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黄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黄芩醇提物的还原力。研究了黄芩醇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芩醇提物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呈剂量效应关系,提取物含量、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以聚电解/盐复合体为模板的纳米粒子自组装微囊法,利用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首次将带负电的富勒醇纳米颗粒制备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铵盐酸盐/HPO42-/富勒醇复合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Zeta电位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微囊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发现,该复合微囊接近球形,分散良好且大小均一,微囊直径约为1~2μm,表面电势接近0mV;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能力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通过分析脱脂前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单板的苯醇抽出物含量,研究了脱脂温度、NaOH浓度和时间对脱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NaOH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脱脂后单板苯醇抽出物含量均有降低.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脱脂后单板的苯醇抽出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NaOH的浓度和脱脂时间对脱脂后单板的苯醇抽出物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溶液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理论分析。引发剂分解和对溶剂转移而产生的两种初级自由基活性不同,在体系中产生的初级自由基终止作用也不一样。由于这种作用是相互独立的,本文分别考虑了它们对聚合体系产生的影响,从而获得一系列动力学方程。用本文所得的各关系处理溶液聚合的实验数据均有效,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煮制处理对绿豆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化得出绿豆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和煮制工艺,使绿豆在煮制过程中维持较高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绿豆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选用山西生产的明绿豆为原材料,采用超声-微波(U-M)协同萃取法提取绿豆多酚,采用传统煮制法进行煮制处理,采用福林酚法进行定量检测,以多酚含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并在其基础上探讨最佳煮制工艺,对煮制后的绿豆进行感官评定分析。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测试和总抗氧化试剂盒检测煮制处理前后绿豆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分析。结果当U-M处理时间为30min,处理温度为40℃,提取固液比(g/mL)为1︰15,乙醇提取剂体积分数为60%时为最佳提取参数,其多酚含量为3.14mg/g;当煮制功率为400W,煮制固液比(g/mL)为1︰25,煮制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煮制工艺的最佳参数,其多酚含量为2.45 mg/g,感官评定分数为83;对照组、煮制处理组的绿豆多酚清除DPPH能力分别为69.54%,56.30%,对照组、煮制处理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29.13 U/mL和23.57 U/mL,表明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呈量效关系。结论初步明确了煮制处理对绿豆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即经煮制处理后,绿豆中的多酚含量较低,抗氧化能力较弱。在保障风味的基础上,优化了煮制工艺,为绿豆中多酚类物质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氧气浓度存在下CuBr/配体催化苯乙烯(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CuBr2/配体催化St的自由基聚合。利用气相色谱跟踪单体转化率,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聚合物分子量(-Mn,GPC)随聚合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t的ATRP过程中,尽管聚苯乙烯分子量均同单体转化率成正比且维持窄分布,但氧气浓度越低,反应越快,同等转化率下聚合物的-Mn,GPC更低,引发效率更高。在直接以CuBr2/配体催化St的聚合时,CuBr2/四甲基乙二胺(TMEDA)可以顺利催化St的聚合,但是用CuBr2/2,2′-联吡啶,反应则不能发生。由此可知,在以上聚合过程中,TMEDA不仅起到了配体的作用,而且和CuBr2构成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醇对溶剂热法制备氧化亚铜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铜、三乙醇胺和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微米氧化亚铜颗粒。通过SEM和XRD对所制备产物的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反应温度下,不同醇类作还原剂均可生成球形氧化亚铜微晶,但随着醇羟基数量的增加,球形氧化亚铜微晶的反应生成温度逐渐降低。同时,对醇在形成氧化亚铜微晶的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自由基聚合几个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基聚合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几个量也随之变化。例如引发剂热分解速率、聚合总速率、动力学链长、稳态时期自由基浓度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不同切分方式对鲜切花椰菜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新鲜花椰菜为实验材料,采用CS1、CS2、CS3和CS4等4种切分方式处理花椰菜,于4℃下贮藏15 d,分析贮藏过程中总酚含量、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损失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项与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当花椰菜受到切割损伤后,会启动自身的应答机制,使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内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呈上升、下降的反复趋势,以抵御机械伤害,不同切分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切分处理对花椰菜参与酚类物质合成和氧化进程的关键酶(PAL和PPO)活力有显著影响,其进一步导致CS1、CS2、CS3和CS4的酚类物质含量增加,分别为贮藏初期的1.14、1.18、1.27、1.30倍。结论切分处理可提高鲜切花椰菜的抗氧化活性,且切割损伤强度越大,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强度LED白光处理对采后油麦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光照强度为5μmol/(m^2·s)的LED白光于(20±1)℃下持续照射油麦菜7 d,以黑暗条件下贮藏的样品为对照,测定贮藏期间样品的感官评分、腐烂率、呼吸强度,叶绿素、维生素C、总酚及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叶绿素降解酶(叶绿素酶、脱镁鳌合酶、叶绿素过氧化物酶、脱镁叶绿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期间,LED处理可有效维持油麦菜的感官品质,抑制其呼吸强度和MDA含量的上升,维持叶绿素、维生素C及总酚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叶绿素降解酶的活性。结论 LED处理可通过抑制采后油麦菜的呼吸强度和叶绿素降解速率,维持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保持细胞膜完整性,从而延缓其采后衰老,并保持其较好的感官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型引发剂,抗氧性单体和不同包层工艺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阶跃型塑料光纤损耗的影响,发现利用含氟自由基引发聚合高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加入抗氧性单体,采用共挤氟树脂包层工艺能很好地降低塑料光纤损耗,本实验室采用以上材料和工艺制备出了最低损耗为192dB/km(650nm)的塑料光纤,与国外同类产品损耗水平(200dB/km左右)相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AIBN/NaNO2/FeSO4*7H2O存在下苯乙烯本体聚合行为,发现100 ℃以上时具有活性聚合特征,AIBN/NaNO2/FeSO4·7H2O配比为1/3/3时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控制较好,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在1.1~1.8之间,聚合过程转化率和分子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分子链末端带有稳定自由基(2,2,6,6-四甲基-1-哌啶氧化物,TEMPO)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分别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辛酯(OMA),醋酸乙烯酯(VAc),二甲基丙烯酰胺(DMA),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AEA)等7种极性单体形成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单体转化率较高,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在相同条件下的嵌段共聚难以达到高转化率,嵌段共聚物经GPC和1H0NMR表征。  相似文献   

1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合成预定结构聚合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有效方式。结合聚合物的分子设计。运用这种聚合方法可以合成出多种多样预定结构的聚合物。例如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星形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梳形聚合物等。  相似文献   

15.
混杂紫外光固化胶黏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既有自由基固化基团(丙烯酸酯双键)又有阳离子固化基团(环氧基团)的丙烯酸环氧单酯,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产物并分析了自由基-阳离子混杂紫外光固化过程特征吸收峰的变化.研究了不同的稀释剂对自由基光固化和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的凝胶率、固化体积收缩率和黏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体积收缩率有明显降低,黏接强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酰胺的微波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丙烯酰胺水溶液在微波照射下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微波聚合条件,AM单体浓度以及引发剂浓度与转化率和分子量的关系,比较了丙烯酰胺微波聚合同常规加热聚合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芘,苯酚为原料,以苯甲醛为交联剂,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出具有三芳基甲烷结构的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经500-1000℃高温热致脱氢处理后,得到具有高自旋浓度的稳定的三芳甲基自由基。并用电子自旋共波谱对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最后对合成的四配位硅单体及共聚物进行了IR、TG、DSC、GPC结构表征。IR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629.6 cm-1处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TG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67℃就开始失重,437℃有机部分基本失重完毕,而共聚物在150℃左右开始失重,550℃有机部分失重完毕;DSC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55.0℃;GP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分子量为3千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α-甲基丙烯酸和3-巯基己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链转移剂单体α-甲基丙烯酸-3-巯基己酯(MMH)。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MMH存在下进行苯乙烯的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TD-GPC)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链转移剂单体、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链转移剂单体MMH的纯度可以达95%以上,以MMH为支化单体,可以通过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支化聚苯乙烯,得到的支化聚苯乙烯不但具有相对较高的分子量和相对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MALLS=370300,-Mw/-Mn=6.9),而且具有较高的支化程度因而表现出较低的特性黏度(g′=0.427)。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苯乙烯和4-乙烯吡啶嵌段共聚物(PS-b-P 4VP),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结构分别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1H-NM R)进行了表征。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S-b-P 4VP增容PS/P 4VP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氧稳定自由基(HTEM PO.)存在下,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聚合,所制备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在1.15~1.25范围;将该聚苯乙烯溶于4-乙烯吡啶可以继续引发4-乙烯吡啶的聚合反应,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在1.12~1.30范围。1H-NM R说明共聚物为嵌段共聚物。AFM结果说明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PS-b-P 4VP是PS与P 4-VP的良好增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