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指出自马歇尔·伯曼的现代性理论以来,现代性讨论一直被视作20世纪建筑史写作的基础范畴。新一代建筑历史写作不仅考虑了伯曼关于现代性的体验,也关注到地缘政治的变化:第一世界的现代性在第二世界中有某种"双生",殖民与后殖民状况引发第三世界多元现代性的兴起。这些变化着的地缘政治和文化理解对现代建筑历史编撰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近期理论动向为反思当代建筑与现代性之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在最近的研究中,单极的、线性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现代性模型,正在为"多元"、"全球"和"他者"现代性所代替.这个转向鼓励研究者通过新的界定来考量现代性,并为观察建筑与现代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开启了新视野.文章回顾呈现于20世纪主流西方话语中建筑的现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4)
<正>1.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整合概述1.1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关系阅读和写作能够相互产生影响。一方面,阅读夯实了写作基础。通过阅读,学生的词汇量、语感、理解能力等均能够得到锻炼,无形中将知识内化,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写作促进了阅读的理解。写作作为语言表达的输出,是在阅读的影响下产生的,通过这种输出,不断强化从阅读中获得的认识和感悟,并作用于阅读理解中。  相似文献   

4.
韩涛 《住区》2021,(4):64-75
本文是"现代性的意象:例子、话语与建筑(下)"的第二部分,将继续针对"建筑中的抽象"议题,讨论现代性工具理性逻辑如何对历史与学科中的建筑学范式产生了影响.如果说"观念""经济""技术""军事""结构"五个维度是上文的要点,那么战后现代建筑的"意识形态"转向将是本文的关键词.本文以"白墙的涌现"作为具体的问题线索,通过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4)
"纯化"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性绘画语言逐渐地被人们所关注。在当今举办的众多展览中,以"纯化"语言形式表现画面的绘画创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影响着看众的视觉和感官。在艺术创作的现代化演变进程中,通过对民族文化与民族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与反思,再加以新的艺术语言予以表达,这恰恰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现代性。对于当代艺术创作而言,一种简约的绘画形式应是囊括了生活趣味,人生价值观、伦理与道德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王澍2017年与陆文宇共同推出"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中10年教育实验/实践的初步成果,试图从这样带有批判与改革色彩的教育实践及其与"亚洲后起近代化国家"在现代性进程所共同遭遇的问题,以及"五四运动"以降"反传统"现象对当代/文明的影响,探讨王澍选择以文化作为教育基点的意义;并探讨在学习现代性的3个核心"思想、技术、建制"后,是否"多重"与"非线性"的现代性进程模式才是看待文明发展的正确方法。藉此衍生如何能以教育回应现代性过程里,人的主体不断丧失的危机,也是王澍在中国美院实验教学所提出的命题─教育本在于"造人"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3)
<正>写作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通过阅读,能为写作积累素材;通过写作,能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获得更丰富的感悟。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应用"以读促写"进行探讨。一、在阅读的快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面对作文题时缺乏兴趣,写作对于他们而言,是一项困难、无趣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岭南派的"现代建筑"与"地域建筑"两种交织在一起的混成印象,通过对气候、庭园、线条和体积4个关键词的剖析,认为新中国以来岭南建筑的理念内核实际上更多源自于对现代性的追寻;分析了何镜堂的话语选择和作品引用源,揭示了其建筑理念中蕴含的将建筑作为一种修辞的理解,这一理解正好在走出岭南的过程中与各个地域和国家对主体身份认同的渴求相契合。在现代建筑与地域主义的辨析中阐释了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理念的嬗递。  相似文献   

9.
张光 《中外建筑》2021,(6):67-73
"白色神话"是城市建筑中一个多义的隐喻,一个批判与反思的对象.本文通过对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及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批判性读解来呈现长沙当代公共文化建筑的"现代性"特征.西方现代性的局限源于对"意义"的迷恋,远离了城市生活本身.本文借助"意识、语言学、意义、自治性"等语词的讨论,探讨信息时代下城市建筑"现代性"重塑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研究现当代建筑史的方法—知识构成分析,试图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从理论建构和历史学研究的角度,阐述"知识构成"作为考查现代性条件下当代建筑实践"历史化""知识化"的方法的架构、内容和有效性;以1992-2001的中国建筑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知识构成"的方法,理解、阐释、重构现代性条件下建筑学的知识状况;中国乃至亚洲何以成为推动当代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及方法的前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4)
<正>以范例式文本解读和写作模型探究相结合实施"写作"教学,以小组合作讨论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在参与、探索、体验中发现阅读文本的示范作用并理解主题句、过渡句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模仿写作,体会范例式文本解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经测评,学生自信心增强,教学效果较好。1.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
<正>"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它极其形象地阐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从阅读活动中获取最基本的字词句理解,从语言理解中学习思维与表达的方式,从感悟体会中汲取情感审美和精神力量;然后把从阅读中所习得的各类元素进行储存、加工与内化,进而再通过语言文字形式予以表达出来——阅读是一种积累与积淀,写作则是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切实体现了"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相统一"这一语文  相似文献   

13.
韩涛 《住区》2021,(3):84-95
本文是"现代性的意象"系列研究的第三部分.通过将"抽象"议题凝聚前文研究中对现代性十个术语的话语分析,本文聚焦讨论欧洲现代建筑"为什么"以及"如何"走向"抽象化"的历史机制,从而展开对"现代性的建筑意象"的高度综合."抽象"在本文中不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现代性的"条件".既是一种时间、空间、个人、社会、政治、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1,(23)
<正>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材料确定写作主题,根据要求组织材料,然后有逻辑地串连成作文,不断优化语言,让作文内容更生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运用写作训练四部曲进行写作教学。一、通过联想,挖掘主题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理解什么是主题,正因为没有主题,所以作文不能传递思想和情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挖掘主题的含义。比如,要求学生在"甜、乐、泪、暖"这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作为写作主题。有学生选择了"甜"字,但不了解"甜"字可以表达什么主题,  相似文献   

15.
<正>由比利时建筑理论历史学家希尔德·海嫩(Hilde Heynen)编写的《建筑与现代性:批判》,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性研究译丛系列中有关现代性和建筑关系的重要篇章。现代性作为一个历史分歧的概念,标志了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以预言家的口吻对现代性做过一个天才的描述:"现代性就是短暂、瞬间即逝、偶然",是"从短暂中抽取出永恒";同时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5)
波德莱尔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诗人,他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历来被视作《恶之花》的"补充"和"附录"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这部散文集中,通过对浪漫主义的"自然"主题的开掘把"人工自然"纳入"自然"之中,以向"内"的方式实现了对现代性的寻找,也通过在改造后的城市巴黎"漫游"过程中,以向"外"张望的方式加深了对现代性的认识和反思。他对现代性的认识至今仍能给以人们启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1,(6)
<正>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对核心素养的阐述,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创作展示,也是学生依据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习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体现意图、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常见的人际交往中,建构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物关系。应用文写作是考查学生表达性技能的有效手段,是新高考试题写作部分必考内容之一。应用文写作在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能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体现新课标中的"人与社会"主题,能针对性地考查学生英语"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等学科能力,因此,高三英语教学与备考应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与训练也就很有必要。本文以求助信为例,阐述文体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形成求助信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史论     
《城市环境设计》2013,(7):206-207
本课题试图提出中国现代美术合法性理论困境的解决思路,把"正名"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必须面对的根本性问题,以"人类未来巨变"为基本视野,以一切从事实出发为基本态度,将关注重心从西方现代性模式转向连锁突变的现代事件本身,进而在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面对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基本的经验事实和社会背景,将"自觉"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性标识,以"传统主义"、"融合主义"、"西方主义"和"大众主义"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基本形态的理论构想。在肯定既有现代性原则的前提下,以上的努力旨在拓展解释框架的涵盖性和自由度,力图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未来打开自主性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2)
<正>当下英语写作教学其实走进了一个相对困难的局面,而同样的,阅读如今也面临着与写作相似的困境,为了解决学生"读不懂、写不出"的难题,有必要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相互协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从阅读的两种基本技巧入手,在充分阅读的前提下将写作教学带入进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学会略读的阅读技巧以提高阅读效率略读,从字面上便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粗略地阅读"。通过略读,学生可以快速地浏览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掌握文章的大意。对于中文阅读来说,略读是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语境下审视现代主义建筑,其中的个体性、多重性特征等不再明显.文章以对先锋文化的回溯为研究方法,通过对未来主义和未来主义建筑师圣伊里亚"新城市"组图的思考,追溯现代性的早期纷呈,强调现代主义建筑需要以多重性、内在性、反预设的思维方式和时间、空间并重的四维时空观念回应现代体验、描摹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