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碳酸根和氟复合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CFHA)。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反应体系中Na~+掺杂、碱液的添加时机、原料的钙源/磷源配比和掺杂离子浓度对CFHA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Na~+存在有利于晶体生长和减小晶格畸变;氟替代对形貌影响不大,而随着碳酸根浓度增加,晶体尺寸和长径比减少。Na~+以及高F~-和CO_3~(2-)浓度均利于碳酸根的B型替代。后添加碱液方式得到磷灰石碳酸根替代量较少,晶体呈片状形貌;而反应前添加碱液促进了晶体的团聚现象。控制原料中的钙源/磷源配比可获得利于碳酸根掺杂的纯磷灰石。  相似文献   

2.
碳酸根是羟基磷灰石(HA)最主要的掺杂离子,对磷灰石结构和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碳羟基磷灰石(CHA)的制备方法、替代机制、替代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及与其它离子的复合替代等研究,并概述了碳酸根掺杂改性磷灰石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应用体外实验方法(in vitro)研究了不同碳酸根替代量的磷灰石块体和电泳沉积涂层的生物矿化性能,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分别研究了块体和电泳涂层样品的生物矿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碳酸根掺杂形成的磷灰石结晶程度差、晶粒尺寸小,利于块体的烧结致密及在SBF溶液中表面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矿化层(HCA)的形成.然而,碳酸根掺杂大大减少了涂层中气孔孔径和孔隙率,不利于矿化层的沉积生长,削弱了涂层的生物矿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和碳酸根掺杂的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了HA和CHA对氟离子的吸附行为。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碳酸根掺杂能提高HA作为环境友好型除氟材料的吸附能力,但并未改变吸附类型。吸附均为一个自发的(ΔG~00),吸热(ΔH~00),熵增(ΔS~00)的过程;对比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Langmuir优于Freundlich模式;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磷、氟废水的联合处理。以白云石为原材料,经煅烧和碳酸化处理后,通过XRD、XRF、SEM、FTIR等对其产物组成、形貌等进行表征,同时探究了反应时间、初始磷和氟浓度、固液比、pH值等环境参数对联合除磷除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液比增大,剩余氟离子浓度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氟离子的去除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67);溶液初始pH值对实验结果影响不显著;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氟离子去除过程。煅烧-碳酸化白云石(CCD)联合除磷除氟的机理为:CCD与溶液中的磷发生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然后OH-被F-取代,转化生成氟磷灰石;同时CCD溶出的Ca2+、Mg2+也与F-反应生成相应的沉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离子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2-3引入方式和引入顺序,合成了4种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4种样品均为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且CO2-3的取代方式包含A型和B型两种取代,取代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样品2、1、3、4.取代量的大小反映了碳酸羟基磷灰石晶格畸变的程度,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本实验比较了4种碳酸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结果显示,4种样品的Cu2+去除率均远远高于标准羟基磷灰石,其中以样品2最为突出,达到99.42%.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引入羟基磷灰石构成可以吸附氟离子的复合材料,该材料制备简单且原料绿色环保,价廉易得。其对氟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考察了吸附时间、氟初始浓度和溶液pH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热力学和动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接考查了外界阴离子对改材料氟离子吸附的影响,最后利用红外光谱对材料吸附氟离子前后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在50 min时即达到平衡,pH为6时获得最佳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为二级吸附机制,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过程,该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和熵增过程;红外光谱表明,羟基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在强度上有了增加,这表明氟离子被吸附后形成更强的氢键,从而导致更强的羟基峰。  相似文献   

8.
实验成功的通过酸碱中和法制备得到羟基磷灰石粉体和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羟基磷灰石的生成有较大的影响,缓慢混合的加料方式更有利于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反应时间对羟基磷灰石中碳酸根取代程度有较大影响,反应时间越长碳酸根取代程度越大。同时研究还发现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壳聚糖作为模板剂,能有效的改善羟基磷灰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型动态体外模拟系统对HA/TCP双相陶瓷进行了体外生物矿化性能研究,通过SEM、EDAX、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并分析了模拟体液流速以及钙磷离子补充在矿化过程中对样品表面磷灰石晶体生长影响.研究发现,较低的模拟体液流速下样品表面形成针片状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晶体,而在较高的流速下,晶片交错生长,形成网状结构,将样品表面完全覆盖.同时,模拟体液Ca2+的及时补充也有助于矿化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抑制溶剂分解的氟离子电池的液体电解质。本公开通过提供用于氟离子电池的液体电解质来实现该目的,所述氟离子电池包括多个碳酸盐基溶剂和氟化物盐,其中多个碳酸盐基溶剂仅包含:i)碳酸丙烯酯(PC)和碳酸二甲酯(DMC),i i)只有碳酸乙酯(EC)和碳酸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层状纳米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了羟基磷灰石/茶氨酸药物,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羟基磷灰石/茶氨酸药物在起始阶段具有很快的药物释放速率,50 min时的累积释放量接近80%,最终的释药量可达90%以上.而且在释药初期,载药量高的样品比载药量低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累积释药百分量.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能持续缓慢释放氟离子的正畸粘接剂,并探讨了不同的氟化物及其含量对粘接强度及氟离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含有NaF的粘接剂释放氟离子量较大,但加入NaF后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急剧下降;K2TiF6的加入量在15%以下时,对粘接强度影晌很小;含氟粘接剂的氟释放特性受到氟化物的种类、加入量、释放介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制备工艺参数对氟羟基磷灰石氟替代量和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氟羟基磷灰石(FHA)。研究了合成温度、初始氟离子浓度和pH值对氟替代量和形貌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了FHA的形貌,用氟选择电极法测定了FHA中的氟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或原料中氟浓度的升高,FHA晶粒尺寸和长径比增加;随着pH值的提高,长径比减小。合成FHA中氟含量随初始氟离子浓度和合成温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考虑到OH~-和F~-对羟基空位的竞争,高pH值不利于氟替代。  相似文献   

14.
氟硼酸根在含有氟,硼酸根等离子的废水中的水解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离子的浓度,用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硼酸根的浓度,并用这两种方法研究了氟硼酸根的水解过程。研究表明,为强化BF_4~-根离子的水解过程,加入适当过量的消石灰,使pH=6-8,并加热到85℃左右,可使BF_4~-根离子完全迅速水解。这对处理氟硼酸盐镀铅锡合金的废水是有用的。另外也证实了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对BF_4~-根离子水解所产生的F-离子浓度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碳酸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B型替代为主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和羟基磷灰石(HA).利用体外实验方法(in vitro)以及XRD、SEM、FTIR、AAS等手段研究了HA和CHA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和生物矿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HA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SBF中浸泡后可形成表面类似天然骨中矿物的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材料的组成、溶解度和表面能对矿化层微晶的成核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SO2、HF的环境影响,初步探讨了氟硫复合矿化剂煅烧水泥时SO2、HF的产生的机理,说明对氟硫复合矿化剂的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何消除各因素的影响,已成为氟离子测定准确度的关键。主要介绍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讨论了环境温度、溶液温度、溶液pH、氟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工作条件、搅拌等因素对测试精度的影响,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原理,系统分析了该法测定氟离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用于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壳聚糖-明胶/溶胶凝胶生物玻璃(CS-Gel/SGBG)仿生型复合多孔支架,并进行了孔隙率的测定和显微形貌的观察;探讨了各组分不同用量对CS-Gel/SGBG复合支架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复合支架在模拟生理体液中的仿生矿化性能。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各组分的不同用量,可以制备出三维连通的复合多孔支架,且孔隙率达到90%以上;在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后发现CS-Gel/SGBG支架表面有大量结晶态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生成,表明复合支架有良好的生物矿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邓慧 《精细化工》2013,30(1):80-84
将Zr(Ⅳ)负载在胶原纤维基质上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胶原纤维负载Zr(Ⅳ)(ZrCF)对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pH=4~9,胶原纤维负载Zr(Ⅳ)对氟离子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ZrCF吸附磷酸根的适宜pH=3.0~6.0。胶原纤维负载Zr(Ⅳ)对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胶原纤维负载Zr(Ⅳ)对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水中常见的Cl-、NO3-、CO23-和SO24-对ZrCF吸附氟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影响不大,模拟地下水体系的动态实验结果表明,ZrCF对磷酸根的亲和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氟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氟羟基磷灰石(FHA),研究了氟掺杂对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氧化铝基体上磷灰石涂层的组成与热稳定性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表征了物相组成和晶格参数的变化,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氟的替代引起了晶格参数和键能的变化,阐述了氧化铝-磷灰石系统中,羟基磷灰石与氟羟基磷灰石的分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