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研究以‘雷司令’葡萄为原料制备‘雷司令’干白葡萄酒。以酒精发酵结束酒样为对照(D),以四川自贡挂釉陶罐(ZG)、江苏宜兴紫砂陶罐(YX)、不锈钢罐(GG)为陈酿容器陈酿6个月,测定其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并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不同样品的总糖、总酸、酒精度和挥发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共检出挥发性香气成分82种,其中,醇类13种,脂肪酸类5种,乙酸酯类10种,脂肪酸乙酯类19种,其他酯类19种,萜烯类11种,酮类3种,醛类2种;OPLS-DA结果表明,样品ZG6和YX6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与样品GG6存在较大差异;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结合t检验P值<0.05共鉴定出24种香气差异标记物,样品YX6中蒎烯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样品ZG6中β-大马士酮和石竹烯醇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3.
为明确谷胱甘肽酵母衍生物制剂对干白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效应,优化酿酒工艺,以‘维欧尼’葡萄为试材,分别向葡萄汁中添加3种不同含量谷胱甘肽的酵母衍生物制剂,以添加SO_2为对照。陈酿4个月后测定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褐变指数、CIELab参数、香气成分、抗氧化性(ABTS·清除率、DPPH·清除率和总还原力),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富含谷胱甘肽的酵母衍生制剂均能够显著增加葡萄酒中酯类与萜烯类物质含量,显著提升干白葡萄酒香气品质,但对干白葡萄酒颜色褐变未表现出抑制效果;添加10%谷胱甘肽的酵母抽取物制剂和2%谷胱甘肽的非活性干酵母制剂能够使干白葡萄酒褐变程度增加,酒体亮度降低,黄色色调增加,绿色色调减弱;添加了3种谷胱甘肽酵母衍生制剂的酒样其抗氧化性低于SO_2处理酒样。  相似文献   

4.
对筛选自我国广西毛葡萄产区的汉逊酵母属的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MSF1-4、MG4、MG6、MSF6-2)、伊萨酵母属的Issatchenkia terricola(MG3-1)、酿酒酵母属的Saccharomyas cerevisiae(MSF8-1)和毕赤酵母属的Pichia pastoris(MG1)共7 株酵母酿造‘桂葡3号’干白葡萄酒,分析探讨其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香气物质,并以商业酵母K1发酵酒样为对照。结果表明:7?株菌发酵酒各理化指标均符合GB?15037—2006《葡萄酒》要求;共检测到68?种香气物质,实验组香气总量均大于对照组K1;其中辛酸乙酯在乙酯类总含量中高达46.05%,而对照组K1中辛酸乙酯占乙酯总含量的7.12%;MG3-1、MG1、MSF6-2特征香气物质为乙酸苯乙酯、壬醛、4-萜烯醇、芳樟醇、1-辛醇、1-癸醇,MG6的特征香气物质为乙酸异戊酯、香茅醇,MSF8-1、K1、MG4特征香气物质为乙酸乙酯,MSF1-4的香气特征物质为玫瑰醚、月桂酸乙酯、辛酸、癸酸、癸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己酸乙酯、辛酸甲酯;其中K1、MG4发酵实验组香气特征最为接近,MG6、MSF1-4发酵实验组香气特征差异最大。上述结果分析得出7?株野生酵母菌具有较强的产辛酸乙酯的能力,MG1、MSF1-4产香能力最好,适合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裴旋旋  史宁  卢浩成  王军 《中国酿造》2022,41(3):219-227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指纹技术对葡萄品种进行鉴定,测定葡萄果实的理化指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品种被鉴定为‘贝达’,果实糖度为18.07 °Bx,酸度为19.9 mg/g;分别共鉴定出游离态、结合态香气物质70种、44种,其中C6、C9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香气物质的90%以上;果实花色苷中甲基花翠素类花色苷含量最高(108.68 mg/kg);黄酮醇中槲皮素类含量最高(47.48 mg/kg);表儿茶素在果皮和种子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 819.72 mg/kg和2 009.62 mg/kg。‘贝达’葡萄果实的品质分析可为其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丰花’玫瑰品质的影响,以‘丰花’玫瑰为材料,考察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泵干燥3 种干燥方法对其色泽、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的影响。‘丰花’玫瑰收缩率和感官品质综合评分均为真空冷冻干燥最佳,且3 种干燥方法对其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下,其营养成分(蛋白质、维生素B12、维生素C、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含量和活性成分(可溶性多糖、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均最高,脂肪含量和总酚含量较高,烟酸含量则在3 种干燥方法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真空干燥处理下,脂肪含量最高,而热泵干燥处理下总酚含量最高。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下‘丰花’玫瑰品质较佳,综合考虑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其为首选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赤霞珠’单品种干红葡萄酒为基酒,添加不同比例的‘丹菲特’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旨在通过改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酚类物质组成,改善其颜色表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CIELAB颜色评价体系对调配葡萄酒的颜色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菲特’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的添加比例在20%和25%时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颜色改善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红色色调,降低黄色色调,同时显著提高调配葡萄酒的类黄酮类物质含量,其中添加比例为20%的葡萄酒黄烷醇含量最高(25.27 mg/L),添加比例为25%的葡萄酒花色苷(371.72 mg/L)和黄酮醇类物质(16.23 mg/L)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两种酿酒酵母进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试验,酒精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均大于葡萄汁总酸含量;葡萄汁和发酵液中共检测出68种香气物质。相比于葡萄汁,酵母LA-DE和LA-PE发酵时发酵液中醇类、酯类、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醛类物质逐渐减少;其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显著,发酵结束时分别为22.79 mg/L和14.57 mg/L。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在前3 d变化较为明显,两种酵母发酵液在第1天、第3天、第9天香气物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 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为主的大部分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质量浓度,同时以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主的大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和非花色苷酚的总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而葡萄酒中的花青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3-O-(6-O-反式香豆酰化)葡萄糖苷和水杨酸质量浓度不受乙烯利处理的影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花色苷酚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和羟基苯甲酸中的没食子酸是其主要的差异性酚类物质组分,且对乙烯利处理的葡萄酒贡献较大。乙烯利处理能够提高葡萄酒中3’5’/3’-羟基取代花色苷、甲基化/未甲基化花色苷、吡喃/非吡喃花色苷的比例,同时降低3’5’/3’-羟基取代黄烷醇和3’5’/3’-羟基取代黄酮醇的比例。综上,田间应用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有助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积累,可应用于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果实粒径对‘美乐’和‘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实粒径普遍被认为是影响果实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实验以宁夏玉泉营地区的‘美乐’和‘蛇龙珠’葡萄为实验材料,将‘美乐’果粒分为大于14 mm(大果粒)、12~14 mm(中等果粒)、小于12 mm(小果粒)3 个粒径等级;将‘蛇龙珠’果粒分为大于15 mm(大果粒)、14~15 mm(中等果粒)、小于14 mm(小果粒)3 个粒径等级,连续两年测定不同粒径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浓度、花色苷单体含量以及单体酚含量。结果表明:连续两年两个葡萄品种均表现为中等果粒所占比例较高;2014年‘美乐’和‘蛇龙珠’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而2015年均表现为中等果粒较高;连续两年葡萄的种/果质量比和单果粒种子数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2014、2015年酚类物质含量在‘美乐’中表现为小果粒和中等果粒较高,‘蛇龙珠’则为大果粒和中等果粒较高;‘美乐’中等果粒葡萄的花色苷单体总量最高,‘蛇龙珠’果实的花色苷单体含量受年份影响较大;单体酚总量以及黄酮醇类物质总量在‘美乐’葡萄中表现为在中等果粒中较高,‘蛇龙珠’葡萄则表现为在大果粒中较高。结论:中等果粒的‘美乐’葡萄和大果粒的‘蛇龙珠’葡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酵母多糖对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霞多丽干白葡萄基酒为材料,分别添加酵母甘露聚糖、酵母细胞壁、非活性酵母与酵母葡聚糖等4种商业酵母多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酒样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商业酵母多糖的添加对于白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种酵母多糖的添加均可提高葡萄酒总酸并降低挥发酸含量,其中酵母甘露聚糖挥发酸含量相比对照降低了51.40%;通过对挥发性香气物质贡献值(OAV)的分析表明,4种多糖处理酒样之间重要香气活性物质的种类和贡献程度差别较大,其中酵母葡聚糖处理获得的重要香气活性物质最多;感官分析也表明,4种多糖处理组酒样其香气浓郁度,感官平衡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酵母甘露聚糖处理组的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需埋土防寒的酿酒葡萄确定一个适宜的架式。方法:以白葡萄爱格丽为试材,以传统的独龙干形架式(independent long-stem pruning,ILSP)为对照,以单爬地龙架式(single crawled cordon training,SCCT)为研究对象,3 个不同采收期采收的葡萄酿酒后,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结果:爱格丽干白葡萄酒中共被检测出30 种香气化合物,含量为3.9 μg~1.531 1 mg,共计14.040 7 mg。ILSP有利于酯类的积累(除了花后80 d的乙醇酯)。提前采收的SCCT葡萄酒能够积累更多的高级醇、乙醇酯和有机酸含量。推迟采收的ILSP葡萄酒能够赋予葡萄酒更复杂的风味。结论:SCCT能够促进葡萄酒香气化合物的较早积累,从而保证葡萄酒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有利于葡萄酒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班清风  王庆国  彭勇 《食品科学》2018,39(13):258-265
苹果含有多种功能性酚类物质,但对其采后货架期间的变化规律尚无系统研究。本实验以‘乔纳金’苹果 为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后贮藏3 个月,货架时间和温度对果皮和果肉中 5 种单体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乔纳金’苹果果皮中金丝桃苷含量最高,果肉中绿原酸含量最高,随着货架时 间的延长,‘乔纳金’果实中金丝桃苷、绿原酸、槲皮素、芸香叶苷及总酚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根皮苷含量呈上 升趋势。1-MCP有效地延缓了贮藏期和货架期果皮、果肉中金丝桃苷、总酚含量的下降和根皮苷含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黑珍珠’葡萄果实的酿酒特性,探究其亲本信息,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了‘黑珍珠’葡萄果实的花色苷和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HPLC-MS分析结果表明,‘黑珍珠’葡萄果皮中花色苷总量为2 774.76 mg/kg mf,以花色素双葡萄糖苷为主(71.2%),推测其含有非欧亚种葡萄的血缘。GC-MS分析结果表明,‘黑珍珠’葡萄果实香气化合物以游离态与糖苷结合态形式存在,共检测到123 种化合物。简单序列重复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贝达’、‘烟73’和‘Kolor’)中未发现‘黑珍珠’的亲本。由于‘黑珍珠’果皮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丰富,且其单品种葡萄酒颜色深,未来可以作为酿造具有地区特色红葡萄酒的新品种或调色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刘佩  徐欣欣  刘同信  王璇  王庆国 《食品科学》2017,38(19):241-247
‘黄冠’梨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严重,为解决果皮褐变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新技术,本研究分别采用3、20 mmol/L的过氧化氢(H2O2)水溶液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H2O2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经H2O2处理)相比,20 mmol/L的H2O2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绿原酸、儿茶素和熊果苷的消耗,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积累,有效地增强了果皮抗氧化防护能力,并且能够使果实在低温贮藏后的货架期间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低温贮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H2O2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酶活性,抑制PPO酶活性和酚类物质消耗而减少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选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与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两种非酿酒酵母,按照不同菌株与接种顺序,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1∶1)制备‘123’苹果酒;以单菌发酵为对照,分析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变化、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非酿酒酵母数量在顺序接种发酵过程中稳定在106~107数量级;与单菌对照组相比,混菌发酵组乙醇含量降低了0.49%vol~1.6%vol,挥发酸增加了0.02~0.11 g/L。先接种有孢汉逊酵母48 h后再接种酿酒酵母混菌发酵酒样(HS2)发酵结束时酒样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达到最高(9 302.20μg/L),其中品种香气较单菌发酵增加了63.4%。2,4-二叔丁基苯酚、正辛醇、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等为HS2酒样的特征香气物质(OAV>1),在感官上为‘123’苹果酒增加了果香与花香。因此,先接种有孢汉逊酵母再接种酿酒酵母(1∶1)混菌发酵方案适合应用于‘123’苹果酒酿造。  相似文献   

17.
卢丽娟  钟瑶  秦义 《食品科学》2022,43(14):256-263
为考察可同化氮源磷酸氢二铵(diammonium phosphate,DAP)对发酵型猕猴桃酒品质的影响,向猕猴桃汁中添加100~400 mg/L(氮质量计,下同)的DAP,并对发酵所得猕猴桃酒的基本理化指标、潜在有害醇类物质、营养组分和香气物质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添加100~400 mg/L的DAP均可以加快起酵后48 h内的乙醇发酵速度,并显著降低了猕猴桃酒中高级醇和甲醇等潜在有害醇类物质产量。特别是添加300 mg/L的DAP时,猕猴桃酒的总高级醇和甲醇产量分别下降了42.84%和20.1%;尽管添加DAP显著降低了酒中的氨基酸总量,但却对猕猴桃酒中的VC和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添加DAP显著增加了猕猴桃酒的乙酸酯类和乙酯类香气物质含量,其中,添加300 mg/L的DAP可以显著增加乙酸乙酯、正己酸乙酯、正辛醛、庚醇和1-辛烯-3-醇等香气物质含量,从而使猕猴桃酒果香和花香较为浓郁。因此,添加适量的可同化氮源DAP可以提升发酵型猕猴桃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套袋对设施冬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设施内‘贝达’砧‘87-1’葡萄为试材,设置套红纸袋、绿纸袋、蓝纸袋和白纸袋4个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集成熟期果实,进行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花青素和香气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果实粒质量和可滴定酸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香气品质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红袋和绿袋的负效应较大,白袋和蓝袋的负效应较小。建议冬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套袋选择白纸袋为宜。  相似文献   

19.
‘南天黄’为性状优良且抗枯萎病的香蕉新品种,其后熟条件与传统栽培品种‘巴西蕉’不同,然而生产中常以统一做法对‘南天黄’进行催熟,易造成生产误判。为提高香蕉品质,延长货架期,本研究以500 mg/L乙烯利喷雾处理后的‘南天黄’与‘巴西蕉’果实为材料,实验分为(22±2)℃处理组(T2)、(22±2)℃+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薄膜包装处理组(T-2)、17 ℃处理组(T1)、17 ℃+BOPP薄膜包装处理组(T-1),观察果皮色差、果肉硬度、果实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和货架期的特点,以此制定‘南天黄’合理催熟方案。T1、T-1处理组‘南天黄’褪绿转黄(催熟时间)比‘巴西蕉’早1 d,T1处理组‘南天黄’比‘巴西蕉’货架期长2 d;T2处理组‘南天黄’褪绿转黄比‘巴西蕉’迟1 d,货架期长2 d;与T2处理组相比,T1处理组香蕉后熟末期硬度、色差L*值、C*值、a*值更大,货架期长2 d,但后熟后颜色不如T2处理组的鲜黄;BOPP包装延缓了褪绿转黄,使催熟时间延长4 d,货架期缩短。因此前期高温(21 ℃)后期低温(17 ℃)是‘南天黄’获得较好的货架品质和货架期的后熟条件。  相似文献   

20.
山葡萄‘北冰红’起泡葡萄酒研发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北冰红’为原料,采用新工艺研发了山葡萄起泡酒,并从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特征香气、感官分析4个方面构建了抗寒酿酒葡萄新品种‘北冰红’起泡葡萄酒质量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北冰红起泡葡萄酒各项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868.02、1 340.76和828.38 mg/L;总花色苷和总黄烷-3-醇含量较低,分别为9.05 mg/L和36.03 mg/L。‘北冰红’起泡酒中共检测出17种单体酚:其中类黄酮类单体6种,总量为17.71 mg/L,占单体酚总量的32.47%;非类黄酮类11种,总量为36.81 mg/L,占总量的67.53%。通过SBSE-GC/MS分析,‘北冰红’起泡酒中检测到72种香气物质,对起泡酒香气影响较大的是酯类、醛酮类、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北冰红’起泡酒的特征香气以苹果、杏、梨、草莓、酸樱桃、甜瓜等水果香气为主,其中苹果特征最为明显。所酿起泡酒具有一定的涩感和陈年潜力、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比较浓郁典型的香气。综合以上4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北冰红’起泡葡萄酒表现良好,并且为‘北冰红’起泡酒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