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AA5754铝合金板材渐进成形壁厚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板材渐进成形制件的壁厚均匀性,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仿真软件对AA5754铝合金板材渐进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适用于渐进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渐进成形实验,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夹具开口尺寸、成形速度和背压压力3种工艺参数对渐进成形制件侧壁壁厚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夹具开口尺寸和成形速度对渐进成形制件壁厚均匀性影响较大,且夹具开口尺寸越小、成形速度越大,壁厚均匀性越好;另外,背压的存在也有利于改善壁厚均匀性,但是当背压大于一定值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鼓包缺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电器隔离罩制件的分析,确定制件的成形工艺和成形工步,设计了多工位成形模具,使制件在一套模具上分别完成多个工序,实现产品的冲压成形和批量生产。该模具经实际生产验证,结构合理,运行平稳,满足制件尺寸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客车边顶板的结构和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确定了冲压工艺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计算得到制件的展开尺寸,由此设计了1副边顶板复合成形模,并对复合模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实际生产表明,模具结构合理、动作可靠、制件成形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为同类制件的成形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研究板料初始温度、压边力、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制件厚度、回弹的影响规律,并通过6061铝合金板材热冲压实验验证仿真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板料热冲压初始温度在465~565℃范围内变化时对该制件厚度分布和回弹量的影响不大;压边力对制件成形质量影响明显,本工况下选用3 k N较为合适;兼顾制件保压结束时刻的温度以及最终的回弹量,保压时间选择5 s左右比较合适。进一步开展成形制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并与常规固溶淬火-时效热处理后的6061-T6铝合金进行比较,发现热冲压制件的力学性能并未弱化,且同一热冲压制件不同位置硬度差异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5.
《塑性工程学报》2015,(6):52-57
针对盒形冲压件成形过程中易出现破裂、起皱和回弹过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对顶部弧面、侧壁直边的磁体外盖进行拉延、切边和回弹过程模拟,分析制件成形规律;采用正交实验法模拟研究压边力、凹模圆角半径、模具间隙和冲压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制件冲压成形的影响。以制件的最大减薄率和回弹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各工艺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显著性,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优化组合为压边力120kN、凹模圆角半径3mm、模具间隙1.05t、冲压速度6m·s-1。采用优化工艺参数组合进行模拟和冲压实验,获得了较好的评价指标值,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以DR210高强钢板汽车左右上侧梁外板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制件的结构特点,制订了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方案,利用Dynaform软件对制件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破裂、起皱、回弹等缺陷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了压边力、摩擦系数、板料尺寸等工艺参数,解决了制件成形时的破裂问题,验证了优化工艺参数的可行性。预测了制件两侧壁的回弹大小,通过反向偏置模面对制件两侧壁进行了回弹补偿,补偿后得到的制件两侧壁的实际回弹满足公差要求,验证了反向偏置模面回弹补偿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车身制件冲压工艺设计中,为减小材料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开口拉伸是常见的工艺方案,但其弊端就是会使制件成形不充分,从而影响制件强度及品质。介绍了通过特殊的模具结构来弥补开口拉伸成形不充分的弊端,并通过常见制件的实际案例。阐述了该模具结构对提高制件成形性的有效性,实现了采用开口拉伸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同时,又保证了制件成形充分。为汽车冲压模具设计提供了新思路,降低冲压件生产成本提供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模具工业》2021,47(8)
分析了月牙形端盖的结构特点和工艺特性,确定了制件复合成形的工艺方案,对工艺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用DeForm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下料尺寸进行了微调整,并介绍了该制件的复合成形模结构及模具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热冲压整合传统冲压技术与热处理工艺,精确设计材料参数和加热方式,在模具内发生材料相变进而获得优良的产品性能;其成形工序少,可一次成形工件并保证制件尺寸精度,获得高强度制件。介绍了硼钢热冲压成形技术的研究及开发现状,主要分析了硼钢热冲压成形的工艺参数和涂层选择,探讨了热冲压模具材料及冷却水道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后板的冲压成形工艺进行分析,计算了制件的毛坯展开尺寸,重点介绍了制件的成形工序及翻边、冲孔模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生产出的制件质量合格,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模具工业》2021,47(8)
针对带有翻边的汽车外覆盖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出现的回弹问题,现以某车门外板为例,从冲压工艺方案、A级曲面重新补偿、模具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应用CAE全工序模拟分析技术进行方案虚拟验证,控制成形制件的回弹,并将验证方案在结构设计中实施,同时结合A级曲面补偿,重构加工数模用于现场加工。通过现场生产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汽车外覆盖件因翻边导致的回弹。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对侧围外板C柱凹型特征的产品工艺性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冲压工艺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制件成形过程中板料流动特性,进而设计合理的冲压工艺造型以保证制件的成形性及面品质量;总结分析不同冲压工艺造型CAE模拟分析结果和实际制件面品缺陷状态对应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人对汽车的可观赏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汽车造型的新颖开发,  相似文献   

13.
以镁合金轮毂挤压成形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对其成形工艺进行模拟。为使制件成形效果达到最佳,选取凸模冲压速度、凹模旋转速度、成形温度作为输入层,以成形后制件的损伤值和应变标准差为输出层,通过构建关于工艺参数的BP神级网络对输入、输出层参数关系进行拟合。并采用遗传算法,基于构建的神经网络寻求最优解。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凸模冲压速度为5. 0 mm·s~(-1)、凹模旋转速度为30 r·min~(-1)、成形温度为380℃,采用最优参数进行试模,制件成形效果良好,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和优化的正确性,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高强钢汽车控制臂为研究对象,根据制件的材料强度高、几何结构复杂和成形困难的特点,制定多道次冲压工艺方案,采用Autoform软件分析冲压成形过程,研究冲压成形工艺参数对零件最大减薄率和回弹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边力越大,板料的最大减薄率越高;一定范围内,增大压边力可以减小回弹;摩擦因数越大,板料的最大减薄率越高;一定范围内,增大摩擦因数可以减小回弹。针对加工过程中回弹较大、拉延不对称的问题,对冲压工艺方案进行改进优化,最终有效减小了零件的回弹,控制了冲压件尺寸精度,采用CAE模拟优化了冲压成形工艺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后的工艺方案,试验结果与CAE仿真结果一致,成形质量达到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非线性有限元软件Dynaform为平台,对新能源地库车D6176的驾驶室顶盖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车顶盖的最大减薄率、成形不充分面积的占比、前后装配基准的形状误差等质量特征因数的变化规律,同时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车顶盖的应用状况、市场情况等诸多因素,最终确定了新能源汽车D6176的驾驶室顶盖的合理冲压成形工艺条件,并进行了生产验证。同时也验证了坯料内外表面摩擦力的差值、制件深度的不均匀性对冲压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不均匀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制件的精度及外观要求,对方盒的成形进行相应的工艺分析,在保证质量且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制定出了1套较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主要介绍了1副切断和成形为一体的复合冲压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某机第八级机匣热屏蔽环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刚模胀形工艺分析,探讨了冲压胀形前的毛坯尺寸确定、分体凹模的胀形模具的结构设计。通过对胀形过程中毛料成形特点分析,并结合通用冲压设备的实际工况,摸索类似零件的成形方法,解决了薄壁筒体带环筋和端部收口零件的一次冲压成形问题。模具经过现场调试,完成了制件的研制加工。方案对大幅降低模具成本、提高毛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热冲压成形的工艺特点,分析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并选择了热冲压成形的组织转变模型。利用ABAQUS后处理二次开发,预测高强钢热冲压盒形件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通过热冲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压边力对热冲压盒形件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并由热冲压盒形件的金相分析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选模型对预测热冲压成形件的组织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在超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形工艺中,能准确预测板料的温度场与模具的受力状况,对工艺制定与模具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ABAQUS模拟软件建立塑性体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热冲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板料与模具的温度场以及模具所受的作用力。研究结果表明:板料转移时间控制在10 s内较好;在成形过程中,制件法兰与侧壁部分温度分布均匀且基本一致,制件法兰与侧壁部分的温度低于制件底部部分的温度;为保证模具强度,凸模圆角处及底部、凹模入口圆角处及底部的冷却水道直径及密度应较小,并且应适当增大水道与底部表面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PEMFC金属双极板成形工艺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一种操作成本低,容易批量生产的金属双极板加工方法,把级进模冲压成形工艺应用于制造具有8条微小平行沟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分析了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给出了合理的排样图,利用DYNAFORM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关键的工艺步骤,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级进模冲压成形工艺制造0.1 mm厚SS304不锈钢双极板是可行的。提供了制造金属双极板的可行性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的柔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