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膨化玉米黄粉中天然黄色素的制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进行了筛选,研究了原料玉米黄粉的处理方式,首次采用挤压膨化玉米黄粉的方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结果表明:无水乙醇对玉米黄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对原料玉米黄粉采用挤压膨化处理可使玉米黄色素的得率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确定了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温度67.4℃,时间95 min,液料比(mg∶g)20.5∶1。  相似文献   

2.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以玉米淀粉厂副产品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比较了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对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进行了筛选.通过实验得出,对原料玉米蛋白粉采用酶水解处理可使玉米黄色素的得率大幅度提高,并确定了原料玉米蛋白粉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5%、酶浓度为1.2%、温度为55℃、水解时间为8h、pH值为7.2~8.4.首次采用大孔树脂对玉米黄色素进行纯化处理,结果得到β-胡萝卜素纯度提高近63%.最后对玉米黄色素在应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玉米黄色素的最适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玉米蛋白粉综合利用中黄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蛋白粉是用玉米生产淀粉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玉米黄色素和玉米醇溶蛋白资源.玉米黄色素是一种油溶性的天然色素,可广泛用于人造奶油、糖果、面条、冷饮和烘焙制品等食品中,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功能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并结合玉米醇溶蛋白的得率加以考察,确定了无水乙醇为玉米黄色素提取的最适溶剂,所得玉米黄色素的得率及纯度均较高,且在提取时不会造成玉米醇溶蛋白的损失,有利于玉米蛋白粉的综合开发利用.正交试验表明提取温度对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影响较大,其次为料液比,而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最适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 ∶ 12.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产量大,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生产过程的下脚料,其中含有丰富的玉米黄色素,是玉米黄色素提取的理想原料。玉米黄色素可作为天然着色剂应用到食品工业。此外,因其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所以具有保护视力、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效。文章简述了玉米黄色素的组成和性质,并对其提取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周海胜  蒋凌志  黄梅 《食品科学》2010,31(20):52-57
选用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通过蛋白酶预处理再进行有机溶剂提取的方式制备叶黄素。与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的非酶解直接提取法相比,原料玉米蛋白粉采用最佳蛋白酶水解工艺预处理后(中性蛋白酶,酶用量为14000U/g玉米蛋白粉,液固比为20:1(mL/g),温度40℃,水解时间5h),不但使叶黄素的提取量由非酶解直接提取的165.3μg/g 提高到340.5μg/g,而且浸提时间由5h 缩短为20min。  相似文献   

6.
酶法提取玉米蛋白粉中玉米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蕾  陈敏  李赫  李丹 《粮油加工》2005,(8):65-67
本试验优化了玉米蛋白粉中玉米黄色素的提取条件,分别对直接提取法和蛋白酶水解提取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7.
酶法提取玉米蛋白粉中玉米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优化了玉米蛋白粉中玉米黄色素的提取条件,分别对直接提取法和蛋白酶水解提取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晶 《食品科学》2004,25(9):125-128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工厂的一种副产品。本文系统研究了超临界流体技术(SFE)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温度、压力、时间、夹带剂等工艺条件;该提取法比常规的化学溶剂提取法的得率高2.2倍。同时还探讨了玉米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它需要低温、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9.
以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为试验设备对玉米蛋白粉进行膨化试验,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蛋白粉含水率、膨化机螺杆转速和机筒温度对加工后的玉米蛋白粉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蛋白粉持水性的主要因素是机筒温度,试验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机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含水率;较优组合为:物料含水率43%、螺杆转速334r/min、机筒温度157℃。  相似文献   

10.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物之一,其中含有蛋白质、淀粉以及玉米黄色素。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保鲜剂,可以采用乙醇或是超声波提取;玉米黄色素可用于食品的着色,通常采用有机溶剂、酶或是超声波提取;玉米蛋白水用酶解制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肽,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高粱全粉中色素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色素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探究高粱色素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高粱全粉色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76%、超声功率500.64 W、料液比1∶16.72(g/mL),此条件下色素提取率理论值为54.26%,在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超声功率为504 W、料液比为1∶17(g/mL)时,色素提取率为(53.99±0.26)%;高粱色素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结论: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分析结果可靠,得到了高粱全粉色素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高粱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黄玉米纪元1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三元二次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粗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及黄玉米粗类黄酮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OH的能力。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5(g/mL)、69 ℃浸提1.85 h,此条件下粗类黄酮提取量为85.88 mg/g。当粗类黄酮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6.47%和32.62%,分别相当于芦丁标准品(0.1、0.2 mg/mL)清除能力的81%~84%和40%~50%。黄玉米粗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大于对• OH的清除率,且随质量浓度提高,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3.
玉米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进行了筛选,研究了原料玉米蛋白粉的处理方式,首次采用水解玉米蛋白粉的方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结果:96%乙醇对玉米黄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对原料玉米蛋白粉采用酶水解处理可使玉米黄色素的得率大幅度提高;确定了原料玉米蛋白粉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5%,酶浓度:1.2%,温度:35℃,pH:7.4-8.0,水解时间:6h。  相似文献   

14.
以桑黄干燥子实体为原料,比较普通粉碎、双螺杆挤压膨化和流化床对撞式气流超微粉碎对桑黄颗粒粒径、形貌和功能性成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相比,双螺杆挤压膨化和流化床对撞式气流超微粉碎细胞破壁彻底,平均粒径(D50)分别为7.44 μm和5.53 μm,粉碎后的桑黄粉对黄酮、多酚、粗多糖的提取率分别比普通粉碎提高60.4%、73.4%、72.8%和53%、69.5%、68%,普通粉碎样品的功能性成分提取不完全。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淀粉副产物玉米黄浆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从玉米黄浆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因素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而料液比的影响较小。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 15,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h,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为56.84%。  相似文献   

16.
任美  夏延斌  王亮亮 《食品科学》2016,37(10):105-110
以莲子钻芯粉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莲子钻芯粉中的甲基莲心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为自变量,以甲基莲心碱提取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莲子钻芯粉中甲基莲心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1%(质量分数)、酶解时间1.7 h、酶解pH 4.8、酶解温度50 ℃。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甲基莲心碱提取量为(7.02±0.22)mg/g,高于传统乙醇法(4.03±0.17)mg/g,提取量提高了71.9%。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有效地提高了莲子钻芯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玉米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玉米黄色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和溶剂萃取两种撮以工艺的提取率,溶剂萃取以其提取率高、能耗小、时间短而被选用。对水解玉米蛋白粉的干燥方式以及溶剂萃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以玉米蛋白湿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提了工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对影响奶粉游离氨基酸提取量的料液比、硫酸锌质量分数和离心时间3 个因素进行优化,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以上游离氨基酸的模拟混合试样进行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奶粉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2(g/mL)、沉淀剂中硫酸锌质量分数10.23%、离心时间6.79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量为170 μg/g。硫酸铜与甘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反应生成的络合物,由于吸收光谱重叠严重,用光度法难以对单一组分进行同时测定。偏最小二乘法对游离氨基酸的模拟混合试样进行同时测定的结果显示,回收率98.2%~99.2%;相对预报误差为1.7%~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