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孝福 《不锈》2007,(1):13-18
奥氏体不锈钢的高强度、加工硬化能力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对许多结构和金属成型用途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在中板热轧过程中,称之为边部折皱的表面缺陷沿轧制方向出现,是由于不锈钢中板边部产生的折叠造成的(图1)。实际上,该缺陷主要成因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板坯边部的凸肚变形使板坯上下表面折叠造成的。当对表面质量要求特别严格时,需对有边部折皱的边部进行切边处理,这将使收得率显著降低。因此,为了精确预测和控制热轧中板轧制过程中的中板边部热形变行为,确保中板边部的高质量,许多轧钢厂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一直热心于该缺陷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HY440C不锈钢的特点、"河冶品牌"HY440C不锈钢热轧扁钢的生产工艺,分析了HY440C不锈钢轧制过程中产生表面缺陷、裂纹等缺陷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Q355C热轧带钢过程中,发现带钢表面频繁出现翘皮缺陷。为此,对存在翘曲缺陷的带钢进行了金相和气体检测,对再热处理的连铸坯进行了热酸侵蚀检测和裂纹分析。本文从炼钢工序、精炼工序、连铸工序、热轧工序以及连铸坯进入加热炉的温度等方面分析了带钢产生翘皮的原因,结果表明Q355C热轧带钢翘皮的产生与钢中氮元素含量过高、入加热炉板坯温度过低有关。通过优化转炉装料制度、调整转炉底吹模式、提高转炉终点碳元素含量和温度、优化LF埋弧冶炼效果、钢包长水口吹氩保护浇注和提高连铸坯入加热炉温度等手段,使翘皮缺陷基本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缺陷的形状、颜色、触感等多个角度入手,按照热轧、酸连扎、退火的顺序详细介绍了热轧后、酸轧后、退火后柳叶状氧化铁皮的缺陷特征;为了确保缺陷形貌演变准确,利用表面检测设备对柳叶状铁皮进行各个工序的追踪,利用电镜设备对各个位置的铁皮进行光谱成分分析,精准推断出了柳叶状氧化铁皮缺陷的形貌演变。使用显微镜观察铁皮缺陷的微观形貌,从形成机理上确定铁皮缺陷的产生原因,并依据以往的生产经验从热轧和酸连轧工序入手确定柳叶状铁皮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日前,太钢公司产249.98吨核安全二、三级压力容器低碳、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即将启程运往巴基斯坦,这批不锈钢热轧中板将被用于巴基斯坦核电工程项目。这是该公司不锈钢热轧中板首次应用于国外核电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6.
石旭麟  张有余 《甘肃冶金》2009,31(3):4-5,28
边损是不锈钢热轧黑卷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通过统计、分析边损产生原因,制订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优化铁索体不锈钢加热温度、在炉时间和出炉温度等热轧工艺制度,以降低边损质量缺陷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边损缺陷数量由2006年的1909.630t减少至113.431t,减少1796.199t,边损缺陷比例由1.469下降至0.050%,下降幅度为96.58%。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强镀锌板表面发麻缺陷问题,从全流程分析角度,探讨引起此缺陷的根本原因。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发麻原因在于锌层表面厚度不均匀、粗糙度差异明显以及镀锌板表面存在较多的表层裂纹。跟踪分析发现该表层裂纹主要产生在冷轧工序,结合钢种的热轧微观组织特点,提出形成表层裂纹的机理在于热轧钢板在轧制过程中抗开裂能力较弱,导致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形成 10 μm 的表层裂纹。结合 CCT 曲线的模拟分析发现,控制热轧钢板表层微观组织状态可以明显抑制高强镀锌板表面发麻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热轧盘条表面结疤是盘条表面缺陷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盘条在下游工序加工的生产效率和成材率.对热轧盘条常见的不同类型表面结疤进行了归类与分析,从连铸和轧制工艺的角度,追溯了盘条表面结疤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F带钢退火后表面出现的条状白斑缺陷、位置分布、缺陷部位,对缺陷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合各工序跟踪及工艺条件状况,认为IF带钢表面白斑缺陷产生源头为热轧工序的氧化铁皮压入,确定了该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增开机架间冷却水的改进措施,杜绝了IF钢白斑缺陷在生产过程中的出现,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新刚 《山西冶金》2009,32(1):57-58
通过对430不锈钢热轧卷表面粗糙度不均匀产生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对430不锈钢热轧工艺进行了试验改进,解决了热轧过程中轧辊黏结问题,消除了430表面粗糙度不均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传合  韩山 《铝加工》1996,19(6):9-11
在用铁模铸造的锭坯直接进行热轧时,铝板的起皮缺陷占废品的较大比例。铸造时铸锭产生的表面裂纹以及热轧过程产生的热轧裂纹,是引起铝板起皮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对裂纹造成起皮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生产实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冷轧带钢的质量异议绝大多数都是表面缺陷问题,冷轧带钢表面缺陷形态千变万化,产生原因错综复杂。炼钢、热轧、冷轧之间各工序都可直接或间接造成裂纹或类似裂纹缺陷的产生。本文对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冷轧厂低碳铝镇静钢的裂纹缺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各工序只有正确识别各种缺陷,加强对缺陷的检测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连铸板坯轧制中板的表面缺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亚飞 《钢铁》1998,33(8):27-30
对连铸板坯轧制中板表面缺限进行了分析,根据产生原因可分为有含有非金属夹杂的气囊表面缺陷;不含有非金属夹杂的气囊表面缺陷;由气泡产生的“雨点”状表面缺陷;“鱼鳞”状表面缺陷,“山水画”状表面缺陷,另外,对产生这些表面缺限原因初步分析,探讨后提出了改进措施,从而为现场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Φ65mm的316L(00Cr17Ni12Mo2)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棒材酸洗后表面出现黑带缺陷现象,采用化学成分分析、表面粗糙度分析和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316L热轧棒材表面黑带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黑带呈直条状分布在棒材纵向截面上,316L圆棒材表面出现黑带缺陷是由于在黑带区域晶界析出Cr23C6型碳化物产生贫铬区造成晶界腐蚀所致,所以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角部渗碳造成的,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不锈热轧厂提出不锈中板创国际一流的目标,为此必须提高不锈钢表面I组率,而精整工序翻板机对钢板造成的划伤现象日益突出。受原设计结构的限制,在工作过程中整块钢板与翻钢机翻爪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相对滑动,而翻爪的接触面比较粗糙,接触面积小,对钢板表面造成了不同程度划伤,直接影响了中板的表面I组率。鉴于此,有必要对翻爪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6.
对唐钢不锈钢公司1580生产线热轧带钢表面麻点状缺陷进行了分析。结合产线特点,从改善轧辊氧化膜剥落和产生三次氧化铁皮的条件入手,制定了详细的改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热轧带钢表面麻点缺陷,满足了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穿后毛管或荒管在热轧定径过程中,由于定径工序相关参数不符合工艺要求,致使毛管头部外表面纵向780mm处产生一种类似于月牙形的凹坑缺陷。通过分析凹坑缺陷的产生原因,结合现场实践,采取减小定径辊辊缝,提高装配质量,严格控制定径工序总减径率和终轧温度,定期修复定径机标高等措施,消除了毛管的凹坑缺陷,为后续变形的冷加工提供了合格的毛管,有效提高了产品一次成材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表面有缺陷的热轧卷板在冷轧过程中产生的断带缺陷的形貌。分析对比了钢种基体与缺陷处的化学成分,认为导致冷轧断带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炼钢工序卷入的保护渣,二是热轧工序压入的氧化铁皮。同时分析了裂纹扩展机理。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太原钢铁公司是我国生产不锈钢最大的厂家,产值约占全公司的33.7%(1989年实际)。为保证不锈钢材的产品质量,采用了不锈钢热轧坯剥皮修磨工艺。本文探讨并建议将热轧不锈钢剥下的废料——不锈钢末回收代替部分返回料,以降低不锈钢成本。 一、问题的提出 不锈钢热轧钢坯(包括连铸坯)表面的裂纹、结疤和翻皮等表面缺陷,特别是裂纹的缺陷具有扩展性。所以必须全部清理掉钢坯表面的裂纹、结疤、翻皮、结渣缺陷,以保  相似文献   

20.
用于冷轧原料的201奥氏体不锈钢,冷轧后在边部30 mm以内位置出现起皮缺陷,查看固溶钢带对应位置,发现有边鳞缺陷。试验及大量生产实绩表明,钢坯上表面角部存在有裂纹、气孔等缺陷,轧制未彻底愈合,易产生边鳞缺陷;热轧现行的加热制度不合理,是此次边鳞缺陷发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粗轧机立辊侧压下量小,不足以影响到钢带的边部质量,边鳞缺陷的发生与粗轧立辊侧压无关。找出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指导生产中降低钢带表面边部"鳞折"类缺陷发生,使产品符合冷轧及后续加工的表面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