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Solar Ark 3.0”为例,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七个阶段和建筑构件系统两个维度出发,阐述零碳建筑控碳技术与设计方法,通过计算验证可以九年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2.
吕正东 《城市建筑》2023,(17):182-185+201
“十四五”规划从国家层面上对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作了明确规划和严格部署,是我国碳达峰的窗口期。在双碳背景下,关于绿色建筑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与双碳目标密不可分。绿色建筑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助力,因此新时期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三大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探索平台化、定制化、网络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新型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研究角度出发,以C-House项目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各阶段"低碳"和"负碳"相结合的工程"控碳"技术要点和方法,实现由建筑设计为先导,优化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全过程精细化控碳管理目标,为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在应对气候变化、支撑我国“双碳”目标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公园碳源及碳汇要素分析入手,分析全生命期零碳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以葛沽镇双碳主题公园为例,围绕游客对“碳”的体验感、互动性、启发性,分别从动线布局及零碳体验等方面,构建公园全生命期零碳设计策略,形成“寻碳之旅”、“动态探索”及“碳惠未来”的设计路线,以期为相关零碳公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界承诺,及建筑节能的目的,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出发,通过介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绿色建筑与“双碳”实现的关系;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提出绿色建筑发展需宏观政策支持、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的建筑节能实现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能为绿色建筑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极端天气导致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采取有效的节能减碳措施以抑制全球气温升高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所以建筑业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对建筑工程碳排放的碳源分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各环节提出建筑低碳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变得严峻,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甚至全世界在发展中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建筑行业作为直接或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对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优化升级直接决定了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在城市与建筑发展领域所取得的进展,随后通过国内、国际的相关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在“双碳”背景导向下建筑设计如何与城市相结合,并尝试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利用的目标和导向下,实现“双碳”目标可持续性发展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构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全生命期BIM技术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和推广。基于该项目工程实践,分析建筑全生命期BIM技术的应用重点,阐述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期项目筹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运维管理等各阶段的主要做法和具体应用,以期为类似复杂项目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资源问题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建筑、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理念在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也成了关键因素,基于双碳背景对乡村公共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因双碳背景下国家强调采取生态科学的设计方法,减少建筑的碳排放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故主要从研究生态理念在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应用途径,以沂山美术馆建筑生态概念设计为例探讨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王鑫  张鹏飞 《绿色建筑》2022,(3):16-18+31
在我国“3060”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筑业对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建筑新型能源形态将加速业态升级。同时,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在碳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生态金融资源。通过对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和碳可用技术规划,形成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碳金融资产,打通建筑在运营阶段绿色循环经济资金成本的瓶颈。通过企业碳生态公益责任 ESG 模式,在新建筑和旧建筑改造及运营中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及零碳建筑,在协助企业碳建设达到收支平衡的同时,助力我国尽早完成建筑领域碳中和目标,赋能全局双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是能耗大户,无论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绿色建筑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制造+建造”模式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实现与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4.0以智能制造的特征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PC构件的全生命周期涵盖PC构件设计、生产、存储、运输及现场安装5个阶段,其质量管控技术综合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更智能的产业被融入传统的工业生产周期过程,从而突出表现在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售后等阶段的更加标准化、集成化与规模化。  相似文献   

12.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高校建设与低碳理念的融合是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目前,针对高校全生命周期的减碳效果的量化方法和案例仍较少。以广州某高校为案例,通过将实际工程状况与基准线相对比的方法,从建筑、交通、废弃物、水资源、绿地、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对该工程全生命期的减碳率进行核算。结果显示,对于高校,建筑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也是减碳的重点工作。研究为高校全生命期减碳率的计算提供了方法,量化了实际高校工程节能方案的减碳效果,可为制定高校建设的碳排放下降量等相关指标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郑东 《居业》2023,(3):118-120
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碳排放建筑行业的国家,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本文简要阐述了双碳目标以及双碳战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建筑方面的技术应用。同时,对我国未来的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人们营造更健康幸福的生存家园。  相似文献   

14.
高岩  贺艳 《建筑》2022,(1):35-36
建筑行业承载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占比28.3%,建筑运行阶段占比21.9%。运行阶段能耗基本用于建筑本体、供能、用能组成的建筑能源系统。可见,如何使建筑能源系统低碳发展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阶段是建筑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这两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减碳措施。经调研分析发现:钢材、水泥和铝材,三者合计的能耗及碳排放占整个建材生产阶段的比值分别达到95.5%和98.9%,这与它们的高能耗的生产工艺和用量有密切联系,可通过降低水泥用量或优化水泥生产工艺以及推进木质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来实现建材生产阶段的节能、降碳。直接与间接碳排放构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体,降碳举措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升建筑本体节能、实现建筑全面电气化和减少高碳排的生活习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项目组在五粮液门户区概念方案设计中对蓝绿藻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探索。在“双碳”背景下,蓝绿藻因其突出的造氧和固碳能力,在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项目具体情况的分析与研判,结合行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分析,项目组设计了分布式蓝绿藻“阳伞”景观装置系统,探索了蓝绿藻在建筑领域减碳应用的有效路径,同时思考了利用设计手段最大限度地传播绿色“双碳”理念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双碳目标提出后,“碳中和”便成为建设行业重要的发展导向。文章针对产业园区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源头的分析,提出一种产业园区的零碳设计策略,并以唯石循环再生新材料产业园为例,从“规划、建筑、工艺、能源、数字协同”五个维度进行低碳设计和整体管控,实现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介绍绿色建筑和“双碳”目标的概念及其背景,分析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和方法,来实现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具体包括选材、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的绿色建筑策略和实践,以及如何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和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单波  高黎  李智  肖岩 《工业建筑》2015,(4):33-41,102
圆竹材因其特殊的外形和结构性不适应建筑工程的要求,因而在建筑结构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以我国丰富的毛竹作为结构材料,对其进行大量的材性试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合理选材,圆竹的基本力学指标高于TC13级针叶木材,可以作为结构材料使用。通过设计的几种圆竹构件和结构的金属连接件,基本实现了圆竹构件加工的标准化和施工的预制化。对2个圆竹墙体进行抗侧力试验,圆竹墙体的抗侧向承载能力约为同类型轻型木结构墙体的65%。对3个圆竹屋架进行了静载试验,屋架的极限承载力由变形控制,平均值为12.3 k N。根据试验结果和GB/T 50329—2002《木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造了一个约50 m2的圆竹预制房屋示范建筑,验证了圆竹预制房屋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碳排放已成为当前我国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气候适应性建筑由于其在应对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将是建筑领域面对碳中和任务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从气候适应性建筑的理念出发,提出碳中和作为气候适应性建筑平衡机制的约束条件,随后通过国际、国内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尝试归纳碳中和导向的气候适应性建筑在被动式设计、主动式设计和隐含碳设计等3个层面的关键要点,为我国今后的建筑设计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