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回顾了1997年炼铁系统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炼铁系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指出了炼铁技术发展的方向及炼铁技术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炼铁系统可视化,解决仿真技术及原燃料图像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研究了图像技术及其在炼铁各系统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图像技术在炼铁系统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图像技术在炼铁系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对监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有助于提高炼铁系统模拟仿真及专家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炼铁系统可视化,解决仿真技术及原燃料图像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研究了图像技术及其在炼铁各系统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图像技术在炼铁系统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图像技术在炼铁系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对监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有助于提高炼铁系统模拟仿真及专家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06年全国炼铁年会”的主要内容:我国炼铁生产概况及高炉炼铁技术发展趋势及炼铁理论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了简要的汇报。  相似文献   

5.
《炼铁》2012,(4):15
2012年6月13-15日,中国金属学会及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来自炼铁生产、设计、科研、教学及设备、材料等单位的代表近500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促进炼铁高效、安全、低成本生产",共收到包括烧结、球团、焦化、高炉炼铁、非高炉炼铁等方面的学术论文300多篇,重点对近两年来我国炼铁生产技术进展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后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的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低碳炼铁发展提供依据;最后从最新微观研究手段出发,介绍了目前炼铁研究领域在微观尺度的研究进展,多尺度综合调控研究高炉炼铁过程机理,为未来低碳炼铁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2016—2017年我国高炉炼铁生产概况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分析了近两年来我国炼铁生产在去产能、提高原燃料质量,以及高炉大型化、炼铁环保技术和非高炉炼铁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在原燃料质量、高炉高风温、高炉长寿、炼铁节能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炼铁生产应持续改善原燃料质量,全面贯彻精料方针;提高精细化操作水平,降低燃料比;重视高炉长寿系统技术,继续推广高风温技术,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探索高炉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重视炼铁资源及环境保护;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不断研发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实现绿色高效炼铁生产。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8,(5)
阐述了国内外炼铁低碳冶炼一些代表性的工艺技术及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宝钢炼铁低碳冶炼现状和今后低碳冶炼规划,并对未来低碳冶炼技术的方向及应关注的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①高排放行业特点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决定了炼铁必须要进行低碳冶炼;②综合判断,未来低碳炼铁的技术方向,应是立足目前炼铁工艺全流程低碳化生产,以及部分有发展前景的非高炉炼铁新工艺。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2005年1—4月炼铁系统所做的主要工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炼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当前及今后炼铁系统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今后炼铁要做的重点管理和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结合本钢高炉基础监测及信息化基础条件,应用工业传感器、数据采集、工业建模等技术构建高炉智能系统,打破了高炉生产现场数据孤岛,推动了炼铁技术从“经验式炼铁”向“数字化炼铁”的转变,提高现场高炉异常工况的诊断、预判、处理能力,促进了板材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炼铁技术体系建立,为炼铁行业智能制造落地应用树立了一个标杆。  相似文献   

11.
霍亮  李碧乐  黄勇  王力 《黄金》2007,28(10):4-10
通过光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总结了内蒙古赤峰陈家杖子金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划分了成矿期次.研究表明:矿床中矿石成分较复杂,硫化物种类多,有少量硫盐矿物出现;富硫贫砷毒砂、贫砷富硫黄铁矿、贫锌富铁的闪锌矿(与标准分子式相比),含杂质多的银锑黝铜矿和方铅矿与金关系密切;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其中第二世代富硫贫砷毒砂是陈家杖子金矿的最主要载金矿物,其次是方铅矿.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研究,确定该矿床为受大型角砾岩筒构造控制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该矿床深部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晨晓  李宏  毛文文  鲁华 《中国冶金》2016,26(12):31-35
对转炉双渣操作时的前期渣和终点渣中微观区域里磷的微观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微区碱度Rm为2.0~2.5的微区中磷的富集程度最高;前期渣和终点渣中钙质量分数分别为16%~20%、33%~37%的微区中磷质量分数较高;微区磷富集与硅质量分数关系密切,终点渣微区中硅质量分数为9%~12%、前期渣微区中硅质量分数为13%~14%时,磷质量分数最高;微区铁质量分数对磷富集的影响明确,铁质量分数为5%~9%时磷质量分数最大;镁质量分数低的微区中磷质量分数较高。  相似文献   

13.
那程银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阳春地区。通过采用路线地质调查、构造填图、矿床(点)考察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详细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震旦系云开群和寒武系八村群是区内主要含矿地层,但震旦系Ag元素丰度值明显偏高,因此震旦系形成的矿床规模比寒武系大;矿区整体为一背斜构造,北翼具有低温元素组合特点,南翼具有中温元素组合特点,反映出褶皱的南翼处于抬升,而褶皱的北翼处于下降,因此,北翼矿体的埋藏深度大于南翼;矿区燕山期侵入岩出露处一般都有较好的矿化,加里东期白云母-绢云母不等粒变质砂岩质条带状混合岩出露处矿化较好,而碎裂-糜棱岩化似斑状黑云母钾长石花岗岩出露处矿化一般。  相似文献   

14.
程松 《有色矿冶》2010,26(3):61-62
焙烧天车是电解铝制造行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双联夹具是焙烧天车的主要作业工具,主要完成炭块的运输工作。本文详细叙述了双联夹具机构的工作原理,较透彻分析了炭块在夹持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同时针对生产中出现问题,对夹具机构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孙竞 《铁合金》2011,42(3):4-7
分析了当前世界铬矿生产以及南非铬铁生产的发展趋势,着重阐述了南非普遍采用的奥托昆普球团烧结工艺流程与技术装备的特点,其工艺先进,装备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回收处理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6.
宋阳  狄瞻霞  刘颖  龙红明  王平 《钢铁》2019,54(3):23-28,34
 铁水环流是影响高炉炉缸侵蚀的重要原因,而导致铁水环流的主要因素是死料柱状态,通过对高炉料柱受力分析,判断高炉死料柱状态,为了判断高炉死料柱状态及其对铁水环流的影响。通过对高炉料柱受力分析,判断高炉死料柱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模拟死料柱状态对铁水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型高炉正常出铁时,死料柱基本处于沉坐状态;当死料柱底部中心沉坐时,铁水在无焦区域相对活跃,流速更大,对炉缸侧壁剪切应力更大,对炉缸侧壁以及出铁口下方区域冲刷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赵学中  高连启 《云南冶金》2013,(2):34-36,55
国外某铜矿中铜含量为6.91%,且主要以氧化铜的形式存在,氧化率高达98.30%,结合率达45.60%,属高结合率的氧化铜矿。采用浮选和重选工艺难以有效回收。通过采用搅拌浸出一萃取一电积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选冶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冷轧电工钢都采用IEC标准制定本国标准,在铁损、磁感相同的情况下,评价标准水平高低和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就是电工钢的尺寸公差。经对IEC、欧洲、日本、中国、美国标准尺寸公差的比较得出:取向钢的同板差,IEC、欧洲、日本、中国相同;美国ASTM标准较严。无取向钢的同板差,美国最大,中国、日本中等,IEC、欧洲最小。取向钢的横向厚度差,IEC、欧洲标准严于日本、中国标准0.010mm;美国ASTM没有规定。无取向钢横向厚度差,IEC、欧洲标准较严,日本、中国较松。美国没有规定。宽度偏差,IEC、欧洲标准最小,美国最大,日本、中国中等。  相似文献   

19.
对南钢转炉厂生产DF钢中的夹杂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工艺制度下吹氩精炼效果不明显,氩后钢中的夹杂物含量为865.78mg/kg;大于300μm的夹杂物,主要成分为Si—Al,或Si—Al—Mn;80~300μm夹杂物,主要成分为Si—Al-Mn,且Si较高,Mn较低;小于80μm的夹杂物,主要成分为Si—Al—Mn,并且含Mn较高:改变钢液脱氧制度及控制吹氩搅拌,可使氩后钢中及铸坯中的夹杂物含量分别降低到203.38mg/kg、59.8mg/kg。  相似文献   

20.
断裂构造主要有两组, 北西向断裂为基底构造继承和改造的产物。北西向断裂是本区主要的导岩、导矿构造, 浸染状金矿石为主要的矿石类型, 约占矿石总量的60%, 呈他形粒状、浸染构造, 金属矿物含量约占5% ~ 15%,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 次为毒砂、方铅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