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合成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氯乙酸对丁香酚进行结构改造, 以获得含羧基的丁香酚半抗原。将经重结晶纯化后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经碳化二亚胺(carbide dimethylamine, EDC)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采用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丁香酚半抗原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flight time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对偶联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紫外光谱结果表明, 与载体蛋白相比, 偶联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有一定的增强; MALDI-TOF MS结果表明, 表明丁香酚半抗原与BSA的偶联比为12.5: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 为丁香酚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合分析日落黄和柠檬黄的化学结构,构建半抗原,采用多种偶联方式将其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完全抗原。通过采用紫外光谱扫描和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日落黄的半抗原合成不够理想,偶联比率为6;而柠檬黄的完全抗原经鉴定偶联成功,偶联比率是12。该实验结果可为制备可特异性地识别柠檬黄的抗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酸性橙Ⅱ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方法。方法将重氮化后的2-氨基-5-磺基苯甲酸与2-萘酚经偶氮反应合成带羧基基团酸性橙Ⅱ,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酸性橙Ⅱ人工抗原。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对合成的酸性橙Ⅱ半抗原进行结构分析,并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蛋白质电泳法鉴定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并计算偶联比。结果通过偶氮反应及碳二亚胺法最终得到纯化后的酸性橙Ⅱ半抗原约47 mg,核磁结果显示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经SDS-PAGE、N-PAGE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均显示酸性橙Ⅱ人工抗原蛋白分子质量大于BSA,所带负电荷大于BSA,且合成后的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具有吸收峰叠加效应,均表明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偶联比为20.9:1。结论此方法能够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和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特异性酸性橙Ⅱ抗体和建立酸性橙Ⅱ的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合成新的、有效的氯吡脲(forchlorfenuron,CPPU)人工抗原,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采用傅克反应对CPPU小分子进行结构改造。采用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法将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进行偶联,获得CPPU的免疫抗原(CPPU-BSA)和包被抗原(CPPU-OVA)。采用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对CPPU半抗原(CPPU-COOH)的分子结构式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和高性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偶联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合成出CPPU人工抗原,为其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方法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乙基羟乙胺、升华硫、一氧化碳气体和对氯氯苄为原材料,合成羟基化杀草丹;经纯化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杀草丹半抗原,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析鉴定为预期产物;利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杀草丹人工抗原,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羟基化杀草丹经薄层层析展开效果良好,杀草丹半抗原经红外光谱分析具有明显的羧酸基团,有利于后续偶联操作;在26 ℃室温条件下制备的杀草丹人工抗原,其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比为6.59:1。杀草丹半抗原与杀草丹人工抗原的成功制备,可为进一步研制杀草丹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郭乃菲  高兴  纪淑娟  于基成 《食品科学》2010,31(13):214-218
以杀菌剂百菌清为起始反应物,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合成百菌清的衍生物(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混合酸酐法分别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百菌清的人工抗原,同时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效价。利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对百菌清半抗原进行表征,并用紫外扫描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百菌清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且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27.86:1 和12.32:1,抗血清效价约为1:1.28 × 104。  相似文献   

7.
以除草剂丁草胺、巯基丙酸为原料,合成丁草胺半抗原,用氢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丁草胺人工抗原,用紫外光谱法对其鉴定;免疫动物后,间接竞争ELISA检测鉴定抗体。结果表明,巯基丙酸与丁草胺连接生成半抗原,半抗原被连接到载体蛋白上,丁草胺人工抗原合成成功,获得了丁草胺小鼠抗血清。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抗原工作浓度为3μg/ml,抗血清稀释倍数为32000倍。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丁草胺IC50为1.44μg/ml,检测限为0.47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新型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人工抗原并对其效果进行表征分析。方法用4-(二苯基羟甲基)苯甲酸对EC衍生化合成半抗原,用核磁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核磁碳谱和质谱法(massspectrometry,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活化酯法将EC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偶联得到EC人工抗原。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人工抗原进行表征并计算偶联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 EC半抗原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半抗原与BSA成功偶联,偶联比为13:1,冻干粉的蛋白含量为0.695 mg/mg,用该新型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得到的抗血清效价为1:10000,且特异性较好。结论该新型氨基甲酸乙酯半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9.
隐孔雀石绿半抗原与全抗原设计、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偶联位点、偶联活性基团的性质及半抗原的合成与偶联方法分析,设计了系列不同结构的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合成方法.以N,N-二甲基苯胺、苯甲醛衍生物为原料,Amberlyst 15树脂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合成出3种隐孔雀石绿半抗原;进一步采用活泼酯和重氮化法分别将获得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形成相应全抗原.半抗原和全抗原分别经减压硅胶柱色谱及透析纯化后,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及紫外扫描光谱等分析手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及免疫全抗原均合成成功,满足了进一步免疫、筛选高质量抗体和建立检测方法的需要.同时,采用分子模拟手段对抗原表面半抗原决定簇的前线分子轨道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讨论了前线轨道的分布可能对抗体特性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半抗原构效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建立有机磷农药倍硫磷的免疫分析法,合成了1种倍硫磷半抗原和2种人工抗原。采用改进的方法将三氟硫磷与3-甲基-4-甲硫基苯酚、β-丙氨酸反应制备了倍硫磷半抗原,产物经薄层层析、^1HNMR和质谱鉴定为预期产物。分别将半抗原以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与BSA、OV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BZB和BGO,通过紫外光谱鉴定证明偶联成功。用TNBS比色法测定了BZB、BGO与载体蛋白的克分子结合比,分别为29:1和12:1。以BZB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以BGO为包被抗原对小鼠血清进行间接竞争ELISA分析表明,小鼠经免疫后产生了针对倍硫磷的特异性抗血清,从而进一步证明抗原合成成功。本方法为研究建立倍碲磷的免疫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吕  邵辉峰  张斌  陈雪岚 《食品科学》2014,35(19):53-56
以苯并芘(benzo(a)pyrene,BaP)为起始反应物,通过碘代、Heck偶联两步化学反应合成苯并芘的羰基衍生物,再经肟化反应将羰基羧基化,采用活化酯法将羧基化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苯并芘的人工抗原。采用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pectrum,NMR)和质谱(mass spectrometer,MS)对苯并芘中间产物进行表征,并用紫外扫描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本实验成功羧化了苯并芘,并成功构建人工抗原,苯并芘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为28∶1。  相似文献   

12.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多效唑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溶剂,通过液液萃取法结合气-质联机对景芝白干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NIST 11 谱库 检索和保留指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极性的有机溶剂,其萃取出来的成分也不相同。采用正戊烷作为 萃取剂,共发现30 种物质,采用乙醚作为萃取剂,共发现29 种物质,采用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共发现35 种物质。 3 种溶剂一共萃取出65 种物质,其中醇类化合物9 种、酯类化合物19 种、酸类化合物11 种、烃类化合物14 种、芳香 族化合物3 种、呋喃类化合物3 种、醛类化合物3 种、酮类化合物1 种、含氮化合物1 种、含硫化合物1 种。  相似文献   

13.
4种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免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丹  郑盛武  赵肃清 《食品科学》2016,37(5):114-120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衍生合成4 种结构类似物,并分别通过重氮化法和活泼酯法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制得人工抗原。利用紫外光谱扫描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oresis,SDS-PAGE)检测鉴定人工抗原,并用4 种与BSA偶联的人工抗原作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经紫外光谱和SDS-PAGE证实人工抗原偶联成功,经免疫分析法检测抗体效价,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SA(dibutyl 4-aminophthalate-BSA,DBAP-BSA)抗体效价达到1∶64 000,4-戊二单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SA(dibutyl 4-carboxylphthalte-BSA,DBCP-BSA)、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BSA(diisobutyl 4-aminophthalate-BSA,DiBAP-BSA)和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BSA(dicyclohexyl 4-aminophthalate-BSA,DCHAP-BSA)抗体效价均达到1∶128 000。DBAP-BSA、DBCP-BSA、DiBAP-BSA和DCHAP-BSA分别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icyclohexyl phthalate,DCHP)4 种抗体的IC50值为0.305、0.268、0.104、0.247 μg/mL。四者之间交叉反应率低,反应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角鲨烯国家标准样品。以角鲨烯粗品为原料,制备高纯角鲨烯,采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结构确证。样品分装成150 瓶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定值分析。从样品中随机抽取15 瓶进行均匀性检验,经F检验表明在95%置信区间范围内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考察按照-18 ℃长期实验稳定性(24 个月)进行,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内样品稳定性良好;标准样品经国内8 家具有分析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同定值,并评定了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角鲨烯标准样品定值结果为99.57%,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30%(k=1.96)。该标准样品达到国家标准样品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有关角鲨烯的方法校正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细交链孢菌酮酸人工抗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胡媛媛  马良  张宇昊  吴春生 《食品科学》2014,35(19):153-157
对链格孢霉菌毒素中危害最大的细交链孢菌酮酸进行设计和修饰,系统研究载体、蛋白和偶联方法与条件,结合人工抗原纯化、鉴定的结果,分析影响免疫原合成的各种因素,确定碳二亚胺法偶联细交链孢菌酮酸与牛血清白蛋白可获得偶联比为9.7∶1的人工抗原,能够满足动物免疫需求。  相似文献   

16.
许龙  章英  朱立鑫  范艳  赖肖  孟玮  胡娜  刘仁荣 《食品科学》2015,36(20):202-206
采用活泼酯法将双酚A的结构类似物双酚酸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人工抗原,用制备的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聚乙二醇法进行细胞融合制备双酚A单克隆抗体,成功获得一株分泌抗双酚A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3H1,经鉴定抗体属于IgG1亚型,轻链为κ,并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线性范围为1~50 ng/mL,最低检测限为0.43 ng/mL,半数抑制浓度为6.56 ng/mL。回收率为82.83%~101.94%,变异系数为2.94%~12.9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镉离子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更加灵敏、特异的食品镉离子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1-(4-异硫氰苄基)乙烯基二胺-N,N,N’,N’-四乙酸(1-(4-isothiocyanobenzyl)ethylenediamine-N,N,N’,N’-tetraacetic acid,iEDTA)鳌合镉离子合成Cd2+-iEDTA半抗原,异硫氰酯法制备免疫原Cd2+-iEDT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包被原Cd2+-iEDTA-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法进行鉴定;用Cd2+-iEDTA-BSA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筛选Cd2+-EDTA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d2+-EDTA mAb;应用Cd2+-EDTA mAb建立Cd2+残留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Cd2+-Strip),并测定其性能。结果:免疫原偶联成功,Cd2+-iEDTA-BSA中BSA与Cd2+的含量分别为7.1 mg/mL和191.7 μg/mL;筛选出1A3C11、2B7D8、2E10G9、4F3E7共4 株杂交瘤细胞,经9 次传代分泌抗体稳定,亲和力最高的2E10G9株亲和常数(Ka)为7.58×108 L/mol,对Cd2+-iEDTA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3 μg/L,与Hg2+-EDTA的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CR)率为18.6%,与其他重金属离子无CR;Cd2+-Strip的检测时间为10 min,检出限为5 μg/L,其检测结果与竞争ELISA试剂盒(Cd2+ ELISA-Ki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符合率为100%。结论:制备出了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Cd2+ mAb,建立了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的食品镉离子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