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弦 《纺织科技进展》2011,(1):55-56,84
用功能整理剂FG910处理纯棉牛仔布,以改善其抗油、拒水性能,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工艺,并进行了工艺延伸性试验。结果表明,牛仔布经FG910整理可获得优良的抗油拒水效果,拒水等级5级,抗油级别140分;最优工艺条件为FG910浓度75 g/L,浸渍时间3 min,180℃烘焙2 min。  相似文献   

2.
抗静电多功能面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前言抗静电多功能面料是由纯棉织物镶嵌导电丝经阻燃、抗油拒水整理而成的多功能织物。该织物既有棉织物的吸湿、透气、穿着舒适等特点,又具有良好抗静电、阻燃、抗油拒水性能,是一种多功能抗静电面料。利用其抗静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工业的劳保用品及装饰织物;利用其阻燃性能,广泛应用于军工、消防、森林、石油、煤矿、冶金等行业制作劳保用品,也可用于飞机船舶、汽车、建筑物、医院、剧场、宾馆等墙布及装饰材料;利用其抗油拒水性能可用于石油开采、石化厂等作业场所的特种劳保工作服。1 织物规格及工艺流程1.1 织物规格…  相似文献   

3.
超级(耐久)拒水整理工艺(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栋梁 《印染》1994,20(11):38-41
超级(耐久)拒水整理工艺赋予织物以优秀的拒水性和耐洗效果,并兼有一定的拒油性能。作者评述了各类含氟整理剂的性能;试了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分析了各种整理工艺;并介绍了新一代的超级拒水织物产品;并对我国开发这类产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棉用耐久阻燃剂FK-103和拒水拒油剂FK-UFC02对纯棉导电织物进行阻燃和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拒水拒油剂用量对织物阻燃和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阻燃剂和强力保护剂用量对织物撕裂强度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耐久阻燃剂FK-103 300 g/L,FK-062交联树脂50 g/L,磷酸15 g/L和强力保护剂FK-074 30 g/L;纯棉织物阻燃整理后再采用拒水拒油剂FK-UFC02 60 g/L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整理织物具有阻燃、抗静电、拒水拒油等复合功能,且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将粘/亚麻织物染成深色,然后用OLEOPHOBOL-CO整理剂对其进行拒水拒油整理,并针对试验探讨了整理效果和拒水拒油整理对深色粘/亚麻织物各项色牢度、手感、色光的影响。研究表明,50g/L的OLEOPHOBOL-CO整理剂处理后,粘/亚麻深色织物的拒水拒油效果较显著,且拒油效果耐久。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经拒水拒油整理后,湿牢度可提高0.5级,且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6.
荷叶效应在拒水自洁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杜文琴 《印染》2001,27(9):36-37,43
通过研究荷叶效应的拒水自洁原理,指出具有高度拒水自洁的织物首先应使纤维表面具有基本的拒水性能,其次要使织物表面形成具有的,纳米水平级的粗糙度。两者良好的结合,才能制成高度拒水自洁的织物。  相似文献   

7.
将不同种类的磷系阻燃剂和拒水剂配制成一浴整理液,以浸轧焙烘的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一浴整理,分析整理后织物的燃烧性能和拒水性能。选择相容性较好的阻燃剂和拒水剂,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优化一浴整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试验配方为耐久性阻燃剂RUCO-FLAM VOD 300 g/L和防水防油整理剂SY-09 50g/L;最优工艺条件为110℃烘干180 s后170℃焙烘120 s。经过阻燃拒水一浴整理的织物续燃时间≤4 s,损毁长度≤8 cm,符合GB/T 5455—1997的B1级标准要求,且织物拒水性能达到3级。  相似文献   

8.
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拒水拒油整理原理的分析及拒水拒油剂种类、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适于拒水拒油整理的织物,影响拒水拒油整理的因素及现有的几种拒水拒油剂也作了适当叙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亲水整理和拒水整理中化学品的种类和用量对织物保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整理剂和亲水性柔软剂对于织物的保水性能基本没有影响,而树脂能显著降低织物的保水率;拒水整理剂能降低织物的保水率。当拒水整理剂与树脂共同使用时,织物保水率随化学品用量的增加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并推导给出织物保水率与拒水整理剂用量及树脂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拒水整理对棉织物洗涤效果的影响,以不同结构的氟碳拒水拒油整理剂和碳氢类拒水整理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织物表面能、织物表面Zeta电位、织物的沾污性能等因素对洗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拒水整理后织物表面能的变化与污渍的洗净力大小相关,水溶性污渍的洗净力随着织物表面能的降低而提高;油溶性污渍在未整理的纯棉织物上洗净力最高,而在较低表面能的拒水整理织物上的洗净力最低;随着拒水整理后织物与污渍Zeta电位和绝对值的减小,油溶性污渍的洗净力也有降低的趋势;拒水整理后织物沾污性能的变化也会影响织物的洗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氟树脂对毛织物拒水拒油多功能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EC50有机氟拒水拒油剂对毛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整理剂和配套交联剂浓度、催化剂、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优化工艺参数;此外,测试了织物整理前后的强力变化及增重率。结果表明:经整理后毛织物可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HS1100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芳砜纶厨师服面料进行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厨师服面料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确定了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用量40 g/L,焙烘温度190 ℃,焙烘时间5 min;测试了整理织物风格、透气性能和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的厨师服具有优良的拒水拒油效果,经5次标准水洗后,拒水等级仍可达10级,拒油等级达7~8级.  相似文献   

13.
夏冬  苏志军 《印染》2006,32(22):33-35
介绍了德科纳米(Texcote)整理剂的作用原理和浸渍法、浸轧法工艺,比较了三种防皱处方的防皱效果,并对整理后不同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德科纳米双疏整理剂整理后,织物可获得较好的拒水、拒油、拒污、抗菌、防皱、透气、透湿等效果,且整理剂本身近乎无毒性,对皮肤、眼睛无刺激,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4.
袁京  李战雄  范敏  樊丹 《印染助剂》2012,29(4):39-41
自制了单组分和双组分氟硅拒水整理剂并应用于棉织物整理.对比研究了该2种氟硅整理剂的整理功效,其中双组分氟硅整理剂整理效果更好.研究了双组分氟硅油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及整理剂用量对拒水整理功效的影响,并测试了拒水整理后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确定了双组分氟硅油最佳整理工艺为:二浸二轧(轧余率75%左右),100℃预烘120 s,170℃焙烘120 s.由此得到的拒水整理织物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董瑛 《印染》2007,33(6):25-28
复合功能整理可采用一浴法或二浴法,抗皱和拒水拒油复合整理应采用一浴法,对于漂白和涂料染色织物可采用二浴法。织物经过易去污整理后会产生色差(△E为0.565—1.453),不同整理剂所产生的色差不同,选择整理剂时应综合考虑色差变化和加工成本,以获得最佳性价比。在织物后焙烘免烫抗皱整理中,低甲醛整理剂更实用,生产中应控制好织物的含湿量、带碱量等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6.
邱萌新 《印染》2006,32(5):32-34
采用Oleophobol CO整理剂对棉/氨纶及其混纺织物拒水、拒油、拒污整理,探讨了温度、整理剂用量、水洗次数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整理前后织物强力的变化。试验表明,以Oleophobol CO浓度40~60g/L对棉氨纶及其混纺织物进行处理,其拒水拒油效果明显,进行大生产放样,其三防整理效果均达到或超过吊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涤、棉织物拒水拒油多功能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艳春  姜凤琴  白刚 《印染》2002,28(2):9-11
采用CTA-EC50有机氟拒水拒油剂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主要工艺参数,即整理剂和配套交联剂浓度,催化剂,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优化工艺;此外,测试了织物整理前后的强力变化及增重率。试验结果表明,经整理后涤棉织物均可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  相似文献   

18.
织物三防整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春梅  李朝晖  吴燕 《印染》2006,32(20):34-36
选用Tri-proof A,Tri-proof B、BAYGARD GA-2和有机氟拒水拒油防污剂913等四种整理剂,对纯棉和纯涤纶织物进行三防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每种整理剂的最佳用量和焙烘温度。结果表明,采用最佳整理工艺,整理后织物的色光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李书彩  赵渤  王佩军  张书成 《印染》2006,32(4):38-39
用三防整理剂HPC-1、易去污整理剂SR对织物进行三防加易去污整理,讨论了不同整理剂用量、催化剂选择、pH值对整理效果(拒水性、拒油性、易去污性)的影响。通过试验,推荐处方为SR-83 60g/L,HPC-1 80g/L,适量专用催化剂,pH值调节至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