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依据取心井长2油层组中较丰富的沉积相标志确定沉积相类型。这些相标志包括沉积岩的颜色、岩性特征、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在岩心上详细划分各岩相类型,通过各岩相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各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根据这些相标志、岩相类型、测井微相特征,首先开展单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区长2油层组多井连井剖面沉积相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最终确定沉积相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展布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高升油田沙河街组三段较全面的岩心资料及大的构造背景的研究,分析出该区沉积相特征并确定工区岩石相类型及沉积微相类型。为沉积微相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得出高18区块区莲花油层属湖底扇沉积体系,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亚相、中扇亚相和外扇亚相,亚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主水道微相、漫滩微相等八种微相类型,对高18区莲花油层沉积体系较全面的认识打下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质特征模型是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手段,对高升油田高18块进行了精细地质建模,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小层对比、录井解释、物性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该井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1-3】,实现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东营凹陷王家岗油田通61区块的沉积特征,详细介绍了该区沉积的主依据。对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进行了论述,对沉积相展布作了说明,并阐明了此期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上返开发层位(萨Ⅲ油层组),从砂体剖面旋回特征、砂体内部夹层分布、砂体渗透率分布特征、水淹情况以及砂体微相分布特征人手,进行了河流沉积微相二次组合方法和沉积微相相带图绘制方法研究,最终确定了河床滞留沉积等七种沉积微相的组合方法。在试验区绘制了萨Ⅲ32沉积微相相带图,沉积微相分布与剩余油分布对应较好,故认为河流相沉积微相二次组合及相带图绘制方法是可行的,有利于层内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6.
张斌 《中国科技博览》2013,(37):467-468
对辽河断陷东部凹陷火山岩发育地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控制因素和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并具有较高的滚动勘探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通过对沽化凹陷中部垦西断裂带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环境进行剖析,提出了沉积组合特征的概念,沉积组合,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一些有利于油气储集与成藏的沉积相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组合方式,实际上就是沉积体系下的不同沉积微相的组合关系。通过此概念的提出,并应用于实际勘探中去,解决了目前勘探过程中有利储集相带不能储油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为高勘探程度复杂断陷盆地的下一步针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探讨了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及成藏。研究表明,埕北断层下降盘古近系经历了两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类型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扇三角洲、生物滩坝四类。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结合地震、岩心、测井资料,根据沉积构造、砂体厚度、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确定了吐哈盆地丘东地区西山窑组沉积相类型。由于工区北部几乎没有井的控制,我们借助地震反演方法,得到西三窑组砂组厚度变化图,从而对丘东地区沉积微相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河漫沼泽、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较为发育。对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沉积相模式,为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一种陆上河流与湖泊双重作用下的砂体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测井与岩心资料标定沉积类型、岩性组合、沉积构造与砂体宽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砂体宽度与其沉积微相之间地质规律,并预测砂体的形态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区域沉积背景分析,描述泌浅10区所处的大的沉积相带位置,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综合应用地质、测井信息,根据单井的岩性、电性及沉积旋回性,对整个古城油田泌浅10区进行地层划分和小层对比。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测井相模板,对泌浅10区沉积微相进行研究,明确了该区的沉积微相特征和砂体展布特征,为该区的后续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QHD32-6油田主力含油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属于曲流河沉积,由于砂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本文从河流相沉积自身特点出发,采用"井震结合、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相控约束、三维闭合"的对比原则,结合小波与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辅助进行旋回划分,搭建了三维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并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相模型约束下的地质统计反演,以1ms的纵向采样率反映了有效储层(河道砂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不同期次间的接触关系,有效打开了常规地震的纵向分辨率;同时,原始地震中模糊的或者很难看清的隐蔽岩性油气藏特征,尤其是储层的沉积和空间展布特征得到了很好呈现,依据反演结果提供的井位调整建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前人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前人对研究区该层位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的基础上,对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划分范围进行了调整,其中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范围向盆地中心扩大,形成所谓的"大平原,小前缘"格局。并以这种格局为指导思想,对下一步勘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具体应用了地震资料、录井、地质和测井等等,对松辽盆地南部的萨尔图油层I砂组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并且采用了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还利用了拟合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萨尔图油层I砂组的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坝,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而且已有的勘探成果同时也证实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5.
沙四段滩坝相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制约着滩坝相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旋回控制了滩坝砂在垂向上的发育,物源控制了滩坝砂的分布,水动力条件对滩坝砂的分布起改造作用,地貌控制了滩坝相砂体的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16.
垦西地区沙四段油藏具有埋藏深,构造、沉积背景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致使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受到了制约。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砂岩厚度、砂岩碎屑成分、沉积期古地貌、砂岩重矿物含量等多方面的证据确定研究区沙四段的物源方向,并利用岩石学、粒度分析、测井相、地震相等资料或方法研究沙四段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等对垦西地区沙四段沉积微相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井网的不断加密,为精细描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针对喇嘛甸油田河道砂体发育,叠加严重,不同区块成因单元数量不一致:同一河道内砂体连通效果差,注采关系不完善等矛盾,加密后的相带分布应重新研究,以逐步提高描述质量。本文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上返开发层位(萨Ⅲ油层组),从砂体剖面旋回特征、砂体内部夹层分布、砂体渗透率分布特征、水淹情况以及砂体微相分布特征入手,按河流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发展平面成因分析模式预测相带图的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井-震精确标定为基础,借助地质-地球物理建模技术,建立了长兴组生物礁滩体岩性相—测井相—地震相—属性相—储层相(沉积微相)之间精确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敏感属性提取及反演方法,精细刻画了礁滩体沉积微相空间展布形态,并结合伽马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孔隙度反演技术对礁滩体储层物性空间分布进行预测。通过与已有钻孔比对,发现储层预测效果不仅与勘探实际相吻合,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由此认为,地质与地球物理互动反馈的储层预测方法不仅对元坝地区生物礁滩气藏勘探具有理论性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地区礁滩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实际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钻井岩心为基础,总结粒度、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等沉积相标志,从单井沉积学分析人手系统研究了肇州凹陷沙河子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2个亚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泥石流、水上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水下分流河道间湾6种沉积微相。平面上,工区内扇三角洲具有连片发育、混源沉积的特征。剖面上,湖盆水退时期形成的进积岩性剖面建造在湖盆水进时形成的退积岩性剖面之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的大多数的油气田,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进入了高程度勘探阶段,一些大而明显的背斜构造油气田已经被发现。隐蔽性油气藏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越来越是重要。因此,这个项目的研究会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和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项目的研究运用了诸多理论指导,诸如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等。根据隐蔽性油气藏在滨南油田勘探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我们采用有关隐蔽性油气藏目标的各种新技术,并且进行了综合石油地质研究工作,例如,沉积岩石学,储层和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岩石切片和储层特征研究在这个项目中是最重要的。最后我们概括总结了隐蔽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经验,提出了勘探隐蔽性油气藏最有效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