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湿热处理温度对多孔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将湿热处理温度分别控制在110、115和120℃,在水分含量为15%条件下湿热处理1 h,研究在该条件下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在水浴温度为85℃条件下多孔淀粉溶解度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膨胀度随着湿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多孔淀粉吸油率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多孔淀粉糊的透光率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淀粉糊冻融稳定性、起始糊化温度和热糊稳定性随着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糊化峰值粘度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湿热处理温度对多孔淀粉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大,多孔淀粉依然为A型结晶结构,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其结晶度略有降低;当湿热处理温度为115℃时,其抗性淀粉含量最高,达27.67%。结论:湿热处理温度对多孔淀粉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且随着湿热处理温度的不同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汪树生  王强  苏玉春 《食品科学》2009,30(13):77-80
利用烘箱和高压灭菌锅对水分含量分别为10%、18%、25%、30% 的玉米淀粉在121℃处理5h,研究淀粉性质发生改变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经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中心出现凹坑,颗粒结晶程度增加,淀粉的糊化温度上升,糊液黏度降低,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利用高压灭菌锅处理对淀粉的性质影响更为显著。湿热处理对淀粉的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烘箱和高压灭菌锅对水分含量为25%(w/w)的玉米淀粉在121℃处理5h,研究淀粉性质发生改变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经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中心出现凹坑,颗粒结晶程度增加,淀粉的糊化温度上升,糊液黏度降低,膨胀能力升高,溶解度下降.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利用高压灭茵锅湿热处理对淀粉的性质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将玉米淀粉中的水分含量分别调节为10%、18%、25%、30%,利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在121℃湿热处理5 h,研究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形貌、糊化温度、膨胀能力和溶解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经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仍保持原有外观,部分淀粉颗粒中心出现凹坑;淀粉的糊化温度明显高于原淀粉;糊液黏度低于原淀粉;淀粉颗粒的膨胀能力上升;溶解度较原淀粉降低.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的相关性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随处理时水分含量的不同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5.
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湿热处理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普通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试验证明,经湿热处理后,三种玉米淀粉的颗粒形状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偏光十字也没有消失,但表面出现一些裂纹;湿热处理不会改变三种玉米淀粉的晶型,但经湿热处理后玉米淀粉的晶体结构变强,糊化温度提高,糊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张晶  陈兵  陈朝军  刘雄 《食品科学》2017,38(3):214-219
目的:研究多孔淀粉对卵巢切除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其中一组进行伪切除手术,其余两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手术后恢复1周,分别饲喂相应饲料。4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肝脂、粪便中中性固醇含量和胆汁酸含量以及肠道中典型微生物数量、短链脂肪酸浓度等指标。结果:多孔淀粉的替代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比值(TG/HDL-C)、肝脏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TG和脂肪总质量,显著减少腹部脂肪堆积(P0.05);显著增加粪便中中性固醇和胆汁酸的排泄量(P0.05);同时促进肠道中益生菌增殖和短链脂肪酸浓度的提高。结论:多孔淀粉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降脂、降胆固醇效果,对内源性脂质代谢紊乱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玉米淀粉进行湿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条件对其慢消化组分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对玉米淀粉慢消化组分形成影响的顺序大小依次为: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初始含水量,制备最佳条件为:温度120℃,初始含水量25%,处理3h,慢消化组分质量分数可达24.13%。湿热处理是提高玉米淀粉慢消化组分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湿热处理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改性后其对淀粉酶敏感性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水分含量32%(W/W),湿热处理温度120℃,作用时间5.5h,此处理条件对酶敏感性提高8.13%。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将多孔淀粉水分含量分别控制为10%、15%、20%,经高温115℃条件下湿热处理1 h,研究不同水分含量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的多孔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吸附性能减弱,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结晶度下降;另外,经湿热处理后多孔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度、透光率降低,而冻融稳定性增强,并随着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增加呈现相应的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的起始糊化温度及热糊稳定性提高,凝沉性增强,糊化峰值粘度降低;经湿热处理后,多孔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水分含量为15%的湿热处理条件下,抗性淀粉含量较多,为27.67%。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相关性质产生了明显影响,并随处理水分含量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结构及热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湿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 ,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表现为特征峰的部分融合、峰强度的下降以及结晶度的降低。但处理前后的X射线图谱表明 ,处理后的玉米淀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与原淀粉相比 ,湿热处理后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变化幅度不大。淀粉的DSC图谱表明 ,湿热处理后淀粉的相变初始和峰值温度提高 ,相变焓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1.
醇水相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采用醇水相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进行研究,考察了处理温度范围为70-90 ℃内淀粉颗粒偏光十字,形貌,粒径分布,结晶结构及糊性质等性质变化。随着湿热处理温度升高,发现: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消失增多,最终颗粒破碎;颗粒平均粒径由23.6 μm持续增加至50.4 μm,其中小颗粒(〈10 μm)数目减少,中等颗粒(10-30 μm)和大颗粒(30-100 μm)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小孔和凹坑,最终颗粒成团,干燥粉碎之后破碎成片状;淀粉的X射线衍射在衍射角15°,18°和23°处峰强度逐渐降低,但在衍射角20°处峰强度增加。淀粉的Brabender粘度曲线显示,湿热处理后玉米淀粉糊化起始温度由80.5 ℃升高至90.6 ℃,粘度降低,表明玉米淀粉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增强,糊凝沉性降低;测定分析淀粉分子量可知,淀粉颗粒内部分子链发生了断裂、降解。  相似文献   

12.
湿热处理对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分含量为30%的高链玉米淀粉在100℃处理12h。通过研究淀粉的性质发现,湿热处理后淀粉的颗粒形状保持不变,但表面出现了凹坑;主要衍射峰强度增加,结晶度为44.65%,比原淀粉大2.51%;To、Tp、Tc分别比原淀粉相应的温度高14.02、18.81、6.87℃,而△H却比原淀粉小1.08cal/g:湿热处理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变小;淀粉的Brabender粘度曲线几乎为一直线;酸水解前7d,湿热处理淀粉水解率比原淀粉大,之后水解率小于原淀粉,而酶水解到第3d,原淀粉水解率大于湿热处理淀粉。淀粉性质的变化说明湿热处理使淀粉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无定形区的直链淀粉的结合产生了不同稳定性的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酸法醇介质制备玉米多孔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酸法醇介质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考察盐酸质量分数、乙醇体积分数、淀粉浆液质量分数和水解时间对产品吸附能力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酸法醇介质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保持水解温度为80~81℃情况下,盐酸质量分数为2%,乙醇体积分数为80%,淀粉浆液质量分数为30%,水解时间为3 h.此条件下,产品吸油率为52.1%,柠檬黄色素吸附量为1.76 ms/g,产品得率为6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花椒精对卵巢切除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 只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 组,其中1 组进行伪切除手术(Sham)作为对照组,另外4 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ovariectomy,OVX),恢复饲喂一周后,分为空白组和灌胃花椒精高(15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灌胃4 周后解剖,检测大鼠血脂、肝脂及小肠和粪便中胆汁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灌胃花椒精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的浓度(p<0.05),升高HDL-C的浓度;降低肝脏中脂肪、TC、TG的含量(P<0.05);增加大鼠排便量、促进小肠内容物和粪便中胆汁酸以及粪醇、胆固醇等中性固醇的排泄,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结论:花椒精可改善卵巢切除SD大鼠因雌性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高脂血症,可能与促进胆汁酸和中性固醇的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法对玉米多孔淀粉原料进行处理,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玉米多孔淀粉。研究在微波作用下,淀粉乳质量分数、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以及环氧丙烷用量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微波法制备羟丙基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环氧丙烷用量(质量分数)6.90%、微波时间3min、淀粉乳质量分数3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羟丙基多孔淀粉的摩尔取代度为0.0103。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开发利用荸荠淀粉,以荸荠淀粉为原料,将荸荠淀粉的含水量分别调节为20%、25%、30%、35%,利用鼓风干燥烘干箱在105℃下湿热处理2 h,研究湿热处理对荸荠淀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溶解度与膨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淀粉含水量的增大,淀粉糊峰值黏度和衰减值均有所降低;谷值黏度有所升高,淀粉颗粒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剪切稀化现象减弱;损耗角正切值越来越小,荸荠淀粉在湿热处理后所形成的凝胶为弱凝胶。  相似文献   

17.
对酸法水解玉米淀粉制备多孔淀粉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式量热扫描仪(DSC)对所制备的多孔淀粉的颗粒结构、热学特性、成孔过程等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原玉米淀粉进行比较.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为10%、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2 h、底物浓度为34%.用最佳工艺制备的玉米多孔淀粉,其比容积、溶解度、膨胀率、透明度和吸附能力较原玉米淀粉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吸油率增加显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多孔淀粉表面布有凹坑或孔洞,类似蜂窝状结构,其孔径不等,密度不均;与原淀粉比较,差式量热扫描仪(DSC)表明其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焓变无明显变化,结晶大小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