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一种通过自适应补偿提高长秤台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精度的方法。根据汽车动态称重两自由度模型,利用零、极点对消原理,设计校正滤波器,改善信号响应特性,使信号快速达到平稳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缩短信号衰减时间,改善称重精度,并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通过自适应补偿提高长秤台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精度的方法。根据汽车动态称重两自由度模型,利用零、极点对消原理,设计校正滤波器,改善信号响应特性,使信号快速达到平稳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缩短信号衰减时间,改善称重精度,并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耦合型光纤应变传感器用于汽车动态称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耦合型光纤应变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于汽车动态称重的方案,制作了耦合型光纤应变传感动态称重仪,对基于耦合型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动态称重系统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测试.对测得的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和消噪处理,取得了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现场测试数据分析表明,系统的测量误差为2.03%,称重分辨率为2.5 kg,能满足动态称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DSP的动态称重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若禹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3):183-186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动态称重系统(WIM)存在的问题,选择石英压电称重传感器作为动态称重传感器,并采用TMS320C6416的DSP核心器件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动态称重系统,利用Delphi完成了该动态称重系统的软件设计。该系统克服了传统动态称重系统测量精度低、所需时间长等缺点,通过实测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陈建  于殿泓  张祖漪  柳禹朴  杨芳 《电子器件》2023,46(6):1702-1707
为解决汽车动态称重系统中,实现多通道称重传感器信号采集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的WIM压电式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的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对多车道动态称重传感器信号的同步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采用FPGA作为信号采集单元,带有2片2G的高速数据存储SDRAM模块用于多通道的数据存储;采用分辨率为16位,采样率为1Msps的AD采集模块,设计可实现最多16通道的信号采集。上位机系统中搭载嵌入式操作系统,用于完成动态称重的信号处理,其通过PCIe总线可实现与FPGA的数据传输。经过实验验证,该数据采集系统可同步实现16通道,车辆以最高120Km/H时速行驶通过压电式动态称重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存储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VC^++的汽车动态称重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元博  张熠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5):195-197
根据目前主流的动态称重硬件结构,结合国内汽车称重的应用实际,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汽车动态称重系统软件,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法,重点讨论并解决了系统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技术,使系统复用性高,易扩展、易使用.  相似文献   

7.
公路动态称重仪器测量精度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称重信号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关系不明确,该文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的算法来处理动态称重信号的理论.利用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能够将输入的各种信息很好地进行数据融合,能够大大降低外界干扰对输入信号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对动态称重信号进行处理,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FPGA实现的FIR算法在汽车动态称重仪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FPGA实现的FIR算法,并对这种算法应用于汽车动态称重仪表中的结果做了分析,实践证明此算法用于动态称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动物动态称重数据样本不平稳,真实信号淹没在噪声中导致动物体重难以快速准确测量的问题,通过将RBF神经网络引入到动态称重数据的处理中,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处理动态称重数据的对比试验,得出RBF神经网络能有效降低干扰信号影响的结论。EMD算法处理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51%,RBF算法处理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86%。实验结果表明,RBF算法处理动态称重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比EMD算法高了近一倍,证实了RBF算法应用于动物动态称重数据比EMD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石英称重传感温度漂移抑制的软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玉梅  李平 《压电与声光》1998,20(5):354-357
石英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的温度漂移噪声是一阶或一阶以上连续的,而称重激励信号的变化是离散的。基于这两个显然不同的信号特征,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应用石英谐振称重传感器自身输出频率采样的差分值消除温度漂移造成的传感误差的方法,不采用任何其他的温度补偿元件和电路。这种方法还可以同时消除由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产生的连续漂移噪声,噪声抑制精度可以由采样时间间隔确定。文中详细分析了差分方法抑制漂移噪声的原理,给出了相应的处理算法和在石英谐振称重传感器中应用和实验结果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内搭建了一套光纤动态称重系统,该系统是基于普通单模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实验小车经过支撑称重台面的金属弹性体时,将引起弹性体形变,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这一形变。通过分析光纤光栅解调仪采集到的光纤光栅传感信号,反演出实验小车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精度优于±3%。该系统采用实时校准光纤光栅传感器基准传感波长方法,消除了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具有自温度补偿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于成龙  汪浩  纪冬丽 《电子测试》2013,(3X):121-122
随着电子称重技术在高炉生产中精度要求的提高,为达到使重量信号可以输入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他控制仪表,实现生产过程的远程集中控制,我们采用了余姚通用XK315型智能重量变送器做为高炉矿槽称重仪表。本文就此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动态称重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车辆动态称重信号采集系统存在体积大、集成度低等问题,PSoC(Programmable System on Chip)内部具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和模拟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具有全速USB接口的PSoC芯片CY8C24794的车辆动态称重信号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和实现。该系统小巧实用,便于携带,节省了USB接口芯片、AD等功能芯片,与VXI高速采集系统采集的信号相比,本系统的实验结果与VXI实验结果类似,系统很好满足了信号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保偏光纤和双轴光纤光栅的特性,讨论了以双轴光栅为传感元件的压力盒的制作及性能,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轴光栅的双波峰波长差测量横向负载的方法,并给出了一种汽车动态称重(WIM)轴重仪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公路动态称重系统中测量运输汽车行驶速度的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硬件实现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的高速公路汽车超重监测系统,由供电模块、STM32主处理器模块、动态称重模块、监测识别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上位机管理系统等组成.针对目前传统的超重监测设备检测速度慢、准确度低等问题,系统通过硬件设备在汽车不停车的情况下监测汽车重量,经过数据处理,在超载行为成立后,对司机做出相应处罚,避免由于...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电子技术》2017,(13):38-40
传统二次仪表式称重传感器是将Wheatstone电桥输出的模拟信号送到二次仪表,经放大、模数转换后显示输出,具有传输距离短,组网能力有限,二次放大会引入误差等缺点。这里将车载称重系统中的称重传感器信号直接数字化,并引入CAN总线,利用现场总线容错性强、通信速率高等特点,提高了车载称重系统的精度和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设计了一个主控器节点和多个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节点,并将节点直接连接到CAN总线网络中,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车载高精度称重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正>称重传感器为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称重模块的核心元器件,安装称重传感器时必须倍加小心。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本身是一种坚固、耐用、可靠的机电产品。但为了保证测试精度,我们仍有许多在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下面列出一些基本要求。一、机械安装方面1.称重传感器要轻拿轻放,尤其是由合金铝制作弹性体的小容量传感器,任何冲击、跌落,对其计量性能均可能造成极大损害。对于大容量的称重传感器,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动态轴重式汽车衡称重的精度,提出一种采用过采样的方式提高A/D转换有效位数方法.M/D转换的位数决定了信噪比,提高信噪比可以提高A/D转换的精度.在利用相同的A/D采样速率的条件下,采用过采样技术可减小量化误差,并获得与高分辨率相应的信噪比,增加被测数据的有效位数,提高A/D的分辨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通过过采样方法处理后的采样信号,可使动态轴重式汽车衡在保证其称量达1%精度时,提高称重过车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以JDG-800型全自动单晶炉使用的某型电子秤为例,研究分析单晶炉上称重电子秤系统在动态下稳定数据和漂移数据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软件方式克服漂移数据,获得稳定的数据。对于精密称重如何去除漂移数据和如何对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