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近文本,感知文本情感,升华文本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朗读课要”注重范读,做好引领;朗读课要“注重感悟,升华体验”;三、朗读课要注重积累,学习语言;朗读课要“注重评价,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思想,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这一直是广大语文老师有希望。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体验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雏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我认为这是不够准确的,至少对于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过于理性了.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交流.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孩子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拥有这样生动的场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度?一位特级教师用她精简的语言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读进去,想开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掀起的关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诸多问题的讨论,这对发展语文素质教育、完善语文素质故育体系、深化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必须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之一”和“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等理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两点体会:(1)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学会借助客观事理解语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2)启发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实践、体验的过程感悟语文,收集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好奇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情感体验的一种动力,“矛盾”情景则能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兴趣能持续发展。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制造矛盾,确立研读专题,洞察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把握程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在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的东西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与语文这门学科不和谐的现象,使我们的语文课有点“不像语文”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情感目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激发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应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到今天为止,"健康、心理健康、如何评价心理健康"专题结束了,我跟学生一起做了阶段小结,学生就收获感悟等做了分享,并进行书面总结. 翻看着学生上交的总结,有种快乐悄悄涌上心怀. 工作需要,我从去年舍弃教了二十五年的语文课,改教心理健康课.曾以为这辈子我的生命属于语文课堂,那种对语文割舍不下的情感,那种失落,没人能体会.心理健康课该上什么,怎么上,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直到我教了两年的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到的。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洼。回顾工作之路。在“活”上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心情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常会给我们教学者意外的惊喜,无限感动。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生百味体验的乐园。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又应该怎样引领他们的心情呢?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手。让“发现”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努力从4个方面、8个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和对丑的否定、摒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的一种教育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而语文教学和美育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说,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既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开始,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