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建忠 《今日电子》1995,(12):35-40,49
1996年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第一个年头。在“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电子工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新发展时期主要特征是:电子工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子工业已从单一的制造业开始转向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相结合,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工业生产与运营服务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九五”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拟根据1995年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电子技术的发展重点“九五”规划期间,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电子产业。经过“九五”建设和改造,电子工业要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过程中达到建成支柱产业的目标。在广播电视方面,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九五”计划期间,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电子产业。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点是抓好以“三金”工程为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每个领域,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将面临一场世纪性的变革,依靠技术创新,紧扣时代高科技的脉博,加快电子元器件行业自身改造和完善,适应并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支撑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为自己在世界电子元器件产业中准确定位,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信息化为电子工业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电子工业要在占领这一市场上下功夫,使我国的信息化尽快建立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一是把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搞上去,提高为信息化提供装备和系统的能力,这一定要摆在首要位置;二是抓“金桥”网建设、联通公司的发...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方电子“九五”发展战略初探南京市电子工业局李永青,许金龙,余国龙当前,世界经济已开始从工业化进人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及影响将超过汽车行业,而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振兴电子工业,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电源产业作为复合型高科技产业,是电子工业的基础产业,属于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产业的发展。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和民族工业发展大局。西北地区作为中国电源产业生产及应用的重要基地,在结构调整、产业优化、节能降耗、新能源等政策推动下,电源产业近几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领跑、助推作用日益凸显,大力投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山东省委、省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都将信息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重点支持发展,使整个社会投资信息产业的热情不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九五”期间,我省信息产业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2亿元,仅占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2686亿元的 1.2%,而2001年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显示,全省电子信…  相似文献   

9.
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加快我省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而奋斗山东省电子工业局局长李德珍1994年,我省电子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使全省电子工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出了新贡献。实现了“三个一百”的突破,主要...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核心,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个重要标志。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成为当前新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以及现代信息化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微电子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属于幼稚工业,无论技术水平、产品水平还是综合实力都无法与发达国家同行的实力相抗衡。因此,探讨影响该产业的问题与建议很有必要。该文从企业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电力电子》2004,2(5):116-116
电子信息基础产业是电子工业的支撑产业,是电子工业发展的基础。它们是组成电子设备的基本单元,电子基础产业发展的快慢、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仅直接影响整个电子工业的发展,而且对发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社会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数据统计表明,电子基础产品应在信息产业中占有30%左右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山东电子》2013,(5):159-159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杂志创刊于1976年,是一本专业关注现代信息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域发展的权威媒体。杂志创刊三十多年来,一直以信息产业政策发布、信息科学研究、技术产品应用和应用成果推广等多角度展现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果,是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职称评定、业务交流和宣传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电讯技术》2000,40(6)
记者从正在广东省南海市召开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会议获悉 ,“十五”期间 ,广东将实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加快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全面推进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此 ,广东省提出“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其主要内容是 :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促进全省信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信息资源 ,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推动金融领域的信息化 ,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政府与社会事业信息网络建设 ,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15.
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当前计算机软件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国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6.
《今日电子》1996,(5):129-131
一、1995年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情况 我国电子工业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速结构调整,大力促进装备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快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以较快的速度持续稳定发展 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3.5%;实现销售收入1650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工业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全年实现利税120亿元以上。在提前两年完成“八五”主要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专递     
响应十五大 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电子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各类电子产品的需求,有力支持了国家信息化建设。不仅产业本身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以极强的技术渗透力,为各行各业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倍增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2年到1996年这五年间,电子工业系统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27%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是全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996年全国电子工业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3042.5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1.8倍。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2%增长到4.6%。  相似文献   

18.
领导致辞     
卢时彻 《中国信息界》2006,(4):I0002-I0003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事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人类社会正在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信息革命”。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持续扩散,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率先迈入信息社会,抢占了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大量事实表明:信息化正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的发展格局,我们已置身一场围绕信息化竞争、充满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似文献   

19.
“九五”期间电子工业仍将面临着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和竞争将更为激烈的严重挑战。世界电子技术发展更为迅速,产品更新周期进一步缩短,电子市场不断扩大。电子工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先导产业,电子技术已经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因此,加速电子工业的发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使之成为战略性工业已是当务之急。 集成电路,在“九五”期间,将以  相似文献   

20.
金虹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7(11):12-13,15
西安集成电路产业初具规模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和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