA)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在静态和动态DSC氧化实验中,MoON与DODPA复合后,均可有效提高基础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热油氧化实验结果也表明,MoON与DODPA复合后,能有效地抑制聚α-烯烃润滑油的粘度增加。因此,MoON与DODPA具有良好的抗氧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α-烯烃合成油与双酯类合成油以5种不同比例复配的油品作为基础油,在相同锂皂含量以及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了5种锂基润滑脂试样,通过考察试样的热安定性、低温性能、剪切安定性与胶体安定性,分析黏度相近、类型不同的合成基础油对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双酯类合成油为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其剪切安定性与胶体安定性均优于以聚α-烯烃合成油为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而聚α-烯烃合成油由于倾点低、高温蒸发损失小,以其为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具有优异的热安定性和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DC)和芳胺类抗氧剂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DSC静态和动态氧化实验均表明:虽然MoDDC的抗氧性能明显差于抗氧剂丁基辛基二苯胺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但MoDDC与胺类抗氧剂复合后,其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比只用单剂时相应提高38℃和延长3倍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改性大豆油配方的氧化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碱炼大豆油和三种基因改性大豆油作为基础油,采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PDSC)和旋转氧弹(RBOT)试验考察了四种改性大豆油中的起始氧化温度、不同添加剂配方对改性大豆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以及基础油和降凝剂对改性大豆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大豆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其氧化安定性越差;抗氧剂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和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在改性大豆油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性能,尤其在基因改性大豆油中,聚-α-烯烃和添加剂的复配使其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均超过了相同配方的聚-α-烯烃油样。倾点试验结果表明,聚-α-烯烃和降凝剂的加入还可以明显提高改性大豆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旋转氧弹试验(ASTM D2272)、加压差式扫描量热试验(PDSC)考察了矿物油型和聚α-烯烃(PAO)型基础油对四种抗氧剂的感受性,并用热失量试验方法(TGA)评价了不同抗氧剂自身的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抗氧剂D具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适合作为矿物油和PAO油的抗氧剂。  相似文献   

8.
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TMOT)分别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SnD-DC)和芳胺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季戊四醇酯和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并以红外光谱跟踪考察了润滑油在氧化过程中结构组分的变化情况。DSC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含DODPA的季戊四醇酯中加入SnDDC,可明显提高润滑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二者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效应。TMOT实验结果表明,SnDDC和DODPA在聚-α-烯烃中复配后,可明显降低氧化油样的蒸发损失和红外面积比值,具有良好的抗氧协同性能。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高压釜加速氧化试验,分析了聚α-烯烃基础油的高温衰变情况。随着温度的升高,PAOs基础油的40℃运动黏度降低,倾点升高,但对酸值的影响较小。温度低于230℃时,PAOs基础油性能稳定,当温度超过230℃时,PAOs基础油急剧衰变。  相似文献   

10.
以茂金属为主催化剂、三异丁基铝和有机硼化物为助催化剂,煤制α-烯烃为原料,采用釜式聚合法合成了低黏度聚α-烯烃基础油(PAO)。通过考察主催化剂及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煤制α-烯烃转化率以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催化剂/煤制α-烯烃质量比为1×10~(-4),Al/Zr摩尔比为9,有机硼化物/茂金属质量比为2,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2.5h。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PAO基础油的运动黏度(100℃)为8.15mm~2/s,黏度指数158,倾点-54℃,闪点286℃,诺亚克蒸发损失为3.46%,是一种低黏度、高黏度指数、低倾点、高闪点、低蒸发损失的聚α-烯烃,产品主要由四聚体、五聚体和少量的三聚体、六聚体组成,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试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合成了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的二元共聚物(PSMA-a),并对聚合物用苯胺进行酰胺化处理,得到降凝剂PSM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以大庆油田原油为实验对象,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石油凝点试验仪和石油产品运动黏度计对其进行了降凝降黏性能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实验表明,当降凝剂质量浓度为750mg/L,PVP用量为单体总质量分数的8%时,具有最佳的降凝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油、二乙醇胺和三氧化钼为原料,合成了油溶性无硫磷有机钼酸酯(ME)。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实验(DSC)和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TMOT)考察了ME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以及与胺类抗氧剂的协同性能,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和气 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油样的氧化程度和p,p′-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ME与二苯胺(DBN)、p,p′-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苯基-α-萘胺(PNA)均具有抗氧协同作用,其中ME与DODPA的协同效果最好,两者复配能有效减少油样的质量损失、抑制沉积物的产生。GC/MS分析表明,ME能够有效降低DODPA的损耗速率,延长其抗氧作用时间,两者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酚类高温抗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酚类大分子高温抗氧添加剂(PNX).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试验(TG)结果表明,PNX添加剂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同时,在大豆油中可以有效地抑制游离脂肪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MC)与其它同类添加剂的性能差异,并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ADMC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聚-?-烯烃合成润滑基础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ADMC添加剂在矿物基础油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油溶性、摩擦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虽然ADMC添加剂的抗氧化性明显差于DODPA抗氧剂,但ADMC与DODPA添加剂复配后,可明显提高润滑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延长氧化诱导时间,二者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壬烯与二苯胺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壬基化二苯胺抗氧剂。采用差热(DSC)和热重(TGA)等热稳定性分析方法,旋转氧弹法(RBOT)、薄层氧化试验(TFOUT)、加压差热扫描试验(PDSC)、高温沉积物评定试验(TEOST)等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进行产品性能评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壬基化二苯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效果,能满足高档内燃机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烷基化N-苯基-α-萘胺高温抗氧剂,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等手段表征该抗氧剂结构和纯度,并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烘箱氧化法考察了其在基础油(酯)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而对合成抗氧剂在航空发动机油、SM规格汽油机油中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烷基化N-苯基-α-萘胺高温抗氧剂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氧化安定性,具有比常规抗氧剂更突出的抗氧化性能,能满足油品在高温工况下抗氧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聚丙烯酸高碳醇酯(P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高凝原油降凝剂(PA-EV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降凝剂的添加对原油中蜡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A-EVA降凝剂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蜡的结晶峰温升高,结晶速率增大;PA-EVA降凝剂通过增大蜡晶几何尺寸,减少了对液态油的包覆,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degradation process of synthetic lubricating oils, in relation to its thermal and analytical properties, was evaluated in this work. Synthetic lubricants were degrad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imes, in air atmosphere. After thermal degradation, lubricant oi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y (TG)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G curves indicated a de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decomposition stability, after degradation. DSC curves indicated a decrease in the peak related to hydrocarbon combustion after degradation. In general, the increase in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led to an increase of the lubricants viscosity for some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