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具有降糖活性的功能成分。方法:采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与溶剂重结晶法进行单体分离纯化;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pectrum,NMR)、质谱(mass spectrum,MS)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建立降糖脂肪细胞模型评价主要单体的降糖活性。结果:从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得14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丝桃苷(化合物1)、异槲皮苷(化合物2)、槲皮素-3-O-β-D-木糖苷(化合物3)、广寄生苷(化合物4)、番石榴苷(化合物5),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化合物6),槲皮素(化合物7)、没食子酸乙酯(化合物8)、齐墩果酸(化合物9)、β-谷甾醇(化合物10)、isocaryolan-9-one(化合物11)、(-)-epiglobulol(化合物12)、t-cadinol(化合物13)和muurola-4,10(14)-dien-1-ol(化合物14)。降糖脂肪细胞模型测定结果表明,5 种主要黄酮苷均具有降糖活性,其中以番石榴苷和广寄生苷降糖效果最好,40 μmol/L浓度下促葡萄糖摄取值分别达到了(1.74±0.076)、(1.81±0.029)mmol/L。结论:化合物6、8、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1为一新的天然产物;番石榴苷和广寄生苷可能为番石榴叶主要降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番石榴叶对食品中几种常见细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药敏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比研究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食品中4种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分析抑菌作用与其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番石榴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总体上,水提取物抑菌活性优于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黄酮类化合物是番石榴叶中重要的抑菌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番石榴不同部位(根、茎、叶、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降血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分别采用ABTS法和DPPH法、pNPG法和DNS法、L-DOPA法评价番石榴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番石榴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呈现一定的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测定L-多巴被酪氨酸酶催化氧化速率的方法,研究番石榴叶粉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由番石榴叶水提物抑制酪氨酸酶的Lineweaver-Burk双倒数直线图可知,番石榴叶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为可逆、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DPPH自由基比色法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用2,2-联苯-1-三硝基苯肼(DPPH·)比色法测定了番石榴叶(PsidiumguajavaL.)的抗氧化活性,并使用了三个不同参数抑制率、EC50和AE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浓度越高,番石榴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其中AE是表示抗氧化活性的最有效的能数。本研究表明番石榴叶提取物是一种有效的、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温度及不同溶剂番石榴叶提取物的总酚、总溶出物含量和抗氧化性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水、乙醇溶液、丙酮溶液分别在40℃、50℃、60℃下提取,以DPPH自由基比色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并与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比较。丙酮提取物得率最高,其提取物中多酚总量为517mg/gGAE。溶出物总量为15.7%,浓度为1.5mg/mL,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相同浓度抗坏血酸的93%。进一步通过HPLC分析比较三种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的图谱,发现三种提取物的所含成分相似。推断出番石榴叶提取物起抗氧化性作用可能除了酚类物质,还有别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曲菌(Monascus anka) GIM 3.592进行番石榴叶固态发酵转化,增强番石榴叶活性成分,改善番石榴叶风味。探讨添加谷物种类、番石榴叶粉碎度及基质含水量等对红曲霉发酵转化功能成分的影响,并考察发酵对番石榴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番石榴叶可以提高活性物质含量,其中总黄酮含量为23.1 mg/g,总酚含量为40.23 mg/g及槲皮素含量为1.30 mg/g,比原番石榴叶分别提高了60.8%、48.1%、202.3%。同时,发酵转化使番石榴叶中具有刺激气味的植物醇和β-石竹烯下降,并增加具有淡淡茶香味的6-芹子烯-4醇和杜松烯等风味物质含量,使发酵番石榴叶的风味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番石榴叶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山楂酸(2)、科罗索酸(3)、槲皮素(4)、金丝桃苷(5)、槲皮素-3-O-α-D-呋喃阿拉伯糖苷(6)、globulol(...  相似文献   

9.
番石榴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番石榴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番石榴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材料经过微波处理3 min,再用40%的乙醇回流3 h,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9.91%.抗氧化实验表明,番石榴叶黄酮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猪油的氧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索氏抽提法利用甲醇、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对番石榴叶进行提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甲醇,乙醇,正丁醇分别在料液比为1:16,提取时间5 h时最佳;乙酸乙酯在料液比为1:18,提取时间5 h时最佳.用RP-HPLC于波长280 nm鉴定了番石榴叶提取物中的6种酚类物质:没食子酸、4-羟基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4、28、37℃进行押菌实验,结果表明:28℃时乙醇提取物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四联球菌,产生了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2.4 mm;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5mm和16.8mm.对番石榴叶提取液进行稀释后在28℃做抑菌实验,结果表明25%浓度的提取液仍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说明番石榴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风干武昌鱼的营养价值和特征风味,分析其灰分、脂肪、蛋白质、多肽含量、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风干武昌鱼中蛋白质和多肽含量高达32.72%、4.26%,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40%、9.3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12%,包括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且赖氨酸、蛋氨酸含量分别为总游离氨基酸的3.31%和1.26%;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含量为总游离氨基酸的85.64%,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高达51.07%。游离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8.80%,以C18∶1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1.98%,其中C20∶5和C22∶6含量分别为0.40%、0.89%。此外,从风干武昌鱼中检测到奇数碳脂肪酸,例如十五碳脂肪酸和十七碳脂肪酸。挥发性成分中醇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达16.65%、10.91%。说明风干武昌鱼营养丰富,呈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有利于风干武昌鱼特征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发酵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的酸价、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硫代巴比妥酸(triobarbituric acid,TBA)值、羰基价、总酸、水分以及脂肪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发酵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脂类物质氧化特性及各指标变化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广式腊肠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酸价不断增加,过氧化值呈逐渐上升趋势,TBA值及羰基价总体呈上升趋势,游离脂肪酸总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呈增加的趋势,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烘烤8 h后呈下降的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上升。发酵广式腊肠在加工过程中脂肪不断氧化水解,氧化程度逐渐加深,酸价、过氧化值、TBA值、羰基价、总酸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性,过氧化值和总酸含量呈正相关性,说明发酵广式腊肠中酸败程度和脂肪氧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8种不同组成的培养基培养的平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培养基处理对平菇营养成分、多酚含量及其多
酚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总糖和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
为培养基H组平菇(H代表平菇培养基编号,下同),水分、粗蛋白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培养基C、F和B组的
平菇。氨基酸总量平均值最高的是培养基H组平菇。不同培养基处理组平菇之间同种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甚至
出现较大差异。检出6 种共有脂肪酸成分,同种脂肪酸在不同平菇中含量不同。不同培养基处理组平菇之间多酚含
量存在差异,培养基E组平菇多酚含量最高;且多酚(游离酚,结合酚)各抗氧化指标随多酚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
加,但不同培养基处理组平菇各抗氧化指标的差异性大小随多酚质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发酵剂对兔肉脯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蒋云升  闫婷婷 《食品科学》2014,35(11):174-178
将兔肉糜中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汉逊氏德巴利酵母(Dabaryomyces hansenii),发酵及烘烤制成兔肉脯,研究3 种不同菌种接种发酵处理对兔肉脯中游离脂肪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非接种菌组,其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葡萄球菌处理组>酵母菌处理组>植物乳杆菌处理组,说明添加的发酵剂促进了兔肉脯中脂肪的分解,而且它们在兔肉脯中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的能力依次递减,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各有增减,说明不同的发酵剂对其作用不同。进一步研究3 种菌复合发酵处理对兔肉脯中游离脂肪酸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其总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及各种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单一菌接种组,说明3 种菌的复合发酵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牡蛎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随贮存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以期对小鼠法检测脂溶性贝类毒素假阳性结果的来源进行探索和分析。方法: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脂肪酸进行衍生化,使用固定液100%二氰丙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色谱柱对牡蛎样品中游离脂肪酸进行检测。结果:-10 ℃和-20 ℃贮存样品中游离脂肪酸总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之后再缓慢增加,4 ℃贮存样品中游离脂肪酸总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一直缓慢增加;贮存时间相同,-20 ℃贮存样品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10 ℃。在3 种贮存温度条件下,高毒游离脂肪酸C20∶5n-3和低毒游离脂肪酸C22∶6n-3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长。5 个月后-20 ℃贮存样品中C20∶5n-3含量为136.79 μg/g,达到小鼠最小致死量(6 mg)45%;若取2.5 倍称样量进行实验,可导致小鼠法假阳性结果。结论:牡蛎样品中高毒游离脂肪酸是小鼠法检测脂溶性贝类毒素假阳性结果的重要来源,且高毒游离脂肪酸含量随贮存温度和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餐后膳食脂肪的代谢涉及到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细胞内乳糜微粒的形成和转运、血脂的消化和乳糜微粒残粒的清除。消化道中的多种酶将膳食脂肪消化成游离的长链脂肪酸,然后通过小肠细胞的多种蛋白将其进行跨膜转运吸收到细胞内,重新形成甘油三酯并和多种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新组装的乳糜微粒携带膳食来源的甘油三酯转运到血液中,经毛细血管内皮表面附着的脂蛋白脂肪酶的催化形成脂肪酸,游离的脂肪酸被周围组织细胞吸收,残粒和多余的脂肪酸被肝细胞吸收。研究表明脂蛋白脂肪酶是血脂清除和组织摄入脂肪酸的限速酶,它的表达在转录和转译等多个不同水平上严格控制,以应对不同的生理信号刺激。如果膳食脂肪的代谢调控出现问题,将会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7.
不同部位伊拉兔肉脂肪酸组成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部位兔肉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伊拉肉兔的肩胛肌、背腰肌、后腿肌和肝脏为原料,对比分析4 者脂肪含量和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4 部位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甘油三酯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少数脂肪酸在肝脏中的含量与其他3 部位差异显著(p<0.05),而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在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由于游离脂肪酸在肌内脂肪中含量较少,不足以对总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不同部位伊拉兔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显著差异主要是由肌内甘油三酯含量的显著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大花罗布麻根、茎、叶、花4 个部位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分析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Al(NO3)3法分析罗布麻的根、茎、叶、花4 个部位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 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大花罗布麻总酚含量次序为:叶>根>花>茎,各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部位游离酚、结合酚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介于3 560.19~6 273.23、13.45~22.01和3 582.2~6 286.68 mg GAE/100 g干质量,其游离态多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99.60%;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1 080.30~2 488.21、9.69~28.59、1 106.81~2 516.80 mg RE/100 g 干质量,其游离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98.64%。大花罗布麻叶提取物清除DPPH 自由基、ABTS+·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强,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50 0)。结论:大花罗布麻各部位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4 个葡萄品种葡萄籽冷榨油的性质与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 种葡萄籽冷榨油脂肪酸组成、总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收集单品种葡萄籽榨油,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Fenton反应和总抗氧化能力法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4 个品种葡萄籽冷榨油均富含亚油酸(72.77%~77.3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12%~91.06%;总酚含量为60.77~100.53 μg GAE/g,爱格丽葡萄籽冷榨油总酚含量最高,其次是北冰红、媚丽、赤霞珠葡萄籽冷榨油;4 个品种的葡萄籽冷榨油都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的能力,且随着葡萄籽冷榨油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增强,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变化范围为10.19~13.82 mg/mL,清除ABTS+·的IC50变化范围为11.62~19.25 mg/mL;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范围为13.18~27.08 U/mL;总抗氧化能力范围为1.08~3.68 U/mL。4 个品种的葡萄籽冷榨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爱格丽>北冰红>媚丽>赤霞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