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振霞 《食品与机械》2016,32(2):222-225
转基因食品作为备受争议的新型食品需要可靠的安全综合评价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测,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不适用于转基因食品的神经危害、实然性危害、可能性危害等多重危害监管中。针对中国面临的转基因食品上市问题,分析当下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综合评价现状及监管问题,并提出优化监管措施,为更合理、更有效解决转基因食品监管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大豆为例,结合中国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风险,从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建立转基因食品召回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创建完善的政府规制体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规制进行阐述,其目的在于提升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促进中国转基因食品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化监管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尊重市场机制下的有效监管模式。然而美国以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监管实践经验表明,转基因食品市场化监管模式存在着双重缺陷。由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存在,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化监管并不能够有效实施,也无法解决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公共安全风险、负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等等市场失灵表现,需要通过转基因食品标识、追溯与信息披露制度的结合进行规制。对于政府监管带来的问题则需要在法治语境下对转基因食品实施审慎监管。因此,转基因食品审慎监管是既符合转基因食品市场发展,又能够有效保护公众利益的现实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利珍  霍建平 《食品与机械》2016,32(11):232-235
现代社会食品安全的频发是风险社会在食品领域的典型表现。由于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风险的持续化和扩大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特别要求,以及预防性为主的传统刑法规制不足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存在,必须通过扩大食品安全刑法的调整范围、注重恢复性刑法规范,以及坚持谦抑性原则等方式,促成风险社会下中国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顺利转型,更好地达成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律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转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推广,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本文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应用价值和安全风险,从备受争议的环境和食品安全角度进行阐述,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可能导致基因漂流、自然生物种群变化、病毒异源重组等环境影响,还可能产生过敏源、转基因作物抗性等威胁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此外本文列举了各个国家关于转基因植物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安全风险监管角度出发,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并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实行的是以食品生产销售者犯罪为主,食品安全监管者犯罪为辅,并兼顾食品运输储存在犯罪的食品安全刑法规制体系,但仍然存在同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的潮流相悖、忽视食品安全犯罪对公共安全的危害,以及忽视食品安全犯罪的经济属性等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行为进行全过程刑法规制,比照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加大刑罚力度,以及充分发挥罚金刑的作用等有效路径,对现有刑法规制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公众对其的关注日趋广泛。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议题在各国范围内争议日益剧烈。本文运用经济学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中食品生产商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并且用数值仿真展示了演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处罚力度以及对监管部门成功监管的奖励力度的大小等对于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未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势头。文章分析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从法律内容的有效性、法律制度的协调性以及法治传统等维度,剖析影响法的实效的因素,就如何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法律规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食品添加剂的规范和管理是关系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有着严格的法律规范,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监管体系,为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提供借鉴。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的现状,包括美国较为完备的立法体系及严格的监管模式。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下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的现状及问题。肯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现阶段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误用、违法使用标识、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有待完善、监管机制存在弊端等问题。第三部分通过立法和监管两个层面对中美两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进行对比研究。从比较法的视野对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提出了完善建议,主要包括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安全标准和整合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10.
印伟 《食品与机械》2019,35(12):105-107
从法律文本和运行实践来观察,中国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现行刑事立法主要包括对食品经营者进行规制和对食品安全监管者进行规制两大层面。然而,研究发现,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的有关立法目前存在着忽视受害者的社会性特征、违背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原则,以及与社会危害严重不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从采取明确受害者在经济上优先受偿的法律地位、建立以全过程控制为原则的食品安全罪名体系,以及设置与食品安全犯罪危害性一致的量刑标准等方面进行完善,以确保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犯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饮食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食品种类丰富多彩,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依然存在漏洞。从食品安全治理理论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如果出现市场调节失灵,则需要通过政府来干预;如果政府监管缺乏效率,则需要社会主体参与到协同治理中。在当前我国机构改革背景下,协同治理成为大势所趋。本文考察了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现状,探讨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提出推进协同治理进程的相应对策,为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调整和强化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食品卫生质量合格率不断提高,食源性疾病逐渐下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乐观,但仍存在一些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食品生产技工技术不断进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食品安全政策的变迁,并着重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有助于健全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政策与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食物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每个人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当前,我国食物安全正处于矛盾多发、风险多发时期,食物安全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进,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人民群众对“舌尖上的安全”更显得担忧。食物安全涉及到大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因此,理清本次新冠疫情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具体影响,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以此把握和提高现阶段我国食物安全,真正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国家食品安全科技计划经过"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专项开展,以及"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形成了食品安全科技领域的研究方向、重点内容和学科构架,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体系;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体系经过十几年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形成了四级风险评估研究和监管体系,实现了对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这2个分别由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牵头负责管理实施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构成了中国人餐桌上的安全保障。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开拓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功能风险评估研究方向的探索,满足老百姓对营养和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朱静 《食品与机械》2018,34(10):67-70
由于食品贸易的全球化趋势、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及树立中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安全信誉等原因,国际共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食品安全保证的共识。然而,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国际共治要想顺利推进还面临着不存在相应的国际共治机制、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以及政企合作尚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借鉴中国现行环境司法"三审合一"机制形成的成熟推进模式,通过建立国际食品安全共治组织、积极推进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化和通过政企密切合作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等针对性措施,促进中国食品安全国际共治的顺利实现,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技术和层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现状, 并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构建思路, 从风险监测原则、内容、技术应用和监测标准4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构建、解决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及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以成都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风险认知感知模型, 研究不同不同人口统计特征、认知程度和参与程度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因素,并探寻转基因风险感知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 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对风险感知因子的影响不同。认知程度与功能风险的影响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信息渠道获取数量越多,越不认为转基因食品具有健康风险和功能风险。关注程度和担心程度越高,对风险感知因子的影响越显著。风险感知因子对购买意愿都有呈现的显著负相关,即风险感知因子越强,越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8.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建设起步较晚,在立法层面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完善之处。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立足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理论框架,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管理部门、立法体系、交流机制三个方面对欧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对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的有益启示:中国应完善《食品安全法》,增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确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组织机构;构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信息平台,实现交流渠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 不但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形象和信任度造成一定损失。近年来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当中, 由微生物引发导致产生的事件比例和危害程度逐年升高, 如何防范并控制好食品微生物风险, 帮助食品相关产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升处置能力与风控意识, 持续增强卫生和风险管理能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食品微生物风险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概述了微生物风险的控制原则与管理框架, 并对国内外食品安全方面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