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早古生代三大古海洋及其对盆地的控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诸陆块和古中国洋为中心的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古板块体制可概括为"三洋四陆",即3个相互连通的洋盆分割了四大陆块(群):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亚洋、华北陆块群、古中国洋、华南陆块群、原特提斯、印度冈瓦纳。3个洋盆的扩张、消减,陆块碰撞造山或增生造山及其转化着的地球动力在各陆块内的响应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早古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由此形成了台内和陆缘不同的原型盆地演化序列。在大陆裂解期,台内主要出现裂谷、坳拉槽原型盆地,然后转为台内坳陷。早古生代陆块规模小,陆缘盆地风格突出。在造山带形成与演化中,陆缘坳陷对油气的赋存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控于4大重要地质事件:一是从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古亚洲陆块的形成,由于古亚洲洋壳的俯冲消减,西伯利亚陆块与古中国陆块由天山—阴山造山系缝合成巨型古亚洲陆块;二是石炭纪—早二叠世巨型古亚洲陆块受地幔柱的作用,发育天山大火成岩省与多条裂谷;三是早石炭世一直延续到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扩张和古亚洲陆块南东南边缘离散;四是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峨眉地幔柱与多条裂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4类盆地原型:(1)离散板块边缘盆地,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拉张期,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北西缘、南缘以及塔里木陆块的南缘;(2)会聚板块边缘盆地,于晚二叠世—三叠纪形成于华南陆块南缘、中晚泥盆世—石炭纪形成于华北陆块北缘以及泥盆纪—石炭纪发育于中央造山系的一侧或两侧;(3)克拉通内盆地,包括台内坳陷和台内断陷及残余海盆;(4)裂谷和拗拉槽,即与天山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地幔柱相关的裂谷和拗拉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生代盆地基底大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古宙(>2 500 Ma)是出现陆核或形成初始陆块的阶段。华北和塔里木是最早出现初始陆块的地区。古元古代(1 800~2 500 Ma)为陆块迅速增生阶段;古元古代末,华北、塔里木、柴达木和扬子陆块经增生相互联接。中元古代(1 000~1 800 Ma)为裂谷发育阶段,在古元古代末相互联接的地区重新发生裂解,分裂为华北、塔柴和扬子陆块。晋宁期末,华北、佳木斯、塔柴、扬子、华夏及滇藏陆块相互拼合,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新元古代初(<1 000 Ma),在古板块运动体制下,形成中国新元古代—古生代盆地。  相似文献   

4.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从青白口纪起)是在早中元古代陆壳内裂谷拉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盆地发展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三叠纪早中期两大世代.本文简要分析了两个世代盆地格架,重点论述了第一世代围绕陆壳向外扩展离散而成的两类边缘、第二世代陆内拗陷和断陷,关于盆地形成,变形的动力学特征和迭加关系以及中新生代冲断活动对它们的迭加改造.提出了本区寻找油气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下扬子区古生代盆地基底拆离式改造与油气领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
中国油气盆地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可分为五大构造区,它们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每一沉积盆地可有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结构,分别构成一种或多种盆地原型;对两种以上原型盆地组成的叠合盆地,宜用双重分类命名。以印支旋回为界,可分上、下两大油气组合,上部组合约占我国油气资源总量的60—70%,今后仍应是重要勘探对象,同时要大力开展下部组合的勘探。为深入评价盆地的含油性,可建立计算机定量动态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7.
三塘湖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原型盆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早古生代,三塘湖地区是吐哈地块的组成部分,位于地块北缘,具有弧—沟—盆系统的结构特征。到志留纪末期,阿尔曼太古洋盆发生闭合碰撞作用形成了阿尔曼太碰撞带。进入早泥盆世,在吐哈地块北部、三塘湖地区早古生代岛弧南侧发生裂解、扩张作用,形成了克拉麦里古洋盆,从而使三塘湖地块从吐哈地块中分裂出来。在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时期,克拉麦里古洋盆发生双向俯冲作用,北侧的三塘湖地块再次形成火山弧火山—沉积建造,南侧形成了哈尔里克火山弧及弧后裂谷盆地并接受相应的火山沉积岩系;早石炭世末期,克拉麦里古洋盆发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闭合碰撞作用,形成了克拉麦里碰撞带,之后进入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至晚石炭世,该碰撞带又发生拉开,形成后造山伸展裂谷。结合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岩浆事件,以及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的一些证据研究认为,早石炭世三塘湖盆地及其周缘原型盆地为岛弧环境(弧后盆地);晚石炭世三塘湖盆地南缘及其相邻区域发育后造山伸展裂谷,大约以三塘湖盆地石头梅潜伏隆起及其以东为界,东部为大黑山裂谷,西部为石头梅裂谷。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盆地是一个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但对盆地的基底的研究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过对盆地周缘地层、构造的变化研究,结合重磁资料及钻井资料,认为该盆地的基底是早古生代西伯利亚南缘活动陆缘沟-弧-盆沉积体系经变质褶皱作用而形成的,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洋壳俯冲阶段和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残留海盆阶段.研...  相似文献   

9.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晚古生代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为右倾的富集型,Eu异常不明显;过渡金属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高度一致,Ti到Ni总体递进亏损,Cr和Ni负异常明显;不相容元素中,Ba和Pb均具有明显正异常,Rb为负异常,Nb和P以负异常为主。据此分析,这些火山岩可能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部分幔源岩浆一定程度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据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判别,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为板内成因,与洋中脊和岛弧玄武岩没有明显相关性。图5表1参7(张映红摘)  相似文献   

10.
利比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油气发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比亚发育6个含油气盆地,其中4个为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分别是古达米斯盆地、木祖可盆地、库佛腊盆地和昔兰尼加盆地,已发现储量占全国总储量9%,其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两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已有发现油田和盆地勘探历程的研究,总结影响古生代含油气发现的因素有3个,分别是石油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和国际形势及国内政策影响,其中,石油地质条件占主导地位。4个古生代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较好的盆地是古达米斯盆地和木祖可盆地。随着近年该国与美国关系的缓解及有利的国内政策,古生代盆地特别是木祖可盆地勘探投入不断增加,近年不断出现新发现,成为该国近年及未来的一个勘探热点地区,也是中国油公司进入该国值得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生代两个古大洋与沉积盆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西南部特提斯洋由班公湖—怒江小洋盆和雅鲁藏布江主洋盆及其间的拉萨小陆块组成。特提斯演化可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1)裂谷起始阶段(P);2)扩张阶段(T1—J2-3);3)班公湖—怒江洋敛合阶段(J2-3—K1),拉萨陆块向北漂移,班公湖—怒江洋自东向西封闭,拉萨地块拼合到亚洲大陆块上;4)主洋盆俯冲阶段(K1—E2),主洋盆急剧向北俯冲,形成冈底斯陆缘火山弧和日喀则弧前复理石堆积,喜马拉雅地区由被动边缘沉积(K2-3)向局部残留“台型”浅海沉积过渡(E1—E22);5)碰撞阶段(E23—Q),从始新世晚期起,印度陆块与亚洲大陆碰撞,影响范围波及整个中国中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和拉分盆地形成。南海确实存在过一个中生代特提斯海洋。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动物具有太平洋动物群的特色,说明此期的特提斯洋可能和太平洋沟通。南海东北与南部边缘中生代时中特提斯海与西太平洋沟通。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有2个重要特点:1)古特提斯俯冲阶段(T2—J2),洋壳向亚洲大陆俯冲和沿南北向转换断层平移活动,亚洲大陆东部外侧增生,该洋盆是古特提斯的直接延伸部分;2)中国东部J2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85 Ma左右三联点扩张形成的太平洋是这一转变的标志,库拉板块向北移动(J2—K1)和向亚洲东北部俯冲、微地块拼贴,而在中国华南和台湾则沿南北向转换断层斜向俯冲和微地块拼贴,形成从锡霍特阿林—西南日本—琉球群岛—台湾中部的俯冲增生造山带和华南广阔的火山—岩浆带。裂谷盆地和拉分盆地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由于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造山带,而在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中国的主要前陆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缘、塔西南昆仑山前缘、塔东南阿尔金山前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东部博格山前缘;贺兰山一六盘山前缘;南方地区的两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都是寻找油气前景广阔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性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改造型盆地,垂向上由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叠加构成叠合盆地,并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受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影响和成盆构造应力场控制,在盆地充填中配置不同的沉积体系,组合成不同的沉积层序。因此,构造和沉积作用是控制该类盆地多期次成烃成藏的主要因素。此类盆地的发育过程至少具备两期成烃成藏条件,而沉积层序本身具备生储盖组合条件。在前陆型改造盆地油气勘探中除注意成烃条件以外,还要通过恢复盆地原型及其叠合方式、恢复盆地沉积充填的沉积体系配置等,加强成藏及后期保存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介正反转构造的概念和识别标志.重点论述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并探讨正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元古代末发生的晋宁运动在中国南方扬子陆块的周缘形成碰撞造山带,使华夏、川滇藏等陆块与扬子陆块拼合成统一的华南古大陆,奠定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发育的基底.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中国南方在陆块裂解—离散—聚合不同的构造运动体制下,分别在扬子陆块的边缘和内部形成了不同的盆地原型及其演化序列.在扬子陆块的南、北缘,主要形成了裂陷—被动大陆边缘坳陷—前陆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在扬子陆内,由陆块离散拉张背景下整体下沉形成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为陆块聚合挤压背景下形成的台内坳陷盆地.而且,经加里东运动后,中国南方大陆得到了新的增生和统一,基本构造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世湖盆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区,侏罗纪中国中、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烃源岩发育。中、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地区。早白垩世晚期以后,中国西部上升而东部开始沉陷,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了东北松辽大湖盆。早第三纪中国西部急剧抬升,东部、海上进一步沉陷,发育了渤海湾、苏北、江汉和海上陆棚诸多湖盆,是新生代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华北中生代盆地结构构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功成 《石油学报》1997,18(4):7-13
中国东北-华北中生代有六个成盆期.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受南北向挤压作用控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东北和渤海地区仍以南北向挤压为主,南华北盆地的形成和秦岭-大别造山带向南的推覆有关;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东北发生热沉降,渤海湾和南华北发生裂陷作用,晚白垩世末期松辽盆地西北缘发育压陷盆地.东北-华北中生代共发生6期正反转,中侏罗世以前盆地反转是南北向,其后为北西一南东向压扭.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华南地块裂解与四川下古生界油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作相 《石油学报》1997,18(1):18-22
塔里木-华南地块于中三叠世后裂解。裂解前,四川下古生界油气已经形成,并且经过了两次运聚过程;裂解后,又经过一次运聚过程。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区域构造格局变化而发生的。据判断,现今天然气分布的地带应该是川东南帚状背斜区的边缘地带,那里构造高部位、保存条件好的背斜中,应该有气藏。  相似文献   

19.
杨克明 《石油学报》1994,15(3):8-18
塔里木板块经历了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板块离散及板内裂陷,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板块俯冲敛合及板内褶皱变形.在大陆边缘及板内发育三类原型盆地,这些原型盆地的发育及后期叠加改造,提供了体积巨大的含油建造和多种油气赋存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