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元素对08钢碳氮共渗过程催化影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08钢的碳氮共渗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对08钢的碳氮共渗过程有显著的活化催渗作用;稀土元素对碳氮共渗过程的催化效果随共渗温度的提高,共渗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能谱和离子探针证实,稀土元素La 被渗入钢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锻造模具钢H13的热处理及氮碳共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云柱 《哈尔滨轴承》2007,28(1):7-8,10
研究了H13钢的热处理和氮碳共渗工艺,指出了H13钢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1030%淬火+600%回火,然后再580%氮碳共渗4.5h。表面硬度可达900HV,渗氮层深0.2mm。采用H13钢的锻造模具在应用新工艺后,其寿命可提高1倍。  相似文献   

3.
对GCr15马氏体钢轴承内圈分别进行常规热处理和碳氮共渗+深冷+回火处理(简称碳氮共渗处理),通过对比研究了碳氮共渗对试验钢接触疲劳寿命及失效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共渗处理内圈试样中的碳化物比起常规热处理内圈试样更加均匀、弥散、细化,表面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均显著提高;碳氮共渗处理内圈试样的额定寿命L10,特征寿命L63.2和中值寿命L50分别约为常规热处理内圈试样的5.3倍,6.7倍和6.6倍;常规热处理和碳氮共渗处理内圈试样的接触疲劳失效损伤机理均为剥落,碳氮共渗处理后的亚表面裂纹萌生位置更深,亚表面二次裂纹的萌生与主裂纹的扩展得到抑制,抗接触疲劳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低温盐浴钛催渗氮碳共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钛催渗低温盐浴氮碳共渗机理,重点研究了钛催渗对几种不同材料钢氮碳共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钛催渗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可使氮、碳原子的渗入速度显著加快,提高渗层深度和渗层硬度。同时钛催渗盐浴氮碳共渗工艺简单方便,共渗温度低,共渗时间短,具有明显的节能特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0CrMnTi钢经碳氮共渗与磁化电解渗硫复合处理后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硬度仪观察分析了试样经不同时间磨损后的表面形貌和硬度变化,并与碳氮共渗、碳氮共渗后低温电解渗硫复合处理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碳氮共渗与磁化电解渗硫复合处理后试样的摩擦因数、磨损量和磨损速率均最小,碳氮共渗后低温电解渗硫的次之,而碳氮共渗的均最大;与碳氮共渗相比,碳氮共渗与磁化电解渗硫复合处理后试样的磨损量可减少近50%,摩擦因数仅为它的1/3~1/5,显示了良好的减摩性及耐磨性能,且磨损前后表面硬度基本不变;三种工艺处理后试样的磨损机理基本相同,由短时间的麻点剥落向长时间的深层剥落转化,属于表面疲劳磨损,伴随有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6.
研究20钢、45钢经奥氏体离子氮碳共渗后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并与普通离子氮碳共渗后的作了比较,试验表明:在570~700℃范围内进行离子氮碳共渗后,其耐磨性和抗咬合性以630℃处理时为最佳,660℃处理时最差,而570~600℃处理时则介于两者之间,通过适当提高共渗温度,再提高渗速,从而缩短共渗时间的同时,可以提高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钛催渗对Cr12钢低温盐浴氮碳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催渗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可使氮、碳原子的渗入速度显著加快,提高渗层厚度和渗层硬度,同时钛催渗盐浴氮碳共渗工艺简单方便,共渗温度低,共渗时间短,具有明显的节能特点。  相似文献   

8.
合金化渗氮的组织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合金化涌氮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化渗氮可形成高硬度,低脆性和致密的渗层;40Cr钢合金化参氮后的接触疲劳强度与常规气体氮碳共渗相比提高83.33%。  相似文献   

9.
在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工艺中,碳氮共渗(气体氰化)是比渗碳法更先进的一种方法。它是把钢件放在含有60~90%。渗碳气体和20~40%氨的混合气体中,在500~700℃或750~900℃的温度下经过几小时的处理过程,使碳和氮同的渗透到钢另件的表层。如果采用低温碳氮共渗,那么工件不必经过淬火,就能得到坚硬的表层。如果采用高温碳氮共渗,那么在处理后接着淬火,可以在坚强的中心层上獲得很硬而良好的耐磨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 2 0钢、45钢经奥氏体离子氮碳共渗后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并与普通离子氮碳共渗后的作了比较 ,试验表明 :在 5 70~ 70 0℃范围内进行离子氮碳共渗后 ,其耐磨性和抗咬合性以 6 30℃处理时为最佳 ,6 6 0℃处理时最差 ,而 5 70~ 6 0 0℃处理时则介于两者之间 ,通过适当提高共渗温度 ,再提高渗速 ,从而缩短共渗时间的同时 ,可以提高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渗碳和碳氢共渗对16Mn钢切口试件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碳氮共渗(含0.4%C-N)能显著地延长钢件的疲劳寿命.单一渗碳虽能延长钢件的疲劳寿命,但不如碳氮共渗者显著,而且表层中含碳量较低(0.4%C)时,延长疲劳寿命的效果不如含碳量高(0.8%C)时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前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热处理设备和工艺发生巨大变革,其特点是可控气氛热处理的普遍应用。氮基气氛渗炭和碳氮共渗是世界上新的发展趋势。因为这种渗炭方法不用气体发生装置,直接在炉内产生渗炭气体。据报导,可节约天然气消耗量的60~90%,成本节约40~50%,具有节能和经济的双重效果。本文着重讨论工业氮制备的氮基气氛。一、氮基渗炭气氛的基本条件渗炭气氛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条件才能确保渗炭过程的顺利进行。那么需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呢? 1.在渗炭过程中气体成分必须稳定不变,以便实施有效的碳势控制。氮基气氛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提高工具使用寿命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化学热处理,特别是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P18、P9K5和P6M5钢刀具,以及40X,9XC、38X 2 MA 钢压模在带金属箱的—3017和—3018型井式马弗电炉中于70%NH_3和30%CH_4气体混合物中进行了碳氮共渗。马弗罐的容积为70米~3,在炉子工作室空间里饱和气体的交换次数为10次。为了计量井式炉中的气体供给量,研制并安装了带有控制气体消耗量和压力的装置的输气系统,同时还建立了输送天然气的自动线。  相似文献   

14.
将45钢表面进行碳氮共渗试验,再将碳氮共渗层进行激光重熔试验.试验前后对比结果显示:碳氮共渗层表层出现的裂纹、黑带、组织粗大、网状化合物合成等组织缺陷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技术动态     
由安徽工学院和上海柴油机厂共同研究成功的热锻模碳氮共渗-强韧化复合处理工艺最近在合肥通过部级技术鉴定。这项工艺适用于5CrMnMo钢和5CrNiMo钢中小型热锻模,可以使模具的平均寿命提高1~2倍,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碳氮共渗-强韧化复合处理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同时提高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并在淬火加热过程中进行碳氮共渗。采用的主要设备是可以通氨的井式气体渗碳炉。模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20低碳钢经不同温度氮碳共渗后渗层的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并探讨了渗剂中添加稀土的工艺。结果表明:经650℃奥氏体氮碳共渗的20钢,表面具有良好的抗咬合性和耐磨性,心部又具有较好的强度及韧性;稀土在奥氏体氮碳共渗中具有催渗作用,使渗层增厚,耐磨性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使自动变速零件小型化和轻量化。必须在抗点蚀和,或耐磨方面强化齿轮。影响破断的最重要的冶金因素是钢在约573K温度回火时的抗软化能力。采用高氮势进行碳氮共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造技术,因为氮提高抗回火性。但是,在通常使用的含Cr钢中氮含量超过0.6%时开始在表面出现异常组织。为此,我们开发研究了一种新的高强度Cr钢,即使氮含量超过0.6%,钢中最佳的化学成分可有效地阻止异常组织的出现。传动系统耐久疲劳试验表明:自动变速零件具有优良的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冲击、疲劳强度;该钢在约0.9%的氮势下碳氮共渗后再喷九处理,其点蚀寿命比传统钢高约4.5倍。  相似文献   

18.
高强韧性奥氏体—贝氏体双相钢接触疲劳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考察了新型高强韧性奥氏体-贝氏体组织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简称奥-贝钢)的接触疲劳性能,并与20CrMnTi钢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组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钢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与接触疲劳性能的关系,提出了获得高接触疲劳性能要求的组织、性能合理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奥-贝钢280℃等温形成的硬度只有HRC50~52的奥-贝组织接触疲劳寿命是硬度HRC58~62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和20CrMnTi钢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组织的2~4倍,奥-贝钢具有优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先进的气体氮碳共渗技术,对15钢、45钢等碳素钢进行“三气体两段制”气体氮碳共渗。结果表明,用580℃作共渗温度,仅用3.5h即可使15钢和45钢获得35~60μm厚的化合物层,可使15钢获得1.25~1.50mm和45钢获得1.00~1.25mm的全扩散层深度。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别制备了调质、离子氮化和碳氮共渗处理的H13钢试样,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渗层进行了分析,检测了不同处理后H13钢的抗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000次18℃→700℃热疲劳试验后,碳氮共渗H13钢表面萌生了少量的热裂纹;而离子氮化H13钢表面的热裂纹已经形成网状,并且穿透渗氮层扩展到基体内约300 μm;经调质处理的H13钢表面的热裂纹有轻微的发展,扩展到基体内约100μm;三种试样中碳氮共渗处理H13钢的抗热疲劳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