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2.
微生物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该文主要对微生物代谢组学在微生物分类、代谢物分析鉴定、发酵工艺等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对其研究过程及应用的技术手段、在白酒酿造中对分析风味物质、优化酿造工艺的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研究微生物代谢组学及其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为探究白酒风味形成机制、优化酿造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等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白酒的生产原理,提升白酒品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利用猪盲肠微生物通过体外静态培养的方式探究原花青素B1的肠道微生物代谢。方法:在厌氧操作条件下,从新鲜屠宰的猪盲肠肠腔中获得孵育模型所需肠道微生物,配制培养基,孵育原花青素B1。采集0,2,4,6,10,18 h的孵育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HPLC-TOF-MS/MS)检测不同时间点的代谢产物,借助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确定原花青素B1代谢过程中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并以此解析原花青素B1的代谢。结果:共筛选和鉴定到21种代谢产物,其中原花青素B1经肠道菌群的代谢快速,在6 h时消耗殆尽;代谢产物儿茶素和5-(3'',4''-二羟基苯基)-γ-戊内酯在2~4 h间大量产生;苯丙酸和苯甲酸等为主要的代谢产物,在6 h达到峰值,在4~18 h间持续产生。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原花青素B1的代谢路径,原花青素B1可能通过3种路径代谢,分别是:经历黄烷键断裂,下部结构形成儿茶素,儿茶素进一步发生C环开环,形成儿茶素开环产物(DHP-OL);原花青素B1下部结构单元经历A环裂解,形成苯基-γ-戊内酯;原花青素B1上部结构单元裂解直接形成酚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6.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及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继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proteomiCS)后发展起来的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代谢组学的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策略及各种仪器分析技术平台.包括质谱(M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核磁共振波谱(NMR),并综合评价了各种分析技术平台的优缺点,展望了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发展前景以及代谢组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葡萄是多种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代谢组学在葡萄研究中的应用对于揭示葡萄代谢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手段在葡萄品种区分、生长发育特性研究、对外界环境条件应答及未知代谢物筛查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内容的局限,展望了后续研究重点,以期为葡萄发育生理、代谢生理及逆境生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鲜菌菇消费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菌菇品质也愈发关注。因此,提高对生鲜菌菇品质劣变机制的科学认知和开发精准高效的智能保鲜技术将对促进食用菌物流贮运和鲜食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多种组学技术可以从不同层面、多尺度、深维度解析子实体组织、细胞结构、细胞器、胞内胞外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涉及食用菌采后劣变及衰老过程的基因表达、蛋白变化、代谢调控和微生物侵染等诸多方面,为深入探求食用菌采后劣变机制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视角。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多种组学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在食用菌采后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相关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探索新型、绿色、高效的、低成本的食用菌保鲜方法打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发展的一门学科,真正反映在生物体内已经发生的生命活动,揭示生物体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的整体功能性状态,为生物体内在规律的研究提供信息,在植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常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如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等)、数据分析方法、检索数据库等,对比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小麦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代谢组学方面也有相关研究。本文重点概述了发芽小麦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代谢物及小麦理化性质,揭示了小麦萌发的主要能量来自糖酵解,同时增加有益活性成分,为了解在代谢水平上的谷物种子萌发的生化机制及代谢产物发生的系列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白酒工业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白酒中微生物(特殊功能菌)的发掘与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中国白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①利用甲醇的生丝微菌的发现与分离,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还可利用其去除再利用水中的硝酸盐。②分离到了高乙醇浓度特殊环境中甲烷氧化菌,其应用方面范围广、潜力大。③从浓香型酒老窖中分离出一株产甲烷杆菌,开发出甲烷细菌与己酸菌共酵的二元发酵技术。④从泸州老窖泥中分离出产己酸的细菌,为推广人工老窖发酵浓香型酒作出了重要贡献。⑤杂醇油利用菌的发现与分离,为酒精工业降低杂醇油提供了新方法。⑥从郎酒高温曲中分离得到一株嗜热芽孢杆菌。⑦从泸型麦曲中分离出一株红曲霉菌,用于强化菌曲的研究。(陶然) 相似文献
17.
18.
19.
窖泥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窖泥微生态系统是由厌氧异养菌、甲烷菌、己酸菌、乳酸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硝酸盐还原菌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共生群落系统。在该微生物群落中随窖池层次分布顺序的不同和窖泥的化学生态的不同,菌类菌种呈现明显的区别。浓香型白酒的固态发酵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各菌种问的共生、共酵、代谢调控过程。该过程不但对微生态群落中的菌种演替具有反馈抑制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白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生态学理论,对人工窖泥培养和提高白酒固态发酵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孙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