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强 《建筑知识》2014,(4):12-13
互通立交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以及城市快速路,其对于交通流转换的能力不言而喻。本文就互通立交匝道设计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探析,主要对于匝道的端部设计和匝道中线偏移及其距离的确定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于传海 《四川建筑》2012,32(2):70-71
互通式立交是通过错层、分合流来实现不同方向车辆的快速转换。匝道是互通式立交的基本组成单元,线形设计的是否合理不仅对工程造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行车安全、舒适、美观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介绍了互通式立交匝道线形作为路线单元的规范采用、线形组合的适用条件,行车安全的探讨等,指出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秀莉 《山西建筑》2003,29(11):126-127
介绍了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布置形式和设计原则 ,阐述了匝道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 ,指出在立交桥匝道设计中 ,应统筹规划 ,把好设计的质量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叙述了作为上海市内环线中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漕溪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互通立交匝道桥梁结构的特点,介绍了互通立交匝道桥梁结构设计内容,以深圳市彩梅立交改造工程项目为例,针对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方面的结构优化设计要点,以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提高城市交通集散性能和市民出行质量,保证立交匝道桥梁等枢纽工程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花书军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1):122-123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深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在诸多基础设施中,高速公路与快速道路建设在发展进程方面较普通公路稍显不足,但近年来高速公路与快速道路发展较快,使得互通立体交叉的线性设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城市互通立交线形设计逐步投入应用,其内隐藏的安全隐患也逐步暴露,分析了安全隐患,探索了互通立交方案,对...  相似文献   

7.
张慧娟 《山西建筑》2015,(8):154-156
以北京上庄路南延道路设计项目与五环路相交节点为例,探讨了用地受限立交匝道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周边土地利用现状、预测节点交通量,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当用地条件受限时,在某个象限利用垂直空间设置匝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海静 《山西建筑》2009,35(9):289-290
针对互通立交设计中主线、匝道、被交路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如何做到平、纵面线形舒顺,横断面布置合理,相互之间配合协调作了探讨,主要从纵断面设计、各部分纵断面的设计顺序、超高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决了纵面线形舒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伍友云  汪爱兵 《国外建材科技》2004,25(2):103-105,116
结合实践经验,对互通式立交的有关细部要求和设计要点进行阐述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探讨最优化计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的特点与方法,拟定线形组合型式,建立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优化计算方法,并应用大型通用的辅助计算软件MATLAB优化工具箱里的优化函数,实现线形参数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文中结合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线形设计的理解,从独立线形单元的分项指标检验、组合线形单元的联合指标检验、整条匝道的整体线形指标检验3个方面总结论述,并重点就匝道的整体指标检验,提出减(加)速曲线检验方法,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饶波 《中国市政工程》2011,(3):18-19,22
简单介绍了曲线梁桥的特点。结合某匝道桥设计,采用有限元实体单元进行初步设计计算,列出了恒载、汽车活载、温度梯度、整体温差以及支座沉降内力组合下,各荷载及其组合对支座反力和弯矩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产生梁端内侧支座脱空和梁体发生横向爬移的原因。给出了采取预偏心和墩梁固结优化设计后的支座反力和弯矩,2项措施能有效解决曲线梁支座脱空情况。以空间梁单元的方法对实体单元计算结果进行校核,结果显示计算可靠。  相似文献   

13.
互通式立交是重要的道路基础设施,在路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立交的型式选择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针对杭州市滨江二路、上海市徐泾中路、晋江市晋新路七一路、深圳市龙坪路丹梓西路等4座立交实例,分析了如何选择较为合适的立交方案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互通立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数据繁琐、计算量大,在满足国家规范标准的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征收状况、交通流量、立交选型、附属设施及细部衔接等问题。匝道连接部纵坡接线设计是互通立交中的重要环节,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的接线方式较为多样。通过近几年的互通立交设计工作,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一环节多种接线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研究,分析优缺点,供广大立交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4×20m一联高速互通立交桥匝道纠偏复位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互通立交桥匝道自身结构特点及梁下空间,设计了两类纠偏复位体系及顶升、滑移千斤顶同步系统,利用顶推千斤顶提供主动纠偏力,驱动梁体滑移,实现梁体横向纠偏复位。其中重点介绍了纠偏复位方案的关键设计要点及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表明设计合理,施工经济便捷,达到了预期的工程效果,对同类工程具有可借鉴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立交的设计标准与用地规模始终是1对矛盾体。国家建设部最新颁布的C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其中立交设计的多项技术标准的要求在现行CJJ 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鉴于以上2部规范同时在市政设计中使用,针对城市立交设计匝道缓和曲线长度的选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互通式立交设计规范中并未明确匝道鼻端纵坡的计算方法,因此结合湖北省武汉市墨水湖立交的计算实例,总结归纳了平均纵坡法、合成坡度法、纵坡推算法、瞬时纵坡法4种计算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现行的以设计运行速度为依据的公路线形设计,针对不同路段分析了对运行速度的预算方法及评定标准,并对运行速度安全性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行车理论的不断进步,道路设计更加的多元化,简单地考虑车量以及行车速度的设计理论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道路线形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