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异国他乡,想要迎合华人和外国人的口味,那么就要大胆地去粗取精,用心用爱敢于开拓和研究,才能使川菜在美国的土地上更加耀眼,备受欢迎。
笔者经过多年的国外烹饪工作和在国内20几年的烹饪经验大胆地自我完善,善用香味调料,结合国外的烹饪原料和手法,使中国的川菜在美国的休斯顿中国城独领风骚,受到广大华人和美国人士的青睐及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故整理成文供国内烹饪爱好者和同行业人士共同交流厨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4.
5.
7.
8.
9.
中国的美食佳肴难以计数,其中不少名菜的起源都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被发明出来的,给菜肴平添一份传奇色彩,让我们尚未开吃,仅说起来已经口齿生香。 相似文献
10.
11.
成都仁和鲶鱼庄川菜酒楼厨政总监王建,1995年进入该酒楼参与筹建,至今天该酒楼连锁发展品牌远播,作为酒楼主管厨政和菜品开发的他,自然有着别人无法体味的苦与乐。面对当年粤菜盛行川菜低迷的局面,要想搞好一家规模不大、位置也不算好的川菜酒楼谈何容易,王建苦苦思索决定先从菜品上寻找突破。正是这种大胆尝试,为仁和鲶鱼庄川菜酒楼挣得众多名菜称号,开始了成都餐饮界新派川菜的成功之旅。王建说,能够开发出许多市场上从未有过的菜品,首先是前辈们悉心教导所打下的坚实烹饪功底。16岁就进入川菜烹饪领域学习的王建,曾先后拜成都… 相似文献
13.
川菜的风味特色是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在川菜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四川原产的花椒和作为舶来品的辣椒功不可没.文章不仅阐述了花椒、辣椒在川菜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创新等历史时期的运用状况和作用,而且对麻辣调味品的研发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川菜行业与调味品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川菜发源于历史久远的巴蜀与黔地夜郎,到明朝贵州建省,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大部分川厨、川企入黔,再到本世纪初川菜企业大举进军贵阳,十余年时间,却又爆冷败走7原因何在?我们需要追根溯源,从历史上川菜对黔菜的影响说起。 相似文献
15.
伯岳樾 《中国服装(北京)》2005,(17):50-55
大部分学习美术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对美术学院青眼加。“八大美院”这个名字就好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八大门派一般,给美院平添一种权威而玄奥的光环。从毕业作品上看,美术学院的服装染织系还是与理工类大学所属服装系在风格和意识上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6.
五月,火红的月份。当我们轻轻地翻开日历,看到那一连串的节日,你会明白我们为什么把五月称为红五月,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节、国际护士节……无一不承载着人类那不懈的奋斗与梦想,就像本期我们为您端上的这一盘盘川菜里火红的朝天椒,把我们带到那升腾的岁月,去品味,去回味。 相似文献
17.
大快朵颐是老食客们的最爱与习惯,然而碰上无可挑剔的珍馐,即便是老食客,也不舍大口大口地吞咽,反而会不自觉地一反常态,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嚼慢咽,耐心体会其中滋味。 相似文献
18.
19.
20.
《四川烹饪》2006,(8):7-8
马书平(河南洛阳市九都路龙凤楼酒店)
我在读了上一期的《川菜为何在郑州疲软》一文后,认为作者有的地方说的是事实,有的地方就过于言重了。我在郑州工作了十几年.比较了解这些年郑州的饮食动向。目前在郑州.川菜馆还真不少.有四川人开的.也有我们本地人开的,情况倒是有好有坏……我觉得,再好的风味菜系.也不可能开一家火一家,这当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主要还在于管理是否到位,在于饭店老板当初的市场定位是否找准了.这也包括对菜品的开发和对员工的合理安排。不能说用了几个川厨,或者整个厨房班子都是四川人就能把事情搞好。同时,也不见得正宗川菜在郑州就全都不好使。更不可以说四川人在外面开的饭馆都不行。事实上。郑州本地人开的饭馆也有不少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