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a-2.5W合金晶粒细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合金的金相组织,研究了变形程度、退火工艺和原始晶粒尺寸对Ta-2.5W合金晶粒大小的影响,提出了Ta-2.5W合金晶粒细化措施:原始晶粒尺寸对Ta-2.5W合金冷变形-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影响显著,采用大变形程度的开坯加工,充分破碎电子束熔炼产生的粗大晶粒,有利于最终得到晶粒细小的制品;在相同的退火工艺下(1400℃×30 min),当冷摆辗变形程度从55%增大到80%时,再结晶晶粒大小基本保持不变;认为在总变形程度不变情况下,采用增加变形及再结晶退火道次的方式有利于细化晶粒;适当提高再结晶退火温度和减少保温时间,有利于细化再结晶晶粒;通过控制原始晶粒尺寸、冷变形程度、退火温度等因素,平均晶粒尺寸3-5 mm的Ta-2.5W合金铸态组织可以细化到20-40μm。  相似文献   

2.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低碳钢Q235的双道次压缩试验,确定了该钢静态再结晶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大变形量下,即使变形温度较低(850~800℃),应变速率较高时,静态再结晶的速度仍然很快.通过静态再结晶可以将奥氏体晶粒尺寸细化至10~20μm.  相似文献   

3.
400MPa级细晶粒螺纹钢筋的生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工艺设备,以20MnSi坯料为母材,通过调整化学成分,修改精轧孔型设计参数,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成功地生产铁素体晶粒尺寸在5~10μm的400 MPa级细晶粒钢筋。  相似文献   

4.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变形试验机,对高温轴承钢G80T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相关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钢在1 050℃下以10s-1的变形速率进行0%~70%的不同形变量的单道次压缩,研究了不同形变量下热变形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硬度。结果表明:当形变量在20%时,无动态再结晶发生;当形变量达到40%时,热变形组织出现了部分的再结晶晶粒;随着形变量的进一步加大,再结晶晶粒数目增多,形变量达到60%后,形变组织形成了平均晶粒尺寸为2.8μm的完全再结晶组织。同时由于形变和晶粒尺寸大幅度细化,钢中的碳化物也随着形变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少。通过对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软化行为的分析,认为该钢的再结晶属于动态再结晶;在1 050℃进行60%的形变可以实现该钢的完全动态再结晶,将平均晶粒尺寸从原始的22μm细化到2.8μm,同时将钢的硬度从820 HV提高到895 HV。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是细化高温轴承钢G80T晶粒尺寸和提高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入微合金元素Nb,发挥其在高温变形时推迟奥氏体的再结晶时间,提高奥氏体再结晶温度的作用,轧制工艺上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能有效提高Q345系列钢板的强韧性。采用再结晶控制轧制及非再结晶控制轧制等方法来控制钢板晶粒尺寸,细化晶粒,发挥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的作用,可以降低钢板的韧脆转变温度。试验结果显示,在钢中加入微合金元素Nb后,通过控制轧制控冷工艺,提高了Q345系列中厚钢板的强度,特别是50%FTT达到-73℃,与Q345B钢板相比降低了48℃。  相似文献   

6.
1950年代,Hall-Petch提出了晶粒尺寸和屈服强度关系。世界上目前生产的低碳钢,铁素体晶粒度一般为ASTMNo.8~9级,即晶粒尺寸相当于14~20μm,根据Hall-Petch公式,现在大量生产的碳素结构钢,只要把晶粒细化到小于5μm,其强度就可以由200MPa增强到400MPa以上。把低合金钢晶粒细化至2μm左右,强度可增强到800MPa以上。线材超细晶钢的核心技术:利用大变形量细化加热后的粗大奥氏体晶粒;防止大变形量后晶粒再长大,轧制过程中通过快速穿水冷却,防止轧制升温(线材精轧  相似文献   

7.
板条马氏体大变形轧制工艺的晶粒细化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采用板条马氏体大变形轧制工艺制备超细晶钢板时的显微组织演变过程及其晶粒细化机制。结果表明,该工艺包含3个具有不同晶粒细化机制的工艺过程:①轧前预淬火 回火使原始奥氏体晶粒分裂为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板条晶内部含有大量吸附着碳原子的位错;②大变形轧制细化、破碎板条马氏体,并进一步增加了组织中的位错密度;③在轧后再结晶退火时,基体中的高密度位错提供了超常的驱动力,使再结晶晶核尺寸小于1μm,400℃和500℃退火后钢板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2nm和316nm。  相似文献   

8.
含硼微合金钢奥氏体热变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新  邓宁  洪杰  汪凌云 《特殊钢》2005,26(1):16-18
采用单道次压缩实验方法,通过Gleeb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成分(%)为:0.05C,1.57Mn,0。50Cu,0.05Nb,0.014H,0.0012B微合金化钢进行800~1100℃应力.应变曲线和再结晶组织演变的试验研究,建立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和晶粒尺寸模型。得出降低变形温度或提高变形速率可明显细化该微合金化钢的晶粒。  相似文献   

9.
低碳钢Q235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与动态相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成分为0.18C-0.22Si-0.60Mn(质量分数)的低碳钢在1 100~750 ℃之间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及动态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此钢奥氏体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条件及完全动态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计算表明,在奥氏体低温区大变形以致使奥氏体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时,可得到6~9 μm 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在Ae3以下,变形可以引发动态相变.但奥氏体快速冷却明显推迟了动态相变的发生.与相同温度下单一奥氏体变形相比,有动态相变发生时应力值不增加或降低,其降低程度随变形温度的下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Nb微合金化高碳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上模拟了加热温度、变形温度和冷却速度对含Nb和不含Nb高碳钢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71%c钢含0.031%Nb时,原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减少30μm左右,再加热粗化温度由1050℃提高至1175℃以上,变形奥氏体再结晶温度由800℃提高到90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控轧控冷工艺的发展历史、工艺原理以及控轧控冷工艺和常规轧制在改善钢材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方面的对比情况,说明了采用控轧控冷技术是生产高性能钢材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技术特点及其在邯钢连轧棒材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钢筋的控轧控冷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做了对比分析,根据现场数据计算分析了控轧控冷工艺的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控制轧制工艺可节约加热炉能源,采用控制冷却工艺可节约热处理能源。控轧与控冷相结合不但可实现节能,还可大幅度提高钢材综合力学性能,减少氧化烧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控轧控冷工艺对HQ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HQ钢的控轧控冷实验表明,典型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终轧温度、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钢材的组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各参数的合理组合,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又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15.
400 MPa级C-Mn钢控轧控冷生产过程组织-性能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云波  刘相华  王国栋 《钢铁》2003,38(2):46-50
建立了C-Mn钢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生产中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预测的物理冶金模型,模型包括加热、再结晶、相变和力学性能四部分,分别描述了带热轧及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冶金现象,根据现场数据,计算了轧制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再结晶分数的演变,预测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连续冷却转变各相的体积分数和铁素体的晶粒尺寸等显微组织参数和相关的力学性能,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重点研究了终轧温度、冷却速度以及吐丝温度对82B盘条时效性能的影响,旨在得到缩短82B盘条生产时效时间的热轧工艺。  相似文献   

17.
HSLA钢板控轧控冷生产中组织性能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SLA钢板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生产中,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预测模型。模型包括再结晶,析出,相变和力学性能四个子模型,分别考虑了发生在控轧控冷过程中的各种冶金学现象。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两种Nb-Ti-V钢的控轧控冷实验所测得的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8.
控轧技术在H型钢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健清  吴结才 《钢铁》2003,38(3):21-24
根据钢板的控轧经验,结合H型钢轧制的特点分析控轧在轧制中运用的具体问题,制定H型钢控轧工艺方案。介绍了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通过实例论述其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对重点编程方法和硬件结构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高速线材控制冷却的原理与工艺要求,分析了延迟型控制冷却工艺的设计思路,该设计思路同时适用于大盘卷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