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索脱水速度对干制过程中无核白葡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细胞化学定位的影响及其与褐变的关系。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快速和缓慢脱水过程中的无核白葡萄细胞中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精确定位观察及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酚类物质主要分布于液泡中,多酚氧化酶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液泡膜、细胞膜上。缓慢脱水质量损失40%时和快速脱水质量损失60%时,液泡膜破裂,区室化作用打破,酚类物质流出,与多酚氧化酶反应引起褐变,褐变指数上升,表明无核白葡萄褐变与细胞区室化作用相关。与缓慢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的无核白葡萄能更好的保持细胞完整性,降低褐变程度。研究结果为快速脱水技术在无核白葡萄干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指出莲藕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褐变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内部的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酚类物质产生黑色素。概述了近年来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特性;pH值、温度、金属离子对莲藕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莲藕采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褐变、呼吸及衰老之间的关系;莲藕褐变和衰老的抑制及其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莲藕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出莲藕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褐变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内部的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酚类物质产生黑色素。概述了近年来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特性;pH值、温度、金属离子对莲藕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莲藕采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褐变、呼吸及衰老之间的关系;莲藕褐变和衰老的抑制及其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水果和蔬菜在贮藏和加工期间因机械伤引起的褐变褪色主要是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而导致的结果。许多事例说明,酚的褐变是很麻烦的,所以生物学家们和食品工艺学家们对研究这种酶很感兴趣。已有人研究过苹果、鳄梨、香蕉、茄子、葡萄  相似文献   

5.
苹果多酚结构及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已报道的苹果多酚物质进行了归类。并列出了它们的结构图。在苹果加工业中,褐变备受关注,其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营养、风味和感官。这种褐变主要由于多酚类物质在西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酶POD)的氧化下生成了有色物质,文中对这两种酶氧化多酚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时褐变抑制剂及抑制机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贮藏期间褐变强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十个马铃薯品种在六个月窖藏期间褐变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褐变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品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除渭薯8号外,其它品种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贮藏期间,不同品种的褐变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但同一品种褐变强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存在中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736.  相似文献   

7.
多酚氧化酶结构及褐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EC.1.10.3.1)是动物、植物、真菌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铜结合酶。在有氧条件下,PPO果蔬原料中的内源性多酚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聚合产生黑色素,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因素。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性质及活性抑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结构(尤其是活性中心的结构)与褐变机理一直未研究清楚,本文综述了多酚氧化酶结构及褐变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莲藕贮期褐变机理与防褐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藕贮期褐变是影响质量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莲藕贮期内多酚氧化酶和褐变度的关系,探讨了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莲藕褐变的影响作用,通过褐变抑制效果试验,寻找出了几种较好的处理方法和贮藏环境。实验表明,多酚氧化酶是引起莲藕褐变的主要因素,莲藕贮期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褐变度成正相关,真空包装及低温贮藏能有效地抑制莲藕褐变,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研究了不同环糊精对砂梨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发现不同环糊精都具有一定的抑制砂梨多酚氧化酶活性效果,羟丙基-γ-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对砂梨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对于同一种环糊精来说,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抑制砂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这为以后开发新型褐变抑制剂奠定了基础。砂梨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褐变,使梨的色泽、品质都发生改变。砂梨褐变主要是由其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相似文献   

10.
酸菜货架期的褐变严重影响产品感官。试验针对酸菜货架期的褐变机理进行探讨,测定不同贮藏期酸菜色差、抗坏血酸、p H、总酚、多酚氧化酶活性、还原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酸菜在货架期阶段的红度和黄度逐渐增加,亮度逐渐降低,发生明显褐变;在货架期初始阶段的抗坏血酸、多酚氧化酶和还原糖含量为0,不同货架期阶段p H最大值为4.18,总酚含量褐变前后无明显变化。试验证明酸菜在货架期阶段的褐变可能是由美拉德反应引起的,排除酶促褐变、酚类化学氧化、抗坏血酸降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以欧美种葡萄 “关口”、“金手指”、“黄密”3 个品种和欧亚种葡萄 “泽香”、“无核白”2 个品种为实验材料,比较了5 个不同葡萄品种间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以邻苯二酚、4-甲基儿茶酚、儿茶素、咖啡酸为底物的动力学参数Km、vmax/Km值,并比较了酶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以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的5 个品种中,欧美种葡萄和欧亚种葡萄对邻苯二酚的亲和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对 4-甲基儿茶酚、儿茶素、咖啡酸的亲和力无显著性差异;欧美种葡萄和欧亚种葡萄对邻苯二酚的催化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4-甲基儿茶酚的催化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关口”葡萄对儿茶素和咖啡酸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其他4 个葡萄品种。焦亚硫酸盐和抗坏血酸对5 种葡萄PPO活性都有强的抑制作用,焦亚硫酸盐对其他4 个品种葡萄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关口”葡萄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pH值和温度中,5 种葡萄PPO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宋蕤  韩舜愈  李敏  王婧  杨学山 《食品科学》2014,35(19):189-193
目的:了解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污染霉菌的主要类群,分析酿酒葡萄潜在的霉菌毒素污染。方法:采集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的酿酒葡萄,进行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霉菌代谢产物。结果:鉴定出4 株污染酿酒葡萄的优势菌,分别为青霉属的黄绿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曲霉属的杂色曲霉(Aspergullus versicolor)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扩展青霉能够产生展青霉毒素。结论:根据污染酿酒葡萄霉菌的情况,可确定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存在展青霉毒素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皮颜色是葡萄果实重要的商品品质之一,也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红葡萄酒。因此,果皮颜色一直是葡萄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葡萄果皮颜色主要取决于花色苷的组成与含量,花色苷积累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e 3-O-flavonoid glucosyltransferase,UFGT)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基因表达主要受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的调节。本文从MYB转录因子调节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理及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对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相关酶活性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江阔  曹森  张鹏  颜廷才  陈绍慧 《食品科学》2014,35(22):270-275
以不同剂量(1、2、3 μL/L)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无核寒香蜜葡萄,研究1-MCP采前处理对冷藏期间葡萄贮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 个1-MCP剂量采前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葡萄质量损失率、落粒率和腐烂率的上升,保持较好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了丙二醛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增加,贮藏后期维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3 个1-MCP剂量处理中,采前1 μL/L 1-MCP处理葡萄保鲜效果最好,能够显著延缓葡萄的衰老进程,保持较高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不同温度处理爱格丽葡萄原料,寻找增加爱格丽干白葡萄酒香气的最适温度。方法:以白色酿酒葡萄品种爱格丽为原料,16 ℃处理为对照,分别在4、-8、-20、-32 ℃条件下进行低温处理,采用小容器酿酒规范酿制葡萄酒并测定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提取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再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定性和定量分析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用SPSS 19.0软件进行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8 名经过培训的感官品尝小组成员对酒样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低温处理能促使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种类的增加和含量的提高。结论:-8、-20 ℃低温处理葡萄可以显著提高爱格丽干白葡萄酒的香气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葡萄酒的香气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6.
高产甘油低产H2S葡萄酒优良酵母菌株筛选及其酿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雪  江璐  刘宁  刘延琳 《食品科学》2015,36(19):132-136
为获得中国本土优良酵母,提高葡萄酒感官特性,通过对采自新疆鄯善地区、宁夏广夏三基地的40 株野生酵母菌株进行实验室酿酒实验,筛选到两株高产甘油、低产H2S的葡萄酒优良酵母菌株H02、E22。分别于2010、2011年连续2 a对这2 株菌进行了10~20 L酒厂发酵实验并研究其酿酒特性。酒样理化指标结果符合国家标准GB 15037-2006《葡萄酒》要求,感官品尝分析结果与对照商业酵母VL1、RC212、C2C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相当,筛选出的野生酵母菌株有着优良的酿酒特性。  相似文献   

17.
陈霞  李敏  张波  张建华  赵婉珍  李蔚  韩舜愈 《食品科学》2016,37(20):126-133
以‘蛇龙珠’葡萄为试材,通过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侵染,测定其所酿制的葡萄酒中棒曲霉素的含量及对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采后扩展青霉侵染的葡萄原料生产的葡萄酒棒曲霉素含量低于SN/T 2008-2007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检出限(10 μg/L)水平,并未造成棒曲霉素的积累和超标,但处理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却产生影响,使得葡萄酒的色度、单宁、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酒精体积分数则有所下降。同时对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发现,处理样品和对照酒样在风味物质数量和含量上均存有差别,其中1-辛烯-3-醇、3-甲硫基丙醇和辛酸等在处理中的含量较高(P<0.05),而乙酸苯乙酯、大马士酮和α-松油醇等化合物含量则低于对照(P<0.05)。利用物质的风味阈值和感官特征分析认为,扩展青霉侵染将造成葡萄酒原有的特色与风味发生改变,使葡萄酒存在品质劣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于洋  粟春燕  陈晶瑜 《食品科学》2015,36(19):106-111
本实验对筛选自我国特色酿酒葡萄产区的东方伊萨酵母YF-12、发酵毕赤酵母YF-19和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YF-28这3 株非酿酒酵母的生长特性和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伊萨酵母YF-12和发酵毕赤酵母YF-19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在发酵环境耐受性方面,3 株非酿酒酵母对高质量浓度葡萄糖和SO2都有较好的耐受性,在酒精耐受性上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YF-28表现较差;对3 株非酿酒酵母进行纯种发酵实验后测定挥发性物质发现,东方伊萨酵母YF-12和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YF-28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较多,而发酵毕赤酵母YF-19产生挥发性物质种类很少。上述结果表明,东方伊萨酵母YF-12显示出较好的生长和发酵特性,适合做进一步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9.
SO2-ClO2处理对木纳格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新媛  高晶  王刚霞  彭秧  吴斌 《食品科学》2014,35(18):178-184
降低果实SO2残留量和抑制采后病害发生是减少鲜食葡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损失的关键因素。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研究0 ℃条件下双组分SO2-ClO2和单组分SO2两种处理对葡萄采后果实SO2残留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组分SO2处理相比,双组分SO2-ClO2可显著降低葡萄果实中SO2残留量,60 d时,SO2-ClO2处理SO2残留量低于SO2处理10.24%;双组分SO2-ClO2延缓了葡萄营养物质VC、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了果实丙二醛和活性氧代谢产物(O2-·和H2O2)含量的积累;保持了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效减少了果实外观品质质量损失率、腐烂率、落粒率和褐变指数的增加,60 d时,SO2-ClO2处理质量损失率、腐烂率、落粒率和褐变指数的增加分别低于SO2处理1.4%、9.36%、7.28%、3.41%;SO2-ClO2处理还减缓了果实硬度的降低。因此,双组分SO2-ClO2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采后贮藏品质和果实抗性,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20.
以烟台产区的蛇龙珠葡萄为原料,采用放汁法同时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对其发酵进程进行了检测,对陈酿后的葡萄酒进行主要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桃红和干红葡萄酒均能正常发酵。放汁量不同,其葡萄酒的主要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也不同,其中各组之间的干浸出物和总酚含量及还原力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葡萄酒的抗氧化活性不仅与酚类物质含量有关,还与干浸出物、蛋白质、酒石酸、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2 个公因子,综合因子得分排名首位的是放汁量30%的干红葡萄酒,其品评得分同样排在首位,总体评价为口感醇厚,酒体丰满,具有明显的单宁结构感;品评得分排名第二的是桃红葡萄酒,其色泽淡雅,香气浓郁,口感清新。放汁法同时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