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黄河滩区周边城镇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与6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生境质量演变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生境质量方面,自1980年以来研究区生境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冷热点集聚效应明显;(2)景观格局方面,耕地斑块优势程度最强,建设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最高,林地、草地仅在连接度指数上与之相近,但草地COHESION、AI指数在2000—2010年间大幅度下降;(3)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相关性方面,水域LPI、AI等指数与生境质量均呈显著的相关性,耕地、建设用地在LSI、COHESION等方面也表现出突出影响。研究结果对黄河滩区及周边城镇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北京市中心城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大量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被侵占,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以北京市中心城1992和2016年的遥感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其用地转换以及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运用In VEST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心城生境的影响,获取北京中心城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992—2016年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用地绝大多数转变为建设用地,除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绿色空间用地均有所减少;中心城高度生境和中度生境面积均缩小,一般生境面积显著增加,到2016年轻度退化生境占总面积的80.5%。在"留白增绿"的政策背景下,生境评价的结果为北京中心城绿色空间规划及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L 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虽然1996—2004年间连续干旱导致年径流量整体减少,但城八区年径流量却呈增加趋势,各分区年径流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比例具有一致性,说明保护并合理利用耕地对减少城市径流有重要意义;城市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产流量远远大于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林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所产生的水文效应敏感性最强,其次依次为:水域、草地、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用地,林地、水域、草地等生态用地需要特别加强保护;通过L THIA模型和GIS平台,实现了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展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下垫面(土地利用)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初步将北京划分为4类城市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敏感性区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存发展需求的提供者,而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又直接决定着生态系统的服务水平.利用GIS对2006年和2016年的青岛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比较,揭示了10年间青岛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青岛市林地和耕地的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呈上升趋势,青岛生态用地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比例由86.6%下降到82.4%,生态用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降低了7.9%;青岛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林地这类生态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存发展需求的提供者,而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又直接决定着生态系统的服务水平。利用GIS对2006年和2016年的青岛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比较,揭示了10年间青岛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青岛市林地和耕地的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呈上升趋势,青岛生态用地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比例由86.6%下降到82.4%,生态用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降低了7.9%;青岛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林地这类生态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县域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及其生态风险变化情况,将高原坝区城市姚安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等方法,结合ArcGIS 10.2及Fragstats 4.2软件,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9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移态势显著增强,林地类型变化量最大,以转入转移模式为主,转入量主要来自草地和耕地;建设用地则是通过侵占耕地进行扩张,其他地类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生态风险评价及风险区分布方面来看,2012年~2019年姚安县整体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且逐渐向周边乡镇蔓延,中高生态风险区则不断向中部地区集中。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3年、1993年以及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在景观和景观类型2个层次选取6类景观格局指数,运用移动窗口法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40年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水域和林地面积有所增长,农田面积大幅减少;2)整体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但空间分布不均,破碎区集中在城乡开发建设的热点区域,主城区内部和远郊山林地的聚集度反而提升;3)建设用地增长区域和水域与林地等生态用地的破碎化区域基本一致;4)针对基本农田和林地的土地保护政策法规对景观格局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加强城市群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以解决景观破碎化问题,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扩张蔓延和由此引起的生境变化过程中,研究生境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CoverChange,LUCC)的适应性时空演变及预测已成为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浅山区作为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天然生态屏障和生态敏感地区,评估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对于浅山生态规划意义重大。以北京市浅山区为例,基于1999、2017年的LandsatTM/ETM+遥感数据进行ENVI解译,并采用CA-Markov模型模拟北京浅山区2035年自然增长情景下的景观格局发展趋势。后结合In Vest模型,评价3个时间下的生境质量和退化度,以及1999—2017、2017—2035年时间段下的生境稀缺度。结果表明:1999—2017年,浅山区的景观空间愈加趋于碎片化,农田和建设用地趋于向浅山内部扩张,预测2017—2035年仍将沿袭这一趋势,但变化速度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近年来土地利用状况,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8年Landsat 8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根据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动态度、变化幅度等方法来分析西海岸新区的土地使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2018年,西海岸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表现为:在数量上,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增加74.36 km2,林地变化幅度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最大,达到298.63%,耕地和水域变化速度相对较慢,其他用地则呈现出减少的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状况以老黄岛最为活跃;从土地利用转移结果上,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相互的转移,其他用地的转化最为突出;总体而言,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了西海岸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近年来土地利用状况,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8年Landsat 8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根据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动态度、变化幅度等方法来分析西海岸新区的土地使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2018年,西海岸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表现为:在数量上,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增加74.36 km~2,林地变化幅度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最大,达到298.63%,耕地和水域变化速度相对较慢,其他用地则呈现出减少的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状况以老黄岛最为活跃;从土地利用转移结果上,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相互的转移,其他用地的转化最为突出;总体而言,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了西海岸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Recent reviews of the priority policy options and research needs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have identified the importance of new land use policies for restoring and rebuilding biodiversity including habitat banking, ‘no net loss’ of biodiversity, restoring flood plain functionality and ecologically coherent networks. Such policies are usually delivered by habitat creation,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habitat enhancement. Habitat translocation is another mechanism that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livery of these policies. Habitats can be restored and created by translocating ecological resources from sites as part of ongoing habitat management, where habitat diversity or early successional habitats are required. Habitat translocation can be used to salvage ec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ir associated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sites for consented or permitted development projects.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translocation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habitats are identified. New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topics relating to habitat translocation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张庆费  周开叙 《园林》2019,(6):20-23
本文介绍了生境廊道的概念和特征,并从廊道宽度与形态、空间异质性、群落结构等方面,对生境廊道构建途径和要点进行分析,为促进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的环境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文章就两个处于完全不同的地理位置,而且建筑风格差异较大的住 宅小区,如何进行环境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典型区域建设农村集中住宅区和生态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紧迫社会任务。论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苏南农村集中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了人居环境改善技术,提出了循环型社区的建立方法,以期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铁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 不可避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解析高铁对沿线 生境的干扰特征,是实现沿线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途径。基于 京广高铁武汉乌龙泉段乡野样本地的长期红外相机监测结果, 分析高铁对沿线野生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特征,并筛选出当地 陆地野生动物代表物种小麂,提取其分布点数据,利用最大熵 (MaxEnt)模型预测小麂生境适宜区分布,分析气候、地形、 人类干扰和水源4类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高 铁对狗獾和黄鼬造成空间阻隔效应显著;2)小麂、白鹇、黄 鼬、狗獾和貉均对高铁产生回避效应;3)代表物种小麂的适 宜生境主要分布于核心区的中部,距离高铁的远近是影响小麂 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且高铁对小麂生境的最大影响距离约 为1 500m。根据野生动物生境区因高铁建设而受到干扰的情 况,通过增加水源点、营造适宜动物生存的植被空间等措施促 进其受损生境修复。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沿线受损生境的空间识 别和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天地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这与风水学的主张是一致的。风水学的科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虽然现代环境、空间、生态、心理等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风水理论不谋而合,但风水学中的很多玄学理论仍然充满神秘的色彩。对待风水学的态度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水观念实际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诸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综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 VEST-MCR复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8.
张颖  朱建宁 《风景园林》2021,28(2):96-102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中小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鸟类作为目标类群,构建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方法.对3个公园的微生境组...  相似文献   

19.
小有天园选址于西子湖畔之南屏山麓,其园林营建与造园基址和外部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以小有天园的布局结构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界画及已有复原成果,深入理解园林布局和视景营造,并探析基于此空间环境的景境氛围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园林布局依山就势,园林和外部环境之间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景观视线组织以借景为目的,极大程度扩展了园林的视觉空间;景致营造利用基址现状,稍做经营,使景观富有层次;景境氛围体现出山林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小有天园的营造研究,以期完善自然山水园的营建理论,凸显杭州私家园林营造的地域特色,并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风水学的主要目标是: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并加以利用,选择最佳的居住环境,创造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居住境界。现代城市居住区建设中,对风水学进行研究并借鉴应用,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将传统风水理念与现代城市居住区的造景要素相互融合,可营造出理想的居住环境。文章重点论述如何根据风水理论进行城市居住区内的道路、水体、植物和小品的设计,并以金色俊园居住区为例,阐述风水理念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