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辽盆地地热和热应力特征及其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安  张博闻 《勘探家》1997,2(1):12-15
本文系统阐述了松辽盆地地热场特征,给出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周围地区热力学模式和热力学模式和热应力计算方法,分析了舆地中央坳隐热应力场性质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盆地地热和热应力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其勘探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带控制含盆地生油岩的形成和分布;油气差异聚集的分带性对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含盐盆地油气勘探部部署要注意全盆地分析,整体解,重视勘探 腾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阐述了松辽盆地地热场特征,给出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周围地区热力学模式和热应力计算方法,分析了盆地中央坳陷热应力场性质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盆地地热和热应力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地震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非地震技术是指地震勘探以外的其它物探方法 ,一般只应用于新区及外围盆地的早期勘探 ,普查基底起伏、地层展布、盆山关系。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 ,低成本、高效率的非地震技术在新区、外围的普查导向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而且开始转向目标勘探 ,主要是面对地震无反射或低信噪比的地区 ,起到镶嵌补充作用 ;在油气被发现之后 ,非地震技术可以从宏观规律出发对油气范围边界进行预测 ,对构造的含油气情况进行评价 ;在油田开发中应用非地震技术进行时移监测 ,研究蒸气前驱动态 ,可以指导油气开发 ,提高开采效率。图 4表 1参 2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对象的日益复杂、录井技术如何发展和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独特作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更强、特点更突出、传递更及时、成果更量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攻关理念;简要回顾了录井技术发展历史,系统分析了录井发展现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针对录井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录井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录井技术体系建设和重大新技术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6.
大庆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对象的日益复杂、录井技术如何发展和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独特作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更强、特点更突出、传递更及时、成果更量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攻关理念;简要回顾了录井技术发展历史,系统分析了录井发展现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针对录井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录井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录井技术体系建设和重大新技术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生代形成期有利的地质条件,西非盆地群赋存了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和构造带控制,即平行于构造带走向从东南向西北呈带状富集,形成多个油气富集带。主要分两个带:其一是由喀麦隆火山脊向南延伸至纳米比亚鲸海岭的含油气盆地,形成了一个富油气带,即中一南海岸盆地带;其二是尼日尔三角洲带,油气明显呈扇形分布。同时,海岸盆地广泛发育封闭性良好的盐岩层,岩盐的分布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油气再次运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十分巨大的。但目前在石油地质理论指导勘探实践方面遇到了难题,曾指导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取得成功的理论, 在这里基本失效。在探索寻找和总结新理论的过程中, 发现近年来所论证的油气再次运移的理论是油气藏形成三环节(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油气聚集)的中心环节,它反映了中国多旋回构造演化的特点, 符合油气流体矿产富集的规律, 所以, 它应该成为目前解决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难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综合应用流体力学、渗流力学、输砂力学和流体热力学等理论,分析支撑剂在三维裂缝中的运移分布规律,建立了一套考虑缝高变化时支撑剂运移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该模型和方法能满足三维压裂设计的工程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流体力学、渗流力学、输砂力学和流体热力学等理论,分析支撑剂在三维裂缝中的运移分布规律,建立了一会考虑缝高变化时支撑剂运移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该模型和方法能满足三维压裂设计的工程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及油气勘探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界定中国含油气盆地涵义的基础上, 从板块构造演化的背景、盆地形成的动力学特征、油气产层的时代等诸方面, 阐明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规律。将中国含油气盆地划分为以富集石油为主的裂谷盆地和以富集天然气为主的克拉通盆地两种类型, 每种类型又各有三个油气富集的构造单元。它们占中国沉积盆地面积的90 %以上, 拥有全国油气资源量的60 %~ 67 %和储量77 %~ 96%.讨论了今后中国含油气盆地勘探中的有利地区和层位,并预测了可能发现的油气田规模。同时, 还展望了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区和青藏地区油气勘探的远景。  相似文献   

12.
油气沉积学原理及其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油气藏形成条件中的生、储、盖、运、圈为纲讨论了油气勘探沉积学;以油气藏开发过程中与沉积、成岩的关系讨论了油气开发沉积学。在油气勘探沉积学中重点论述了陆相沉积与储层及圈闭的关系;在油气开发沉积学中重点论述了储层研究的基础—储层的沉积属性和成岩特征。强调储层沉积、成岩研究应成为储层评价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阳信洼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阳信洼陷油气成因和分布规律复杂,为指导油气勘探,对油气资源、储集条件与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多种油气源、多类型储层与多种圈闭条件构成了洼陷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纵向上油气呈成熟油、低熟油、生物气的分布规律,平面上多成因油气叠合连片;沙四段上亚段的成熟油和沙-段生物气是今后勘探的方向,斜坡带鼻状构造和断裂带的鼻状构造则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测井是基于声、核、电、磁、化、热和力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测量技术。这种方法是通过间接和直接记录声、核、电等与地层及井筒内介质的相互作用,探测地层和井筒内介质一些物理、化学特征,从而获得评价井下地层或介质性状资料的一种手段。它是发现和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之一,也是解决勘探、开发中一系列地质和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能够直接为石油地质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种资料和数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的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生产资料表明,泌阳凹陷内断层封闭形式已发现有油-油、油-水邻接等八种形式,封闭机理有断面封闭、对盘岩层封闭和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同生正断层在活动期是流体的渗流通道;第二,断层活动改变了两盘地层的邻接状态。根据对凹陷内几个主要油田的断层研究分析,断层的封闭能力和特征主要与断层规模(断距大小)、两盘地层邻接状态、产状、埋藏深度、流体性质和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方法 在假定地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评价了断裂宽度、断裂开启时间与油气运移速度及运移量之间的关系,并定性地评价了与断裂相接触的油气初次运移层、生油层质量与油气运移速度及运移量之间的关系。目的 评价断裂对油气运移的作用。结果在生油岩生油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断裂宽度与油气运移速度成反比,而与油气运移总量的关系不大;在相同地层结构模型中,间歇性开启断裂中的油气运移速度较永久性开启断裂快;  相似文献   

17.
录井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发展方向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海 《录井技术》1998,9(1):6-9
该概要阐述了现代录井技术的内涵,对录井技术的概念进行了概括。论述了录井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并根据国内外录井发展现状,认为只有坚决进行体制改革,朝产业化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参与市场竞争,才是录井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某研究区块采用古地磁技术进行了裂缝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致密油藏水平井(井周/井间)裂缝窜流导致开发中、后期能量补充不"均衡"甚至无法补充。通过实验设计研发了基于纳米纤维(NCF)的高稳泡沫体系,并系统研究了高稳泡沫的宏观/微观性质;通过实验室构建的裂缝模型,研究了高稳泡沫在裂缝中的生成和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起泡液在质量分数为4.2%的盐水中高度分散,与地层水配伍性好,NCF可以有效抑制泡沫液膜脱水,减缓泡沫失稳过程,泡沫半衰期提高4.5倍;高稳泡沫可以在裂缝中快速生成然后运移至裂缝深部,从而降低裂缝的渗流能力,防止气窜,气液比为2∶1的高稳泡沫产生的流动阻力最大;裂缝开度越小,泡沫生成的速度越快,流动阻力越高,产生高渗流阻力的区域越宽;高稳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阻力和裂缝渗透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NCF高稳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特征,进一步构建了泡沫流动阻力与气液线速度关系图版。  相似文献   

20.
台北凹陷西部的油源基本上都来自胜北洼陷,由于胜北洼陷生油岩埋藏深。从胜北洼陷到周边的葡北、胜金口-葡萄沟,从火焰山下盘的火8井区到西部的神泉-胜南、亚尔湖及雁木西-盐山口地区,油气显示的最深层位逐渐变浅,原油密度逐渐变轻,根据构造格局、原油物性、原油饱和烃成分等分析,台北凹陷的油气存在着从胜北洼陷到葡北-玉果、胜金口-葡萄沟、从胜北洼陷到火焰山下盘的火8井区、从火8井区到神泉-胜南、再从神泉-胜南到雁木西-盐山口地区和亚尔湖-吐参1井附近的几个运移方向。根据油气运移方向,寻找油气藏,是勘探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从而分析和指出了相应的几个方向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