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纳米自组装技术,结合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反蛋白石结构Au/TiO_2阵列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手段对考察了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TiO_2阵列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特性和相互贯通的孔道结构,更有利于金纳米粒子的均匀分布和反应物质的传输,因此取得了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杨明波  代兵  陈健  唐双全 《铸造工程》2005,29(1):5-7,12
介绍了消失模铸造用模样材料的选择标准,比较和分析了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和可发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EPMMA)的性能特点,提出了选用这两种模样用原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沉积和粉末冶金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石墨烯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Ag-G),并对其微观结构、加工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G材料组织致密、均匀,退火态抗拉强度与断后伸长率分别达到128 MPa和12.1%。DC 25V/15A阻性负载条件下,与传统石墨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Ag-C)比较,Ag-G材料质量损耗、电弧参数及接触电阻均较Ag-C材料偏低,且电寿命为Ag-C材料的2.5倍左右。因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与电接触性能,Ag-G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替代传统Ag-C的新型电触头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沉积和粉末冶金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石墨烯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Ag-G),并对其微观结构、加工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G材料组织致密、均匀,退火态抗拉强度与断后伸长率分别达到128 MPa和12.1%。DC 25V/15A阻性负载条件下,与传统石墨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Ag-C)比较,Ag-G材料质量损耗、电弧参数及接触电阻均较Ag-C材料偏低,且电寿命为Ag-C材料的2.5倍左右。因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与电接触性能,Ag-G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替代传统Ag-C的新型电触头材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表征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结构及成分,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表征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水分散液的光学性能.光学性能分析表明:205~345nm激发下,rGO的发光主要集中在350~500nm的...  相似文献   

6.
纳米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许育东  刘宁  石敏  晁盛  陈名海 《硬质合金》2005,22(2):112-116
分析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组织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特别阐述了近年来纳米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指出了Ti(C,N)基金属陶瓷未来发展趋势是向超细晶粒(纳米结构化)方向和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可靠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工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是一种大塑形加工技术,可细化合金组织,改善性能,提高材料的成形性.本文概述ECAP法的基本原理、剪切模式与变形规律,分析摩擦因素对变形的影响,综述中国在ECAP合金组织、性能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聂宝鑫  李爱坤  陈赟 《贵金属》2018,39(S1):25-31
采用内氧化法生产不同成分的AgCuO(10)电接触材料,研究添加微量Ni、稀土和Sn对AgCuO(10)组织形貌、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接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元素均能起到细化氧化物颗粒的作用,其中Sn的作用最为明显;不同成分的AgCuO(10)材料均具备良好的冷加工性;Sn的添加能极大程度的提高AgCuO(10)的抗熔焊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研究在切割弱研磨性大理石铜基合金中分别添加石墨(C)和封接玻璃粉(BL)对胎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胎体材料的性能对金刚石工具切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然  何磊 《锻压技术》2021,46(2):87-93
冲压件生产中,开卷落料的矫直参数直接影响了板料面品质量和材料性能,进而影响成形性.为了确定可靠的矫直参数范围、保证开卷后板料的面品质量和材料性能,进而有效指导开卷落料生产,以机盖外板为例进行研究.所用材料为6000系AlSiMg合金,材料厚度为1mm,材料性能偏上限需求,通过调整矫直参数(矫直机入口高度)得到不同性能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MMA/TiO_2-SiO_2超疏水复合涂层。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成膜材料,SiO_2(14nm)和TiO_2(100nm)纳米粒子来构造粗糙度,用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FAS)修饰涂层的表面,所得涂层的水接触角(WCA)高达155o,且具有较好的透过率。通过接触角仪、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该涂层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涂层的疏水性能和透过率与PMMA,FAS和纳米颗粒的质量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制备了钛镁合金材料,与商用AZ91和AZ31镁合金材料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研究了其抗拉强度、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并对钛镁合金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钛镁合金材料室温抗拉强度为281.6 MPa,经200 h腐蚀后的抗拉强度为236.5 MPa;腐蚀速率为2.753×10~(-5)g/(cm~2·h);在250 N载荷作用下,磨损速率为0.052 mm~3/m;相组成主要为Mg、Al_3Ti和Mg_(17)Al_(12)。Al_3Ti相和Mg_(17)Al_(12)相的复合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钛镁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2O2S:Eu3+,Xn+(X为Mg、Si、Ti中的一种或两种),研究掺杂离子对Gd2O2S:Eu3+磷光体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没有改变Gd2O2S:Eu3+磷光体的晶体结构,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良好。同时,掺杂离子显著地延长发光材料Gd2O2S:Eu3+的余辉时间,并显示纯正的红色发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超级双相不锈钢Z6CNDU20-08M循环泵叶轮铸件缺陷补焊修复工艺,按照《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及建造》RCC-M S标准,对该静态铸造双相不锈钢叶轮从材料焊接性、力学性能、耐点蚀及缝隙腐蚀、耐晶间腐蚀等性能进行试验分析。通过选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匹配的焊接材料,确保补焊后的铁素体(α)-奥氏体(γ)双相钢组织相平衡,满足叶轮使用过程耐腐蚀性能及各项力学性能要求。结果表明,合理的焊接工艺确保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均满足标准和客户技术规范,为叶轮铸造缺陷修复补焊提供合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5.
鋁-铍基合金     
用彈性模数測定的刚度是現代結构材料的最重要的性能。另外,材料的彈性模数高并兼有高强度和小比重也很重要。最常用的工业金属(鋁、鎂、钛和以它們为基的合金以及钢)的单位彈性模数(模数值与密度之比)大約相同,即約为2500公斤/毫米~2/克/厘米~3。  相似文献   

16.
Fe-Si-Al系合金粉微波吸收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扁平化工艺以及绝缘包覆工艺对铁硅铝系软磁合金粉末进行改性。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颗粒形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球磨时间以及不同绝缘介质含量对于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单层吸波材料(含导电衬底)对电磁波的反射率公式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样品反射率的计算可知,球磨扁平化工艺以及绝缘包覆工艺可有效地改善铁硅铝金属粉末的微波吸收性能。经改性后的铁硅铝系软磁金属粉末在1.0~3.5 GHz频段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可应用于抗电磁干扰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利用湿化学法结合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尖晶石LiNi_(0.5)Mn_(1.5)O_4和掺杂Fe的LiNi_(0.45)Fe_(0.1)Mn_(1.45)O_4材料,从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充放电曲线特点、倍率性能等方面比较了掺杂Fe以后对材料的影响,并结合热重实验,通过测试失重量,进而分析了材料中的氧缺陷含量,推导出掺杂Fe的作用机理:尖晶石LiNi_(0.5)Mn_(1.5)O_4材料中掺杂Fe元素,能够使材料晶体中保持一定的氧缺陷,从而使得材料含有一定量的Mn~(3+),提高了材料充放电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Ti-Al、Ti-Cu层状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钛电极单一钛基体,对比研究其涂层电极与传统钛涂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差异,进行电极基体材料的导电性测试、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观察和线性伏安曲线(LSV)、循环伏安曲线(CV)等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钛-铝、钛-铜复合材料对基体材料进行改进,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并有效地提高了极板的电化学性.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O_2的表面修饰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热处理技术分别制备B2O3、CuO和FePO4包覆的LiMn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观形貌进行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以及电化学阻抗技术(EIS)分析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材料的电化学阻抗与Warburge阻抗值有所增大,但包覆能有效抑制正极材料LiMnO2在电化学过程中锰的溶解,改善和提高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电接触材料的电学、力学和加工性能等要求出发,介绍了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种类、特点、性能及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常用银基合金(Ag-Ni系、Ag-W系和Ag-RE系)和银基氧化物(Ag-ZnO、Ag-CuO和Ag-SnO2)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发展无公害环保型并能广泛适用的新型节银电接触材料,已成为目前银基电接触材料研究、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