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讨论了一种现场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并讨论了该测试方法与标准砂浆法之间的差异。环境温度越接近标准测试条件温度,则标准方法测试混凝土凝结时间越接近现场混凝土凝结时间。相同测试温度下,缓凝剂会增大现场混凝土与标准方法测试的凝结时间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混凝土外加剂中缓凝剂对凝结时间的影响,能够快速地测定出缓凝剂量是否超标。结果表明,凝结时间会随着缓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延长,同时不同缓凝剂的加入对凝结时间影响差异较大,随着温度的提高,凝结时间会缩短比较明显,当温度适宜时,能够快速地判定出外加剂中缓凝剂是否超标而严重影响混凝土施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磷渣掺合料对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的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磷渣对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磷渣的缓凝机理,认为磷渣的缓凝作用是磷渣本身的矿物质性能和磷渣中磷和氟的双重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朱林 《中州建设》2007,(6):51-51
一、混凝土冬季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拌合物浇注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水泥水化的速度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主要取决于湿度.低温时水化作用明显减缓,强度增长受到阻滞。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麦克西尼对未加气新浇混凝土受冻影响的情况所作的研究表明,冻结使混凝土强度损失的多少取决于养护温度以及受冻前的养护时间。如果在受冻前只得到1小时凝结时间,强度损失可达到50%;  相似文献   

5.
掺减水剂混凝土凝结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泥、减水剂、温度三者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重点探讨了掺减水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温度的关系问题。大量试验表明:一般讲,掺减水剂的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不大;水泥混凝土的缓凝时间,与减水剂品种或水泥品种有关;掺减水剂的水泥混凝土的缓凝作用,主要发生在初凝前,这是由于它们对水泥中的C_3A、C_3S矿物的早期水化有抑制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研究了水灰比、矿物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减水剂掺量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随着水灰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和减水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缓作用高于矿粉;水灰比增加0.08,混凝土终凝时间约延长20%。掺合料掺量为30%时,粉煤灰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增加25.6%,矿粉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增加8.2%,萘系减水剂的掺量为0.9%时,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延长36.7%。  相似文献   

7.
通过凝结时间、水化温度、XRD、SEM、抗压强度试验等研究了纳米C-S-H早强剂对水泥水化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C-S-H早强剂明显缩短了水泥的凝结时间;随着纳米C-S-H早强剂掺量的增加,水化温度峰出现时间缩短,且峰值提高;掺入适量的纳米C-S-H早强剂不改变水泥的水化产物种类,但加速了水泥水化进程,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且后期(28 d、56 d)抗压强度无倒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温度对水泥浆液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温度越低,浆液流动度越小,析水率越大,凝结时间越长,早期强度较低,在保证养护温度条件下,初始温度对浆体后期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泥的强度及安定性对混凝土性能起着决策性作用,水泥的凝结时间与混凝土性能同样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初探水泥凝结 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外加剂在水泥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水泥土试件进行凝结时间试验、流动度试验,测定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土凝结时间及和易性的影响。通过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土试件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混凝土外加剂能显著增加水泥土的凝结时间及和易性,且基本对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时影响下混凝土劈拉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内外高温、恒温时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实际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检测技术缺乏的状况,为探讨高温-恒温时间-混凝土强度的相互关系,开展了混凝土高温-恒温时间-混凝土强度的研究。通过对混凝土试块的高温试验及对不同温度,不同恒温时间下混凝土劈拉强度试验,以得到温度、恒温时间、劈拉强度的耦合关系,建立高温后混凝土劈拉强度的计算公式。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温度-恒温时间共同影响下混凝土劈拉强度的三维曲面。  相似文献   

12.
 冬季寒区隧道二衬模筑混凝土施工由于低温水泥水化不充分、不均匀,极易出现强度不达标、表面出现贯穿性裂缝等问题。根据含低温相变岩体温度场控制方程,从研究开挖时间对围岩温度影响入手,在充分考虑混凝土水化热影响条件下,分析寒区隧道围岩与二衬混凝土热量迁移传递规律,研究隧道内环境温度、浇注时洞内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二衬模筑混凝土温度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时间的增加,围岩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的范围逐渐增大;围岩被加温一段时间后,表面温度和深部围岩温度较高,中间温度较低,形成了两头热,中间冷的温度分布情况;二衬混凝土24 h内的最低温度随着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增加(升高)而升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简洁、实用的加热时间计算公式。现场实施效果表明,应用该计算公式,可实现嘎隆拉隧道冬季低温环境条件下二衬模筑混凝土高效不间断施工、表面无裂纹且现场实测强度大于C30强度等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基础筏板施工为例,根据三维热传导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相对比,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较吻合;分析不同养护情况对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护情况对混凝土表面温度及降温阶段中心处混凝土温度影响很大,提出预防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此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源  高本立  杜垲 《建筑科学》2012,28(4):96-102
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结构是建筑外墙自保温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分析该种墙体热桥的内表面是否会发生结露现象是节能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计算环节.本文采用CFD软件Fluent,用有限体积法对南京地区冬季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典型自保温墙体结构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典型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并得到如下结论:冬季时,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内表面温度最低点均处于热桥部位室内表面宽度的中心处或阴角处,应重点考虑这些部位的结露问题;冬季时,各种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内表面的最低温度均在13.5℃以上,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不会出现结露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光毅  刘进贵 《建筑技术》2003,34(5):362-364,
大连越秀广场大厦大体积转换梁施工中,采用降低混凝上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自身抗拉性能的方法,有效控制温度裂缝,工程质量优良:同时,采用荷载分流方案后,节省了支撑体系费用,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 ,考虑了不同温度、不同静置时间、不同冷却方式及不同养护条件等因素 ,进行混凝土材料性能主要是抗压强度与温度及静置时间的试验研究 ,并得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蒸养制度对干硬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为控制指标,研究了蒸养参数对干硬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干硬性混凝土而言,蒸养制度比较合理的两种:①静养时间3h、升温速率15℃/h、恒温温度60℃和恒温时间8h;②静养时间4h、升温速率15℃/h、恒温温度80℃和恒温时间6h。  相似文献   

18.
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体积混凝土受温度应力影响,严重时会产生裂缝.以某高层基础承台施工为例,根据三维热传导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场与工程实测相对比,结果较吻合.另外,还运用ANSYS软件分析了不同养护情况对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护情况对混凝土表面温度影响很大,而对中心温度只在降温阶段影响大,证明了养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以嫩江桥的悬臂施工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在施工监控过程中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选取容重误差、预应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等对桥梁线形和内力有影响的因素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桥梁有限元分析软件——桥梁博士建立仿真模型,对各影响因素水平变化影响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认为主梁自重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为主要参数,预应力变化和年温度变化为次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缺陷,如果裂缝的数量和尺寸超过规范的规定,就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隐患。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都是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不能及时释放而引起的温度剧烈变化,和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收缩产生的收缩应力引起的。如何减少和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是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一直探索的技术问题。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常见原因进行了列举和分析探讨。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对混凝土约束条件的改善等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