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晓宇 《城市住宅》2021,28(2):175-176
景观设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诸佛庵镇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为依托,通过文献查询、实地调研分析诸佛庵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并从景观提升设计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将地方特色与资源优势融入景观设计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不仅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深远的文化传统。当前城市化发展对乡村景观破坏日趋严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以乡村景观为利用对象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文化传承、产业复兴、环境提升等方面具有全面促进作用,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契机与思考方向。本文从乡村景观保护更新和乡村旅游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出发,梳理出乡村景观要素与特征识别、乡村景观保护更新途径、乡村旅游视野下对景观保护更新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以诸暨牛头岭村为实证案例,通过对其景观要素的梳理与特征识别,提出“基于乡村特征延续下的景观保护”“基于旅游发展下的景观更新”的针对性策略,尝试系统性地探索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景观保护更新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科学的指导下,以生态环境为背景、休闲养生为主题,实现传统观光旅游向专项特色生态健康旅游转变的发展趋势,是目前影响景区规划的潮流背景。贺江滨水区规划以景观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设计提升为核心,从功能分区及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产品设计、景观系统规划等多条路径进行规划,以多样化康体养生项目为载体,发展城市山水特色,打造滨水景观生态健康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王晶晶 《城市住宅》2021,28(3):170-171
生态保护型乡村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是乡村发展的基底条件.但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多重环境保护要求制约,针对其资源开发利用未形成合理的秩序.全域旅游的理念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从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3个方面探讨生态保护型乡村的发展路径,并以苏州金庭镇石公村为例,分析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卓  孟南  李群 《绿色环保建材》2020,(1):252-252,25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后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给我们进行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指导,本文以南阳市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的景观生态设计为例,通过对现状的详细分析,将"生态、乡土、精品"的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过程中,总结经验用于以后类似的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苏南乡村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复杂的水网空间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殊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水域网络破碎化、乡村生态风险增加等问题凸显。以苏州昆山长白荡片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克里金插值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景观干扰度分析、景观脆弱度分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基于韧性的适应性、冗余性、鲁棒性特征,从构建抗干扰性生态网络、重组多情景功能分区和完善自适应循环体系三个层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韧性规划策略,为水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传统水网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古城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特性,并从分析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入手,对水网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优化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菊芳  陶旭 《园林》2017,(2):34-38
国内城市近年来掀起了将传统航运、码头经济型等滨水区改造为高品位综合功能滨水区的热潮,但因为相关指导理论的局限性,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仅满足了基本活动的需求,空间适宜性有待提高。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电子河绿带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为例,探讨以人及其存在的环境整体为中心,从人本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求以及城市的多维整体环境的关系出发,对滨水空间行为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从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等多角度探讨滨水景观的适应性设计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滨水环境作为城乡魅力的重要载体及生态安全廊道,在城乡生态景观环境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捞刀河水系水塘垸沿岸滨水环境为对象,研究河道在满足防洪排涝等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建立多样的水绿交融开放空间,以形成连续性的生态廊道网络,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强绿色开放空间的可达性,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达到强化...  相似文献   

10.
曹文状 《居业》2023,(1):113-115
滨水公园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让滨水公园更好地发挥生态、游憩、观光等功能成为了景观设计中着重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滨水景观相关设计理论,以生态设计理念为引导,分析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研究驳岸、植物配置、道路系统规划等相关技术手段,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最后,以襄阳市月亮湾公园为例,对公园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详尽解析设计方案,以展示对滨水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策略研究的具体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建设可实现资源节能高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城市内涝,提高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滨水区,通过研究生态驳岸、植物生态配置、生态道路规划、水环境治理等技术,对上海前滩滨水生态进行评价,并对其主要景观要素进行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称赞古生村"让人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1]。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古生村后,古生村对村庄的整体景观风貌进行了规划提升,古生白族生态旅游村落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现已成为大理环洱海生态休闲和民俗体验旅游度假的新亮点。文章以大理市古生村为例,分析梳理其在乡村旅游因素影响下对乡土景观的运用,探讨其如何在改善乡人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又满足游人的旅游需求;如何呈现给游人以乡土之美,也为乡人守住乡土之实,把"乡愁"留住。  相似文献   

13.
滨水地区逐渐成为城市设计的热点,结合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案例,设计贯彻"生态保护、空间组织、活力塑造"的经验,提炼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古迹类的旅游景区因其重要的历史人文开发价值,成为保护和改造的重点,滨水景观的改造对于景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以千年钧瓷发源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神垕镇历史老街肖河样板段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对滨水景观的设计手法及其水生态保护策略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对同类型的景观改造项目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面向国际的乡村旅游推进了乡村振兴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概念发展,乡村景观的发展思路也随之产生变化,基于使用者角度了解乡村景观的实际感知反馈,能够明确乡村景观的核心魅力以及不同人群的关注重点。以日本冲绳恩纳村为例,通过Python语言收集各国游客的旅游评论数据并进行文本挖掘方法展开研究。由分析结果可知,各国游客普遍对于恩纳村持有好感,关注于体现海洋性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以及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景观。不同游客群体受到东西方文化背景和日常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旅游目的、观光期待、文化认同以及空间环境需求方面存在关注差异。由此案例在乡村旅游的国际化探索中呈现的经验和不足,为中国乡村景观的发展提出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月  苏同向 《园林》2022,(6):35-43
城乡统筹、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态成为乡村发展的助推剂。游客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环境感知结果直接影响游客体验质量、满意度及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其中植物是环境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基于UGC数据,辅以ROST CM6、NVivo11软件构建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感知要素体系,经IPA分析后提出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改进策略。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感知呈现:(1)感知网络中心聚集、平均发散,积极情绪明显;(2)感知维度多样化特征突出;(3)感知要素表现性差异大,满意度整体较高,美学特征仍是关注重点,文化特征为潜力因素。据此,提出未来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可从乡土树种利用充分化、造景特色化,植物观赏佳期可持续化,植物衍生文化可参与化、产业化等层面加以提升,并展望研究可拓展处。  相似文献   

17.
适应性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中的基本演替表征,是特定乡村景观时空格局与过程交互适应规律的直接投射。以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适应性循环架构展开的乡村聚居形态研究,不仅利于定向寻求景观风貌历史荣衰而呈现出的独特演化规律,更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地域乡村景观特色的影响驱动内涵。聚焦于新疆乡村聚居实体形态景观(本体、中心地标、循环系统、特殊区),通过适应循环系统的兴起、繁盛、衰退、重构阶段发展特征解析,梳理乡村聚居景观演变的时间脉络和空间拓展过程,初步探析出聚居景观形态演变的3种主要驱动影响机制:地理环境与乡村聚居景观空间情势的互适融合,产业经济对于聚居景观存续发展的引擎带动,以及宗教民俗之于乡村聚居景观文脉表征的统领浸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滨水区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成为小城镇规划的核心区域,同时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也使得滨水区域存在着空间破碎化、地域特色模糊、河道生态功能退化、空间活力不足等问题。该文基于地域性的设计理念,以大凌河滨水景观概念设计为例,从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设计原则,即整体布局原则、可识别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及多样性原则,从而对功能布局、主题选择及节点设计等方面提出地域性景观设计策略,使滨水空间现存的问题得以解决,为以后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玲  邵诏亚 《城市住宅》2022,29(2):105-108
乡村湿地是以农业湿地为主体,集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于一身的特殊湿地形式,其分布广且生态意义重大.探讨乡村湿地概念、特征,以及目前长三角地区乡村湿地面临的问题,以江苏省常熟市沉海圩乡村湿地为例,阐述实现乡村湿地生态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并指出规划设计需保护与改善水资源,将传统乡村文化传承与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