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分析并明确人工智能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特征与价值,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给出人工智能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的定义;收集并分析典型的人工智能产品和相关研究,总结整理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特征和支撑技术;探索人工智能产品的典型服务场景,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基于前文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预测。结论指明了人工智能产品具有情境感知、自适应学习、自主决策、主动交互与协同的典型特征;描绘了以数据和计算能力为基础、算法为核心、多种底层技术与通用技术为支持的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产品支撑技术框架;分析了人工智能产品的服务体系在不同场景中可以被赋予的价值;预测了由技术驱动向设计驱动转化、由单品视角向服务体系视角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陈亮  韩月  刘怀玉 《包装工程》2021,42(8):12-19, 35
目的 结合服务机器人市场产品,从学术文献的角度梳理、分析和归纳服务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关键问题和重点领域,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创新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从服务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出发,梳理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发文量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 梳理了近50年的典型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将其总结为结构、感知和智能三个发展阶段;发文量统计表明,近十年有关服务机器人的学术文献大幅度增长;突现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分析表明,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更依赖于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结合,体现人机共融的社会学理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规模化、智能化、类人化和交互形式多样化是未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吴剑锋  林玉婷  周震 《包装工程》2017,38(22):16-19
目的研究"互联网+"运动健康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从功能定位、支撑技术和产品特征等角度,对现有的嵌入式类、移动互联网类、大数据类和虚拟现实类等四大类"互联网+"运动健康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对运动健康类产品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与展望。结论从生理健康向全面健康、从人机共融延伸到情景感知以及运动健康平台化管理,将成为未来运动健康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国内外智能假肢膝关节研究的主要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 基于机械结构、调控方式、驱动方式,对典型假肢膝关节进行了分类比较,并从假肢穿戴者的运动意图识别、驱动控制、人机协调控制等方面做了分析.此外,对假肢膝关节在智能化研究与安全性、个性化与通用性、人机共融技术、科学伦理、关键技术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研发要点和技术思路.结论 智能假肢膝关节应注重安全性与稳定性,规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实现假肢控制参数的自整定和灵活适配,在个性化与通用性上达到平衡;综合考虑人—机—环境因素,实现协调控制;坚持"以人为本",在技术方法和科学伦理两个方面开展医工结合的研究;突破关键技术限制,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康复保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智能系统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各种场景中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为应对人与智能系统的交互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从技术和体验的视角分析人机智能协同中的关键问题。方法 对从人机交互到人机智能协同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范围进行梳理,提出综合技术视角和体验视角的研究框架;从智能系统的特征出发,梳理出技术视角下人机智能协同所带来的新兴问题;从体验的视角探讨如何推动实现人机智能协同;在此基础上总结人机智能协同的发展趋势。结论 总结了人机交互演进的三个阶段;提出了技术视角下人机智能协同的关键问题,包括人机能动性分配、动态学习和修正、情境自适应及主动响应模式;探讨了体验视角下人机智能协同的可解释性、信任问题、情感化及公平负责等问题;指出了人机智能协同全方位、多类型及体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文化三层次的视角出发分析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首先明晰文化产品的概念与范畴,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检索出的2 000余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共现,分析文化产品的基本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器物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层次的理论视角,对文化产品创新发展进程进行梳理;最后,对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 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化发展使得文化产品的创新经历了由简单的图形复制到产品交互的系统创新、由物质载体创新到整体意境打造、从跟随潮流到形成风格的过程。未来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应该基于新技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重塑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流程、创新文化产品交互方式、探索文化产品传播新途径、注重文化背后精神价值的塑造、更好地构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感,创造多维立体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具备民族风格的国际化文化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彭辉 《包装工程》2016,37(22):76-80
目的以交互设计发展为背景针对产品信息设计策略及信息交互设计发展中的流变进行研究。方法依据消解理论对信息交互中多感与视感、隐性与显性关系进行讨论,试图发掘产品表征与用户感知的关联性。同时对产品信息设计在虚拟性共融方向的发展作出分析,以此探讨信息互动交流中知觉的平衡与转换。结论通过对信息交互策略、流变的创新性视角的分析,尝试强调感知本源,实现信息解释与知觉体验的共生,更以此推动多元化产品信息交互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求解过程,合适的方法对开发新产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计算的进步可能促使机器从传统的辅助角色转变为设计内容的生成器.通过回顾国外1998年至今的生成式产品设计方法,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产品设计师及相关的技术与应用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 从生成式设计的定义出发,给出生成式设计的定义;整理归纳生成式产品设计的主要步骤及优势;通过综述的形式,将典型的生成式产品设计方法和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类;从技术因素和设计因素两个角度总结,对比分析生成式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数据驱动的生成式产品设计将会更好地为设计师带来全新的视角.生成式产品设计的革命性影响能否实现,将取决于设计界和业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生成式产品设计未来研究的影响,将取决于学术发展和行业研究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军事领域中人机协作的应用现状和理论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人机协作军事系统的技术发展和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方向。方法 以无人机系统、无人车系统、无人艇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代表,分析人机协作的军事应用现状;剖析军事背景下国内外人机协作任务分配、人机交互方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机协作效能评估的研究进展;综合前人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论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可知,人机协作的任务分配需综合考虑人员行为和任务时序等因素,以提高人机协作效率,探寻更优的分配模式;多模态智能交互将成为未来人与无人集群交互的主流形态,多通道结合的信息交流将改变操作员与指控系统互动的方式,实现人与无人集群的高效交互;态势认知是未来智能战场面临的挑战,人机协作为智能态势认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丁满  孙鸣宇  冯光宇 《包装工程》2023,44(16):10-21
目的 从技术演变视阈下对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剖析产品色彩情感设计内涵与研究体系,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研究提供应用技术与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对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相关概念与特点分析,归纳总结产品色彩情感设计内涵,并从技术演变角度对用户情感信息挖掘、产品色彩情感意象关联建立、产品色彩情感设计评价与生成等内容阐述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研究现状。结果 明晰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知识内涵与体系,总结人工智能时代下产品色彩情感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领域的加速融合,推动了产品色彩情感设计效率的提升,促进了产品色彩情感设计从传统设计方法向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方法迁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1.
许娜  黄岚铃 《包装工程》2022,43(24):204-214
目的 旅游服务设计发展态势良好,从旅游服务设计的角度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可从中获得当前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为未来提供旅游服务设计研究和旅游产业的服务设计参考。方法 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的相关数据,运用CiteSpace对旅游服务设计的文献发表时间、高度被引用的文献、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差异。结论 在1990—2020年国内外旅游服务设计研究皆呈上升趋势。国外的研究热度、被引频次高于国内,以跨学科领域研究尤为突出,研究重点在建筑环境和交通相关策略;而国内研究以产品服务系统为主,偏向于技术的实现方式。综观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从智慧科技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全域旅游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旅游服务设计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贺贺  周岳斌  饶刚 《包装工程》2019,40(3):229-236
目的介绍典型图像彩色化的实现方法及其原理,总结分析图像彩色化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图像彩色化技术以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方法按照图像彩色化技术实现手段分类,对国内外图像彩色化技术研究领域的相关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对比分析基于偏微分方程、图像融合、图像分割的图像彩色化方法及其特点。结论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将图像彩色化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硬件优势以及丰富的软件资源,并根据应用场景和算法特点,选择合适的图像彩色化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图像处理效率和视觉效果,实现图像彩色化的精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彩色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工智能结合设计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彩色化研究的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背景对智能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总结。方法 首先,对人工智能彩色化研究的技术需求、应用场景进行融合分析,推导人工智能与设计创作结合的可能性;其次,对彩色化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基础技术进行调研,以交互设计的理念为灵感启发,将人工智能的彩色化方法分为显式交互彩色化和隐式交互彩色化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讨论研究彩色化技术的应用对象、预处理步骤和实践体验。结果 总结概括彩色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技术重点。结论 “AI+设计”的趋势背景下,以彩色化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正成为设计师的辅助工具,在科技、艺术、影视、人文等领域展现出交叉融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季铁  闵晓蕾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19,40(14):45-57
目的 面向2035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分析文化科技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趋势,提出设计参与、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思路与技术路径。方法 根据“文化生态—科技支撑—服务创新—设计参与”的研究目标,以文化产业生态研究为基础,按照“内容—工具—场景—资本”的框架,分析、整理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模式,提出“人—产品—产业—创新生态”构建过程中的设计参与方法。结论 在“文化经济4.0”的语境下,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关联越来越紧密,面临着泛在生存、万物互联、脑机融合、跨业融合等大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设计的参与应该在“人、社会、文化、科技、服务、产业”六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中,驱动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面向医疗领域,探究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产品服务系统框架,以数据驱动价值创造,为新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法,概述了目前医疗服务的现状与挑战,梳理了智能产品服务系统的发展脉络,并通过文献的归纳整合,对面向医疗领域的智能产品服务系统数据进行总结分类,构建了以“产品—服务—环境—用户”四个方面数据驱动的智能医疗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框架,结合代表性的医疗产品案例,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数据驱动范式和价值共创过程。结论 智能产品服务系统在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业务流程和服务的数字化,加上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使信息的集成与整合创新成为可能,医疗场景的海量数据也得以发挥更大的潜在价值。数据驱动的智能医疗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框架为该领域的设计策略研究和方法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数据驱动的智能医疗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陈国强  徐丽  于雷  涂伟龙  杨智文 《包装工程》2023,44(12):16-28, 117
目的 针对中国的设计现状,通过探索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是否适切于人工智能产品,能够为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及评价研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视角。方法 以对比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探析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理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为研究主体定性;针对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展开数据计量分析,了解2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剖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品和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演进,从历史角度梳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展开热点评述,进一步定义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综合所有分析结果共同定位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对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适切度。结果 论述了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评价的重要作用,梳理了现存理论与方法,定位了发展程度,预测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构建更加科学、客观且适切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把控生成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应用落地率,使之与研发投入保持相互平衡的状态,同时可反向助力于优化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技术。结论 综合基本逻辑的区别探析、数据计量分析和发展演进研究的结果,论证了中国现有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与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是部分适切的关系,因此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不能完全移植产品设计评价的研究成果,需要在部分借鉴与参考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展开以人工智能产品特殊性为核心的针对性研究,进而构建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