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家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企业信息化和ERP领域著名专家陈启申:ERP领域著名专家、主要著作《制造资源计划MRPII基础》和《供需链管理和ERP》金达仁:ERP领域著名专家杨景宜:企业信息化领域资深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史文月:ERP、供需链管理领域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2.
《数码世界》2003,(8):48-48
潘家轺:陈启申:金达仁:杨景宜:史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企业信息化和ERP领域名专家ERP领域名专家、主要作《制造资源计划MRPII基础》和《供需链管理和ERP》ERP领域名专家企业信息化领域资深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ERP、供需链管理领域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3.
作为汽车企业信息系统主体的制造资源计划MRP-Ⅱ/ERP系统应该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将供需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办公业务等功能全面集成,形成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汽车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流程管理紧密结合,有效加强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存在中心化结构特有的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工控安全、信息泄露等固有的痛点问题。针对当前ERP系统暴露的问题,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公开透明、可信数据库、可追溯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现代企业管理ERP系统框架模型。重点解决企业生产与管理流程中的数据可信和高效协同问题,并引入区块链的激励机制,利用Token强化协同管理,提高效率,为企业效绩评估与考核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芸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7):1091-1092,1095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系统的实施技术体现在信息系统集成的性能上。实现企业各种功能的集成,充分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是现代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再结合的过程;支持供需链上各环节的管理;支持远程通信、Web/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ee、Ebusiness)、电子数据交换(EDI);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ERP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方面.ERP是由美国Gartner公司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ERP管理思想集中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同时也吸纳了准时生产、精良生产、并行工程以及敏捷制造等先进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企业资源计划的基本思想与分析面向供需链的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供需链的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及其战略作用,为企业实施资源计划和管理系统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PDM和ERP进行系统集成应用,对于有效缩短产品形成周期、加速产品设计到制造的转化,促进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当前关系到企业核心能力的两个重要技术领域平台.PDM能够管理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和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它能帮助企业构造一个适合异构计算机运作环境的集成应用平台.ERP则是根据现代管理思想,对企业活动中和制造有关的所有资源和过程(包括产、供、销、人、财、物)进行统一的管理,在目标上充分体现对成本的控制、对质量的控制和对客户服务的管理,着眼于企业制造领域中连续的计算机化管理,主要用于生产制造阶段和后勤管理.虽然PDM和ERP在管理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同一产品的形成周期涉及PDM和ERP两个领域,所以,对PDM和ERP进行系统集成应用,对于有效缩短产品形成周期、加速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转化,促进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打破一个企业的四面墙,实现内外信息集成,管理整个供需链”的真实定义,不是真正的ERP。这种论点,会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在规划和选型上,误入歧途,不利于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打破一个企业的四面墙,实现内外信息集成,管理整个供需链”的真实定义.不是真正的ERP。这种论点.会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在规划和选型上.误入歧途.不利于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