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碾轧对绿豆淀粉的机械力化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L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等手段研究碾轧处理对淀粉结构和性质影响,探究其相互关系并揭示碾轧对绿豆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碾轧处理3~6 h时,淀粉无定型区和部分结晶区发生破坏,水溶指数、膨胀度、透光率增大,热焓减小。碾轧处理9 h时,淀粉内部发生重结晶,颗粒表面形成球状凸起,脐点区域直链淀粉聚集导致膨胀度、透光率、峰值黏度下降,水溶指数、热焓值、糊化温度增大。碾轧处理12~24 h时,淀粉的结晶区域发生显著破坏,颗粒严重变形,从而使淀粉水溶指数、透光率增大,膨胀度、热焓值减小。根据机械力化学相关理论推断淀粉颗粒内部依次经过了受力阶段、聚集阶段、团聚阶段。  相似文献   

2.
高压均质对玉米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PLM)等手段研究高压均质处理对玉米淀粉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揭示高压均质对玉米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对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结晶区产生很强的机械力化学作用,推断淀粉颗粒内部依次发生了聚集和团聚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100 MPa分别均质处理1、3、5、7次,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偏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XRD)、快速黏性分析仪(RV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研究高压均质处理对绿豆淀粉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其相互关系并研究高压均质对绿豆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对淀粉颗粒无定形区、晶体结构产生了机械力化学作用,根据机械力化学相关理论可说明淀粉颗粒内部依次经过了受力阶段、聚集阶段、团聚阶段。  相似文献   

4.
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Brabender粘度计及化学分析技术等测试手段 ,探讨了马铃薯淀粉颗粒在机械球磨微细粉碎后理化性质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微细化改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性质 ,使其糊化变易 .随球磨时间的延长 ,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不断降低 ;当球磨 5 0h后 ,常温基本能糊化 ,同时糊粘度大大降低 ,热粘度和冷粘度稳定性提高 .微细化还导致马铃薯淀粉与水的结合能力增强 ,溶解度、膨胀度和吸湿性提高 .  相似文献   

5.
机械力化学效应对马铃薯淀粉消化性能和抗酶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In-Vitro消化模型和美国谷物化学协会(AACC)的76-13标准方法,研究被机械球磨微细化的马铃薯淀粉的消化性能的抗酶解性能,探讨机械力化学效应对马铃薯淀粉酶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细化使得马铃薯淀粉颗粒的消化速度大大加快,抗酶解淀粉含量降低。机械力化学效应可提高淀粉颗粒对酶的敏感性,增加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对象,研究了超高压微射流对玉米淀粉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同时探究了机械力化学效应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高压微射流的机械力作用下,淀粉颗粒被破碎成无数个不规则的小颗粒,淀粉粒度减小,且随着压力的增加,破碎程度增大。同时经过超高压微射流的机械力化学效应作用后,玉米淀粉的布拉本德粘度减小,且随着压力的增大,减小幅度增大。但超高压微射流对玉米淀粉的热粘度和冷粘度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碾轧处理对乙酰化淀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不同碾轧处理时间(0、2、5、7、18 h)对乙酰化甘薯淀粉的品质、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机械力化学相关理论分析碾轧处理对乙酰化甘薯淀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碾轧处理2和7 h后,乙酰化甘薯淀粉的反应效率分别增加到74.45%和75.40%,其它品质(溶解度、膨胀力和峰值黏度)也显著提高。甘薯淀粉在碾轧处理2 h后,与原淀粉相比,结晶度降低且位于17.8 °处的衍射峰消失,T2值增大,糊化焓和峰值黏度减小,热稳定性减弱;碾轧处理5 h后,溶解度、膨胀力和峰值黏度都减小,但淀粉的热稳定性增大;与处理2 h后相比,结晶度变大,T2,2值消失;碾轧处理7~18 h后,结晶度、糊化焓和热稳定性显著降低,T2,1值增大,碾轧处理18 h后淀粉分子晶体区域的双螺旋结构呈短程有序方式排列。这些变化表明碾轧处理可对甘薯淀粉颗粒产生显著的机械力化学效应。随着碾轧处理时间的增加,淀粉颗粒内部依次经历了受力、聚集和团聚阶段。机械力化学对淀粉颗粒作用的三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为今后研究制备高品质变性淀粉先进装备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机械力化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物体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且在材料合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机械力化学的发展历史及产生机理,然后对其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重点分析了淀粉改性中机械力对淀粉的颗粒结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淀粉功能特性的影响。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对机械力化学的产生机理及其对材料精细结构和淀粉的颗粒、晶体和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别选取受力阶段(碾轧处理3 h)、聚集阶段(碾轧处理9 h)、团聚阶段(碾轧处理12 h和24 h)3种不同机械力化学阶段的玉米淀粉湿法制备阳离子淀粉。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偏光显微镜(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PL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快速黏性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等手段对阳离子淀粉的形貌、晶体结构、糊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表征。通过分析不同机械力化学阶段碾轧预处理对阳离子淀粉的分子结构及性质的影响,从机械力化学的角度揭示碾轧对玉米淀粉活化机制。结果显示,碾轧可破坏淀粉颗粒有序的结晶区,有利于醚化剂渗入淀粉颗粒内部,故碾轧机械力显著提高淀粉的化学活性,并且碾轧预处理后的阳离子淀粉室温下即可糊化。其中,团聚阶段(碾轧处理12 h)变化最显著,制备的阳离子淀粉结晶度破坏最严重,取代度、反应效率、黏度特征值和透光率最大,淀粉分子化学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淀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磊 《粮油加工》2010,(10):83-8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马铃薯淀粉的研究概况,着重就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生产工艺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等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超声对马铃薯淀粉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 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快速黏度分析、偏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 研究了超声对马铃薯淀粉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揭示超声对马铃薯淀粉的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由于 马铃薯淀粉颗粒内部“狭长的脐点区”结构比较疏松,超声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可产生显著机械力化学效应;随着超 声时间延长,马铃薯淀粉颗粒内部依次经过受力阶段、聚集阶段、团聚阶段;同时由于超声处理引起了马铃薯淀粉 颗粒结构变化,故导致了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乙酰化剂,制备低取代的乙酰化红薯淀粉.通过制备不同取代度乙酰化淀粉(DS 0.044~0.096),与红薯原淀粉进行比较,对乙酰化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溶解度、溶胀度、黏度和质构特性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红薯淀粉经乙酰化作用后,凝沉性明显减弱,乙酰化红薯淀粉透明度、溶解度和溶胀度都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明显高于原淀粉.乙酰化红薯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6~10℃,最终黏度和回生值显著降低,硬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紫薯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得的紫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紫薯淀粉的化学组分、颗粒表面结构、结晶结构、凝胶质构、热力学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并与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基紫薯淀粉含量为98.78%,直链淀粉含量为19.74%;其淀粉颗粒平均粒径为17μm,属中粒淀粉,晶型为C型;淀粉凝胶弹性和咀嚼性高,硬度适中,为3.095×102 g,黏着性适中,为24.72 g·s;糊化温度范围为61.5℃到78.0℃,峰值温度为72.6℃;紫薯淀粉糊为有屈服应力的非牛顿型流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75、95和121℃)重复的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对甘薯淀粉结构及物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量热扫描仪及快速黏度测定仪对甘薯淀粉的结构、结晶性质、热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膨胀势、溶解度和体外消化性。75、95和121℃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均使甘薯淀粉颗粒形态破坏或消失,呈不规则块状;75℃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导致了甘薯淀粉结晶吸收峰及热吸收峰强度减弱,焓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且范围变小,而经95和121℃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后,甘薯淀粉结晶型由A型向B型转化,热吸收峰消失;此外,甘薯淀粉溶解度随着加热-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黏度特征值降低,回生趋势减弱,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有所增加,121℃一次加热-冻融循环处理(RGR-1)后含量最高,可达29.25%。  相似文献   

15.
16.
为考察木薯淀粉添加量对甘薯粉条品质的影响,实验将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 , CS)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甘薯淀粉中,测定复配淀粉的膨润性、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并对复配淀粉所制粉条的外观、蒸煮食用品质和质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显著高于甘薯淀粉;随CS添加比例的增加,复配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逐渐升高,谷值粘度、最终粘度线性下降,而崩解值线性升高,复配淀粉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先降低后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 δ呈上升趋势;与纯甘薯粉条相比,木薯淀粉的添加可提高粉条的白度值,降低粉条的段条率,减弱粉条的抗拉伸强度,提高粉条的延展性和韧性;当复配淀粉中CS的添加比例增加到40%及以上时,粉条的口感逐渐变差。此研究可为甘薯淀粉与木薯淀粉复配制作粉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微观形貌、结晶结构、糊化特性、热稳定性、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添加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水分含量不超过8%,其改性制备过程对淀粉颗粒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其表面出现皱缩、龟裂,导致其具有较大的无定形区域,表现为较小的结晶度。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To)、吸热焓值(ΔH)、析水率和胶稠度分别为57.16℃、16.26J/g、40.83%和80.43mm,均低于原马铃薯淀粉,且其膨润力(18.83g/g)显著大于原淀粉(13.06g/g),表现出较优的理化性质。添加了两种淀粉的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白度的测定数据表明:原淀粉和低水分马铃薯淀粉均可改善鲢鱼鱼糜制品的凝胶性能,增强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提升其持水性并且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其最佳添加量在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