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黎葵  吴烈 《四川建筑》2002,22(1):15-16,30
本文通过对建筑形式,视觉思维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阐述,提出了建筑形式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而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始终都伴随着视觉思维。所以,视觉思维是一种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另外,本文还介绍了三种基本的视知觉形式-平衡,变化及色彩来说明视觉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建筑再现系统中图纸、模型,图像以及新兴媒介进行系统性地梳理,构建出建筑再现媒介的整体发展脉络,帮助当代建筑师全面了解建筑再现媒介与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应用特点,及其在当代建筑展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2)
图形创意课程是高校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图形和运用创意思维,为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打下基础。在当下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思维固化,创新意识淡漠,这也就使得学生图形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创意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以现今的多元化媒介作为基础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其专业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中,"镜像"构建并完善着"本体"关于"自我"的认知;而在建筑学中,建筑理论的构建和完善同样离不开媒介及媒介再现中的建筑"镜像"。本文的研究便是从拉康的理论出发,在建筑学的范畴内探讨建筑"本体"及其"镜像"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初步描述建筑媒介再现演变历程的同时,通过对本杰明、阿多诺、德波、鲍德里亚等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探讨并总结了二十世纪建筑媒介的再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思维是人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和反映,视觉图形创意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并从中找出新关系、寻找新答案的过程。因此,视觉图形创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设计思维和设计表现从来离不开眼、手、脑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姚立军 《安徽建筑》2001,8(1):124-125
大千世界中绚丽的色彩无时无刻不在点缀着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的发明将人们对于色彩的理解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它正在和人类一同创造和渲染整个世界。那么,计算机到底给图形世界带来了什么 ?它又是怎样来实现的呢 ?   计算机中的图像是以数据形式存储的,即数字化图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7)
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跳跃性思维、线性思维。笔者主要讨论了图形创意的具体思维方法,以期为图形创意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公司开业,还是日常的做业务,甚至在教学的时候,都要以创意为主体。创意并不是天马星空的想象,也不是完全根据客观条件来工作,而是利用一些独到的想法,将某件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高效。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俞传飞 《新建筑》2005,(3):50-52
以对“布尔逻辑”为代表的线性思维特征的剖析为切入点,通过传统写作和计算机字处理、建筑图示思维和数字化思维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当前数字化手段支持下的两种典型设计思路的列举,探讨了设计思维在数字化时代所呈现的新特征,并对建筑师的专业思维与工作方式在此背景下的转变做出谨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可以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形形式进行识别和分析,而且有助于挖掘蕴藏于装饰图形符号深层"修辞结构"中的含蓄意指。本文分析了装饰图形符号的表意结构,并从视觉形式与构成语法的角度厘清了其视觉修辞的基本谱系及其视觉话语的生产机制,从而揭示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形符号象征的"内蕴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于华 《华中建筑》2002,20(2):45-46
该文从几个不同的技术文化侧面,探讨数字化技术与建筑的一些基本关系。解读渗透在建筑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建筑观念的影响。面对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提示建筑师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看重新阐释建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唐亮 《建筑与文化》2012,(8):134-135
名家观点:主要刊登画家、教师、设计师对钢笔画及手绘教学、运用的观点、见解和思考的文章。选择以建筑为钢笔画的表现题材,这是一个传统的题材,对于这个题材,钢笔画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以建筑的轮廓、结构为主,强调建筑物的客观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二是以表现对建筑和环境的感受为主,侧重作者的主观感受,为了区分两者的特点,建筑界和艺术界称前者为"建筑画",后者为"画建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参加韩国建筑旅行论坛活动的所见所闻,结合实例探讨了韩国建筑在设计中引人入胜的几种材质变化模式——时空模式、借喻模式和组合模式。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文化》2012,(9):128-129
夏克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工艺美术师、《中国手绘》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师分会理事、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杭州工艺美术师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5.
建筑画课程在建筑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建筑画课程的教学做了的总结与研究,按照建筑画教学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初始阶段注重课程理论与艺术实践创作规律相结合的培养;中级阶段注重在训练中变被动临摹为主动创意临摹;提高阶段注重教学观念从重技术向重创新意识培养转变,以此促进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提升建筑画教与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17.
建筑画课程在建筑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建筑画课程的教学做了的总结与研究,按照建筑画教学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初始阶段注重课程理论与艺术实践创作规律相结合的培养;中级阶段注重在训练中变被动临摹为主动创意临摹;提高阶段注重教学观念从重技术向重创新意识培养转变,以此促进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提升建筑画教与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在设计和图审过程中发现的建筑专业施工图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总平面布置图、建筑设计说明部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构件安全与防火性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春芳 《山西建筑》2009,35(34):217-218
从建筑设计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出发,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学习情境的构建实施、实训教材的开发选用、考核方式的确定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希望对高职《建筑制图》的教学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