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题材的小说《阿难》中随处可见与圣洁宗教氛围极不协调的世俗,小说中的多数人物似乎都具有着多重的身份,他们也是那样的极圣洁却又不可免俗,这些相对立的格调尤其明显地统一于主人公阿难身上。同时小说家似乎又有意于将情爱作为这些复杂而矛盾的因素的关涉点并与宗教一起成为小说中所营造的那种甚至于可令人窒息的现代人的孤单魂灵的赎救力量,但不管是宗教信仰抑或是爱的努力都无法达到拯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小说<圣洁百合)中威尔莫特一家四代人的生活和信仰状况,解读20世纪以来美国宗教出现的信仰危机、宗教世俗化、宗教私人化和邪教现象以及这些宗教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对人终极命运的极度关切,有比较浓厚的宗教情结.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在多种宗教色彩的相互渗透中,他试图从宗教的视野关照生命的本相.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40年代日常生活研究的提出,哲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了现实生活,然而现实生活总是有其自发的调节系统.宗教作为日常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一个重要维度,近年来它的调节作用日益被彰显出来.作为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对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有着多层面的关照.所以,宗教过去、现在、将来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取材于宗教的取经故事,因此作品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不足为奇的。其中,佛教、道教的影响尤为突出。在小说中,吴承恩对待二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既贬低道教,对佛教也是褒贬不一。这种情况可以从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窥其详情。  相似文献   

6.
武士道是日本武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伦理训条,它是一种精神文化,其心理学基础主要是佛教、儒家思想和神道教;它是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仁义又凶残,既礼仪又粗暴,既自尊又自卑。  相似文献   

7.
武士道是日本武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伦理训条,它是一种精神文化,其心理学基础主要是佛教、儒家思想和神道教;它是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仁义又凶残,既礼仪又粗暴,既自尊又自卑。  相似文献   

8.
小说《呼啸山庄》充分展现了艾米丽.勃朗特对宗教精髓的领悟与阐释。从宗教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并通过相应的例证分析了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特征和内涵,探讨了宗教背景对作者创造过程的影响以及作品中潜藏的宗教含义。  相似文献   

9.
《天堂消息》是戴维.洛奇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天主教小说。当时,面对宗教的种种桎梏,教徒的信仰逐渐产生危机,开始走向世俗生活。《天堂消息》也是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创作的转折点,对宗教表现出一种新的思考,更偏向于世俗化。文章将从亲情爱情等角度探讨小说如何表现从宗教桎梏走向世俗拯救。  相似文献   

10.
纳撒尼尔.霍桑擅长写宗教与罪恶题材小说,他的小说作品反映了他的宗教观和他对人性本质的理解。通过分析霍桑对《红字》中三位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以及他对小说中人物悲惨命运所持的模糊态度,阐述了霍桑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绪。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诗学和宗教哲学角度上探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史诗性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在辨析小说中卡拉马佐夫所代表的"偶合家庭"蕴含的意义和宗教引语开篇统领全文思想的基础上,分析构成小说主要情节的弑父神话、中心思想的基督教神话和主要主人公的伊万·卡拉马佐夫神话,还原作者的真实和小说传达的真正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小说不仅反映了浓厚的宗教思想和意味,更折射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和信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宗教小说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翻译中的文言与白话、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几对矛盾之尖锐复杂。分析这些矛盾,有助于理解托尔斯泰中国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宗教世俗化的趋势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走入人们视野。宗教世俗化是指由于人们对宗教观念和感情的逐步淡化,使得宗教活动范围减小、宗教的社会影响削弱以及宗教价值观念失落等的现象和发展趋势。作者以云南傣族社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世俗化为例,梳理宗教世俗化的出现背景、内涵表现,提出当前世俗化的表现为:"政教合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向"政教分离"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基本信念由"神性"中心向"人性"中心转换,组织观念由社会的宗教转变为个人的宗教,关注重点由"彼岸"转向"此世"。世俗化条件下宗教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可以分为悲观论派、乐观论派和中间派等三个理论派别。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宗教因素在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渗透,使得其众多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宗教浪漫特质及神秘理念。该文以作品《人树》、《沃斯》、《风暴眼》为例,通过对宗教因素在小说中的两种表现形态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作家本人的宗教背景如何被潜在地转换为写作中的审美取向与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六朝隋唐时期,佛教的信仰者和支持者是以门阀世族为中心的一个狭小的社会范围.但是到了宋代,随着佛教教义的简化,佛教修行法门的简便,以及其主张入世的精神,佛教风行于平民大众之中,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信仰的宗教,并对宋代民间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析霍桑小说《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形象。认为丁梅斯代尔是虚伪宗教的代言人,是圣人与罪人的结合体,是宗教和清教徒的法律毁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佛教"法螺图案"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宇 《饰》2006,(2):16-18
本文借助古代文学、历史、宗教的有关资料,对佛教“八吉祥”之一的“法螺”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从“释义”的角度力图将这一图形背后的世俗与宗教观念的来源,发展及寓意做一较为清晰地阐释。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宗教深入士人的思想,宗教形象转变为文艺形象,时代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共通之处使宗教更易为士人所接受。士人在创作侠义小说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对宗教的观念:关注社会政治,提倡自由实用,反思宗教狂热。  相似文献   

19.
斋,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所不同的是,它们又都具有各自特定的含义;宗教食物禁忌缘于原始时代,系统宗教几乎无不将食物禁忌当作它们诸多禁制中的主要内容。因此,一些食品在宗教饮食中也就具备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典小说《三遂平妖传》作为中国神怪小说的开山之作,历来学者均从神怪小说的观念或作者与文本的考证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从小说魔幻书写的背后论证了其现实主义色彩;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小说中所传达的宗教信息与生活信息论证了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