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德 《无线电工程》2012,42(11):34-36
在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中,为了隔离天线载体姿态变化对天线指向的扰动,天线伺服环路常采用陀螺稳定外套自跟踪环路和引导位置环路的多环路设计。对于采用A-E轴系座架卫星通信动中通天线,天线座A轴的运动与天线指向在H面的运动之间存在一个正割关系,因此在环路设计时需要进行正割补偿。通过传递函数结构图分析,详细论述了在不同位置引入正割补偿对伺服环路的影响,确定了正割补偿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临近空间飞行器卫星通信系统中,为了隔离天线载体姿态变化对天线指向的扰动,天线伺服控制需采取波束稳定和跟踪措施,典型的步进跟踪、惯导引导跟踪及单脉冲跟踪体制都难以满足飞行器长期滞空的使用要求,需要研究一种新的跟踪方法。通过分析,给出了相控波束倾斜跟踪方案。采用相控技术使波束产生倾斜和圆锥扫描,实现了高精度的圆锥扫描跟踪,具有独立性好、不需校相等优点,能够适应临近空间飞行器卫星通信天线长期滞空的跟踪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低精度捷联惯导系统陀螺常值漂移大,在动中通系统中使用时无法完成自主对准.在建立惯导系统和天线控制系统坐标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天线自主跟踪状态下输出的角度值反解车体航向,在不增加外部设备的条件下实现了中低精度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仿真实验和车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文中分析了目前车载低轨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对天线过顶跟踪和机动性能的需求,详细比较了遥感天线过顶跟踪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介绍了四种典型类型车载过顶跟踪遥感天线基本原理和代表产品,归纳总结了各个类型产品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对比;针对未来低轨卫星数据接收天线在高机动性能和Ka频段宽带高速数传数据接收等方面提出的新需求,研究了车载低轨卫星数据接收与跟踪天线的多频段馈源设计、高指向跟踪、高精度面板设计制造和一键“展开/收藏”控制等技术和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车载低轨卫星数据接收与跟踪天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机载卫星通信天线采用步进跟踪方法是为了解决单脉冲跟踪天线网络复杂和校相不稳,以及程引时惯导漂移导致天线指向偏差等问题而设计的;机载卫星通信天线步进跟踪方法是在程序引导基础上的步进跟踪,即伺服控制系统根据惯导、星位和飞机经纬度计算天线指向,并叠加步进跟踪以保证天线精确跟踪卫星。由于步进跟踪是时段控制,天线跟踪精度不高,一般能达到1/6半功率波束宽度以上精度。实际使用中,当机载存在惯导较大漂移时天线仍能长时间稳定跟踪卫星,这说明机载卫星通信天线程引基础上的步进跟踪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由于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车载站在通信过程中是运动的,因此存在卫星功率有限、传输高速业务与移动站低天线增益之间的矛盾;系统有时是在非高斯信道中工作的,电波传播情况复杂;地面终端的天线时刻对准所使用的卫星。对如何利用有限的卫星功率条件,在地面终端的快速移动中,实时传输宽带多媒体业务,涉及卫星的带宽和功率、移动终端能力、天线伺服跟踪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船载卫星通信自动跟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该系统采用的是捷联式的有源稳定跟踪平台,特点在于利用圆锥扫描实现天线姿态稳定跟踪,降低了系统对天线稳定平台的精度要求,使得系统可选用廉价的低精度微机械惯性传感器,降低了系统成本。该系统应用于船载卫星地球站,可满足海上卫星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车载卫星天线系统车载卫星天线系统是车载的单向通信或双向通信的卫星通信天线,可与单颗或多颗Ku频段卫星通信的车载天线系统。在运动中接收卫星信号的车载天线为“动中通”;在静止状态自动寻星,接收卫星信号的车载天线为“静中通”。  相似文献   

9.
TCM2电子罗盘在移动卫星通信车天线伺服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钢 《电子工程师》2003,29(8):43-44,47
车载移动式卫星通信天线的伺服控制与固定卫星地面站天线伺服控制具有不同特点。电子罗盘是移动卫星通信车伺服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TCM2电子罗盘在移动卫星通信车天线伺服控制中的作用、使用电子罗盘计算对准卫星时方位角的方法以及电子罗盘校准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多板天线“动中通”跟踪测角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技术是低轮廓"动中通"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研究了多板天线"动中通"系统的跟踪方案,并针对低轮廓"动中通"跟踪过程中如何获取天线指向相对于卫星方向的偏差角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一维机扫一维电扫的多板天线"动中通"系统的方位、俯仰跟踪测角算法,解决了系统的跟踪测角问题,为实现低轮廓低成本"动中通"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