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促进生态林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需要做好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探讨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特大型桥梁的建设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以马鞍山长江大桥为例,系统分析其安全预警管理机制中的一校一会一志制度、三阶段危险源辨识与防控和单元预警法,以期为特大型桥梁工程构建合理的安全预警管理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有害生物(pes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对植物而言,一切影响目标植物生长的生物均可称之为有害生物.概括起来,主要由病、虫、草三部分组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是防治有害生物的基础,也与我国植物保护工作中长期以来贯彻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相一致.关于有害生物的防控,当前国际上...  相似文献   

4.
浦东新区绿化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浦东新区绿化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的构建途径,提出了预警体系的指导思想、建设依据、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预警体系由决策指挥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操作实施体系组成.其中,决策指挥体系是整个体系的指挥中心,技术支撑体系主要承担科研攻关和技术储备、兼任决策层的顾问,操作实施体系是具体措施的主要应用和实施者,负责预警技术的推广、检疫、监测、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光伏建筑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雷电易损性及雷电危害途径分析,探究光伏电池板雷击感应高压与典型雷电流之间的关系,得出雷电流的幅值越大、雷电流陡度越大、倾斜角越大、距离越近,雷击产生的感应高压危害也越严重。将三站大气电场联网和闪电与光伏建筑的距离组合,划分为4级预警,在不同的预警等级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措施。通过计算雷击光伏建筑事故概率,提出等离子防雷构想,向光伏建筑周围输送与雷云同极性的电荷,降低电场感应,主动降低事故概率。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近10年来国内外城市绿地领域论文检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发展特征、效益评价、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化现状、成功理念及范例,概括了世界城市绿化的主要理论流派、代表性理论及优秀绿化模式;回顾了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绿化及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城市绿地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玉溪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帆 《中国园林》2000,16(6):50-53
通过系统分析玉溪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城市绿地发展的趋势,为玉溪市今后的绿地建设提出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架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范畴的变迁入手,明确了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要素内涵.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讨论了城市绿地要素的主导功能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各类要素的用地载体.进而通过对主导功能要素类型与空间要素类型进行叠加形成要素体系的基本结构,整个要素体系覆盖城乡两大区域包含12个要素类型.城市绿地系统要素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功能多元化和空间结构复合化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丽萍 《山西建筑》2004,30(2):126-127
结合晋中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况,运用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如何构建科学、稳定的系统结构,并指出城市绿地的网络化是今后城市绿地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蔺银鼎 《中国园林》2003,19(11):36-38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文章在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动态,包括绿色植物的生态机理,城市绿地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的结构和格局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2.
李新  张倩倩  张伟捷 《山西建筑》2011,37(7):197-198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并依据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结合,重点利用CITYgreen对研究区域内部树木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算,旨在将这一先进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定量手段引入到我国城市规划及设计的工作中去,以使我国的城市建设科学高效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太白县地质灾害调查点进行研究,从调查结果与确定预警分级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调查与预警结合的方法,与实际现场调查结果一致,从而解决了灾害调查点预警分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连华 《山西建筑》2014,(13):224-225
通过对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历程的研究,指出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过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制约下的自我演替与更新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引导下的功能完善与系统化发展阶段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发展与景观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与风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娴慧 《中国园林》2010,26(2):82-85
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绿地与风两者之间环境效应的发挥是密切相关的,城市绿地清除大气污染的效果依赖于风的作用。风能使绿地的生态效应作用范围扩大;在绿地的协调作用下,风对大气污染的生态清除效应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绿地与周围的建筑区之间能在大环流的风速微弱条件下,形成适宜的局地热力环流风,改善无风条件下城市局地的空气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赵铭 《城市住宅》2021,28(9):176-177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还是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为此,立足居民健康探寻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在遵守通用共享、便携访问以及保证数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基础上,采取搭建绿地交往平台、重塑绿地街道场所、丰富绿地公共设施等措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促进居民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评价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玉  李湛东 《山西建筑》2007,33(11):18-19
在明确提出城市绿地评价定义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现代城市绿地评价的指标、生态效益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城市绿地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清晰明确的评价目标是绿地评价的关键,恰当的评价方法的选择可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郭超 《中国消防》2011,(24):31-31
近日,北京消防部门建立实施火灾防控三级预警工作机制。今后,北京某区域、单位火灾接警连续多日突破预警标准上线,或连续发生较大规模、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消防部门将发布红色一级预警,接到红色预警的单位,要倒查相关责任人,并由主要领导作检查。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城市绿地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化解城市问题的一种共同诉求,普遍认同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想模式存在三元独立折衷平衡的内隐缺陷,导致城市绿地建设中不同利益导向下三元关系的扭曲,偏离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理念新模式的转型探索成为研究趋势。从整体的系统观出发,揭示城市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之间回归生态本位的内生依附互动关系,构建一种以\"包含—融合\"为特征的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从根本上化解城市绿地非可持续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城市绿地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目前城市绿地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及特征,概括了城市绿地效益、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植物造景、结构功能、开放空间、绿地管理等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内容、布局及措施,指出了21世纪城市绿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