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大潮将我们每个人都推向了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畅销书《数字化生存》对此有精彩的描绘),数字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不管你是有意识或无意识。自愿与不自愿,现在都得同数字打交道。数字音响、数字电视、VCD作为数字先锋具有挡不住的诱惑。进入九七,另一个新成员——数字照相机将成为新宠,作为传统相机的数字化产物,进入大众生活,数字相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依然是挡不住的诱惑。数字照相  相似文献   

2.
从比尔·盖茨提出“数字时代”的概念以来,数字化的产品如潮水般涌来,数字电话、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数字……好象什么东西离开数字就落后的一样.虽然事情并不是怎么绝对,但是,数字化产品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确实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事实.不能不信,数字手机与模拟手机,使用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3.
《数码精品世界》2007,(10):126-127
“高清”是近期热门话题,归根结底,高清节目是数字节目的一种,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制作、传播、播放的新一代电视系统的一部分,那么,何谓数字电视,数字视频信号和传统模拟视频信号有什么区别,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数字电视,走近数字电视机顶盒。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我国数字应用技术获重大突破据《中国电子报》报导海信集团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这套由Ku波段微型天线及数字接收机(机顶盒)组成的接收系统是我国数字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面对数字化浪潮,我国已有2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采用数字压缩技术上卫星播出,有...  相似文献   

5.
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宣布将于2015年停止电视无线广播的传送,将来电视的数字化必然是趋势。当前我国正积极开展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工作,相关工作已经开始得以展开。而作为数字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载体。HFC网络必须根据广播电子数字化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适当的扩充和改造。另外,确保数字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和传输稳定性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从当前HFC数字网络传输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传输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数字电视的传输稳定性以及传输质量受到影响,这对数字电视市场的拓展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当前数字电视HFC网络传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数字电视网络传输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保证HFC网络传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继成 《电脑》2005,(7):74-77
在北京地区,数字电视与数字广播频道都已陆续开始了试播内容,粗略的算了一下现在大概已有不下10个台的数字电视与数字广播节目。北京的传媒产业也因此而开始步入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数字节目能为家用接收终端提供更高的清晰度、画面质量、更好的声响效果,以及超强的交互性等诸多优势;而对于移动接收终端而言,数字节目的推出更加的意味非凡,它几乎可以不用考虑移动速度对节目接收质量的影响(机场高速上,超过100km/h时看数字电视也丝毫感觉不出信号变差),这为国内汽车音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高清晰数字电视正在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这将引起一场“数字化家庭”的革命。高清晰数字电视的接口技术标准也是整个高清晰数字电视标准的重要部分。日立、松下等7家公司成立了HDMI(High—definition Digital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数字多媒体接口)组织,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字视频膺频传输标准,用于传输未经压缩的数字音视频信号。文中简要介绍了HDMI的技术规范,分析了它与DVI接口相比的优势,讨论了基于HDMI接口的HD-JPEG显示技术。  相似文献   

8.
短信拜年与包饺子、放鞭炮、看春晚并列为春节四大主题,而且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加之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数字摄像融入节日,数字化春节已成为现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前言自1958年以来,电视在中国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无线到有线,发展迅速。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依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2003年实现我国数字电视卫星直播,2005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随着2003年9月1日在北京开展了数字电视的试播,模拟电视逐步转变成数字电视的程序已经启动,数字电视正逐渐从超前消费转变为了时尚消费。下文将浅析什么是数字电视以及机顶盒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电脑时空》2008,(5):100-101
在整个家电市场高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高清”已不是再是个陌生字眼。数字高清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数字高清概念的出现,主要是对应以往清晰度稍差的模拟视频。细节不说,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数字电视的图像清晰而稳定,在覆盖区域内图像质量不会因信号传输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在信号传输整个过程中外界的噪声干扰都不会影响视频画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字电视的嬗变,历经了"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的热身阶段,如今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2004年可以说是彩电即将到来的"数字年"。按照广电总局发布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的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和部分地级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将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0年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卫星、有线传输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接收机得到普及;2015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完成模拟…  相似文献   

12.
引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有线宽带网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机会。电视数字化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推动着市场的发展。数字电视的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全球的互动式数字电视业务正在各地迅速普及。   三月的北京,寒意还为褪尽,而 2001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却给我们带来了春意,是否也预示着一个新的产业在悄悄的崛起。此次展会中,新型技术层出不穷,是新技术被转换成经济效益的典范,其中尤以数字电视为人瞩目。 新兴产业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信息交…  相似文献   

13.
《个人电脑》2004,10(2):67-67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生活”已经不再只是人们憧憬的美丽梦想,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产品进入了我们的家庭,不仅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PCR),MP3,PDA等消费电子交得日益普及,而且DVD播放机,数字电视(DTV),个人数字录像机(PVR),数字机顶盒等家电设备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  相似文献   

14.
遍布小区的安防系统、ADSL宽带接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电视、智能化的社区服务系统,远程遥控、VOD点播、一卡通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图书……,这一切都来了.数字社区带来了数字化生存。  相似文献   

15.
数字原住民,意为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小儿四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已经能娴熟地摆弄数字电视(机顶盒),能够独立操作DVD;他为手机  相似文献   

16.
数字原住民,意为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小儿四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已经能娴熟地摆弄数字电视(机顶盒),能够独立操作DVD;他为手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当前,我们正走向数字化、高端化的新兴时代。为了满足千家万户对于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本文将针对数字电视信号质量的监测进行分析,通过令数字电视的接收信号电平值下降、熟悉掌握数字监控系统的信号处理方式以及了解数字化信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法,从根本和客观上解决数字电视信号质量监测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电视广播也将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他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分别制定出了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方案和产业目标。数字电视被各国视为新世纪的战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数字电视成为近两年最热门话题之一。各种媒体在炒作,各彩电厂家也在宣传,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数字电视,以及数字电视何时能进入中国老百姓的家庭。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电视机生产商都研制过数字电视机,并做了一些样机,但真正的第一代数字电视机则是在1999年1月 7 8至10日举行的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览会(CES)上才亮相。在这次展览会上,康家集团与索尼、松下、东芝、飞利浦等彩电巨头同场较技,展示了第一代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HDTV)T3298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最近我国的彩电厂家都在宣传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办公自动化》2006,(14):24-27
数字娱乐催熟数字家庭新时代 从IPTV到数字电视,从网络游戏到3C融合……. 数字化的娱乐,可谓是当今时尚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并成为他们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字娱乐已经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