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仿真模型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胜坨油田已注水开发36年,处于综合含水率达95%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根据对大量含油砂岩薄片的观察,提出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分布的5种模式,采用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分形几何理论以及计算机图形及图像处理最新技术,建立了剩余油人布仿真模,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彩图11表1参31(孙焕泉摘)。  相似文献   

2.
胜坨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动态非均质性对开发的影响日趋严重,剩余油分布特征复杂多样,传统的层系井网调整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以剩余油研究为基础,提出侧缘微相富集型、砂体边缘富集型、非主流线富集型、非主力层富集型、厚层顶部富集型和夹层控制富集型6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上以侧缘微相富集型为主,纵向上多层油藏以非主力层富集型为主、厚层油藏以厚层顶部富集型为主。在矢量开发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胜坨油田开发实践,针对侧缘微相富集型分布模式的剩余油,建立了平面相控矢量开发调整模式;针对多层油藏非主力层富集型分布模式的剩余油,建立了层系重组矢量开发调整模式;针对厚层顶部富集型分布模式的剩余油,建立了厚层协同矢量开发调整模式。矿场应用效果证实,在胜坨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利用矢量开发调整模式进行开发,能够提高采收率4%以上。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层内潜力研究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胜坨油田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平面层间高度水淹,层内油层底部水窜严重。为挖掘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胜利坨油田各种沉积类型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油层层内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超细水泥堵炮眼工艺进行层内挖潜,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改善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开发效果。层内挖潜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微型构造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伟  杨少春  杨兆林 《断块油气田》2005,12(1):11-13,i001
根据钻井、测井资料,直接采用精细解剖法对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储层进行了微型构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小鼻状构造以及与之伴生的小凹槽构造和小高点构造,且大部分具继承性,靠近断层的微型构造的形成与断层及其发展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微型构造影响着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综合含水率,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在宏观构造背景控制下,微型构造高部位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三角洲前缘韵律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红兵 《特种油气藏》2006,13(2):58-60,63
注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特征、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注采、储层沉积特征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坝主体的上部以及坝侧缘、远砂坝沉积的韵律层。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细分韵律井网调整及配套挖潜措施完善潜力韵律层注采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号桩油田桩75块特高含水期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开发调整方案,采取钻补充完善井、改变液流方向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40年的开发,胜坨油田坨28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层间干扰等原因,造成油藏压力不均衡,制约了油水井生产潜力的发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藏合理压力水平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相关参数的界限值,为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开发测井技术,特别是在油藏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更具有其它测井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简单介绍了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外,着重阐述该技术在胜坨油田的应用情况,并以实例进行重点分析。在特高含水的胜坨油田,该技术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不但使一些长期停产井焕发了“青春”,更为摸清单井及区域油藏剩余油分布、分析认识层间层内的油水矛盾提供了准确依据。同时,结合油藏地质特点,对其进行适用性评价,为下一步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指明了方向,使其能够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常采用剩余油饱和单一指标来评价剩余油潜力,只能反映、评价某一部位水淹程度,而不能量化潜力大小的缺点,为适应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开发期的要求,本文通过计算剩余储量丰度经济界限,从而运用含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联立评价,将剩余油潜力分为三大类六亚类,并提出相应的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稠油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以后,开发上会表现出什么特征?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相应对策?在这方面,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作者针对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和孤东油田目前 的开发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本文简述国外相似油田同含水阶段的基本开发特征,及在该阶段所采取的主要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老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普遍分散、局部富集,且注采井网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调整难度加大。针对该阶段油田的开采特征,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为例,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考虑原油价格、投资成本,对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常规调整措施,如补孔、卡层、堵水调剖、钻新井、细分加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技术政策界限:如在油价为2 500元/t的条件下,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补孔技术政策界限为地层系数所占比例大于10%,剩余油饱和度大于0.5,控制可采储量大于150 t;卡层技术政策界限为砂体厚度小于2m,含油饱和度小于0.36等。在现场应用时,应根据油藏特点制定具体的调整技术政策界限。  相似文献   

12.
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规律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有效治理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日趋严重的状况,对沉积环境、地层压力、采液强度、生产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胜二区油井的出砂规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提高地层压力和化学防砂挡砂工艺,使胜二区地层能量逐步上升,注采比达到0.97,采液强度下降3.3t/m。同时对各种稳定剂、抑砂剂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使油井的平均含砂量下降0.2‰,有效延长了油井免修期,减少了出砂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开发测井技术 ,特别是在油藏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更具有其它测井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简单介绍了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外 ,着重阐述该技术在胜坨油田的应用情况 ,并以实例进行重点分析。在特高含水的胜坨油田 ,该技术应用广泛 ,效果显著 ,不但使一些长期停产井焕发了“青春”,更为摸清单井及区域油藏剩余油分布、分析认识层间层内的油水矛盾提供了准确依据。同时 ,结合油藏地质特点 ,对其进行适用性评价 ,为下一步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指明了方向 ,使其能够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51断块特高含水后期高产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61断块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为了挖掘断块的潜力,1997年在精细油藏描述和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高含水的主力油层是挖潜的方向。1997年、1998年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配套措施,取得了高产开发效果,表明打高效调整井、产液结构高速和大泵提液强采是特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普遍适用的有效措施,统计资料表明,1996年通61人的自然递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分别为3  相似文献   

15.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取决于对剩余油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濮城油田濮53断块油藏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油藏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注采系统适应性差.本文分别应用物质平衡法、油水相对渗透率法和沉积微相法对其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以生产分析为基础,分析研究沉积微相、水淹图和剩余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精确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对该油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拟合了油田的生产动态,得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由此采取油针对性的挖潜措施,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这些研究方法对特高含水期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河油田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的主要开发特征,从揭示厚油层层内结构、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入手,通过厚层层内三维定量化精细描述,精细数值模拟和全方位评价,认识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部位、类型及形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岩心刻度测井和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并对381口水淹层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综合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应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综合调整方案,对该区15口新井的单采层进行了水淹层评价效果的现场检验,按水淹级别统计,符合率达到80%,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重组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胜坨油田是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严重的多层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应用常规层系井网调整技术难以有效挖掘多层砂岩的剩余油潜力,井网重组成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深度开发技术。以胜坨油田坨28块沙二段1—3单元为例,建立概念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井网重组技术优化研究,得出了井网重组时的技术政策界限,包括井网重组后的井网调整方式、不同组合层系的压力保持水平等。以此研究结果为指导开展了坨7井网重组先导试验。方案实施后,10口新钻油井投产非主力层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8.6t/d,比调整前平均单井产油量高2倍;含水率70.6%,比单元综合含水率低25.6%,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特高含水期的油藏产能,应用储层精细描述等技术研究了濮城油田南区S2上2+3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并提出该油藏的9个小层为今后开的潜力层;推广注水井化学调新工艺,启动低产层170m/81层,调剖对应井平均增汪2.04t/d;及地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如大修、补孔、下大泵等,累计增油2.7*10^4t;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实施动态调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平面,层间的注采关系。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濮城油田  相似文献   

20.
临13沙二下南块特高含水期细分层系开发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13沙二下南块是一个高丰度的层状断块油藏,采用分层系注水开发.在同套开发井网内,受非均质的影响,层间水驱状况不均衡.2002年,在临13沙二下南块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和细分开发层系工作,效果非常明显,断块含水率下降了4.6%,采油速度提高了0.41%,采收率提高了6.3%.实践证明,采用精细油藏描述和细分层系开发的方法,对提高层状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