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调整处理对17-4PH不锈钢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化学浸泡、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固溶后直接时效状态和调整 时效状态的17-4PH不锈钢在人工海水中的耐蚀性能,并对显微组织作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7-4PH不锈钢过调整处理后再进行时效处理,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升高而年腐蚀率下降,耐海水腐蚀性能全面优于直接时效态试样.其原因是17-4PH不锈钢经过调整处理后进行时效可避免贫铬区的形成,并使马氏体组织里细小化特征,材料的组织均匀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运用化学浸泡、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固溶后直接时效状态和调整+时效状态的17—4PH不锈钢在人工海水中的耐蚀性能,并对显微组织作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7—4PH不锈钢过调整处理后再进行时效处理,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升高而年腐蚀率下降,耐海水腐蚀性能全面优于直接时效态试样。其原因是17-4PH不锈钢经过调整处理后进行时效可避免贫铬区的形成,并使马氏体组织呈细小化特征,材料的组织均匀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分析了经1040℃(40 min)固溶处理后的2205双相不锈钢经不同时效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在85℃饱和CO2地层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特性,并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其显微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800~900℃时效后,双相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向正向移动,电流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在850℃时,钝化区间已不明显,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在相同的时效温度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自腐蚀电位愈正,钝化区间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通过微观分析表明,时效析出相σ相是产生点蚀导致高温时效双相不锈钢耐电化学腐蚀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17-4PH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并对腐蚀形貌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经固溶+调整处理后,在520℃时效4 h时可获最佳的耐海水腐蚀性能,且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区间内,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及时效时间的延长,马氏体板条呈逐步细化的趋势且晶间析出物逐渐增多。在不同温度及时间的时效处理过程中,富Cu沉淀相的析出、长大及逆转变奥氏体的产生是导致其耐蚀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龚利华  李洋 《上海金属》2022,44(1):22-2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动电位极化法以及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950和1 100℃固溶处理对节镍型LDX2101以及00Cr22Ni5Mo3N(SAF2205)双相不锈钢中析出相、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950℃固溶处理使两种钢的微观组织均匀性变差,尤其是2205双相不锈钢中σ相的析出使其耐点蚀及应力腐蚀性能明显下降,耐点蚀性能甚至劣于点蚀当量(PREN)较小的LDX2101双相不锈钢; 1 100℃固溶处理对两种钢的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行为影响较小,但钢的塑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固溶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点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能谱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FeCl3溶液浸泡法和循环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固溶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和点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50℃×2h水冷固溶处理后,实验钢中α和γ两相体积含量约各占一半,组织均匀且细化,在6%FeCl3,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为45℃,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Eb和保护电位Ep均为1028mV,表现出良好的耐点蚀性能.经950℃固溶处理后组织中析出σ相,σ相导致其抗点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含铜马氏体抗菌不锈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适量铜,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在不锈钢中弥散析出ε-Cu相,可赋予不锈钢优良的抗菌性能.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析出相的形貌分布,还用电子能谱分析了析出相的组成.抗菌检测结果表明,含铜马氏体不锈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效杀灭作用,而仅经过固溶处理的不锈钢则没有杀菌作用.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含铜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下降,其原因在于钝化膜与ε-Cu相之间存在腐蚀电位而发生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8.
将17-4PH不锈钢锻棒固溶处理后油冷,然后选择在最佳的时效温度480 ℃时效保温0~5 h后空冷。通过光学显微镜(OM)、超景深显微镜、XRD、显微硬度仪等测试方法观察固溶、时效过程的组织演变和分析其沉淀硬化机理;采用电阻仪间接测试ε-Cu相动态时效析出过程对电阻的影响;并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其耐磨性能。研究发现:17-4PH不锈钢固溶和时效过程没有残留奥氏体和逆转变奥氏体出现,热处理后出现板条状和块状两种马氏体形态,板条状马氏体硬度高于块状马氏体,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两种马氏体硬度同步上升,时效析出明显提高了固溶态组织的硬度;时效2.0~2.5 h附近强化效果和耐磨性能最弱,可能与ε-Cu 相长大及与位错交互作用有关;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电阻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下,PH13-8Mo高强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性能。结果表明:时效温度对PH13-8Mo高强不锈钢耐点蚀性能有影响,具体表现为:时效时间为4 h,随时效温度升高,于480~595℃温度区间点蚀电位持续降低,温度升至621℃时,点蚀电位升高。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升高,钝化膜表面阻抗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升高到621℃,阻抗增大,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一致。Mott-Schottky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时效温度下PH13-8Mo高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钢铁材料的耐点蚀性能,采用等离子堆焊在Q235钢板上制备Mn-N型双相不锈钢堆焊层.分别采用卧式显微镜和配备EDS的扫描电镜,观测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分析各元素在两相中的分布;采用FeCl3溶液对堆焊层进行点蚀浸泡试验,并测量堆焊层在3.5 wt.%NaCl溶液下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研究固溶处理温度对Mn-N型双相不锈钢等离子堆焊层的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相不锈钢堆焊层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其显微组织中铁素体的耐点蚀性能下降,而奥氏体的耐点蚀性能上升,堆焊层整体的耐点蚀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经1230℃固溶处理后,堆焊层点蚀速率最低,为0.0176 g/h;同时,电化学阻抗谱显示,经1230℃固溶处理后,堆焊层具有最高的耐点蚀性能.固溶处理使合金元素在两相中重新分布,是造成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堆焊层的耐点蚀性能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时效处理对CrCoMo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循环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退火状态和时效状态的CrCoMo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退火态CrCoMo不锈钢经时效处理后点蚀电位负移,钝化膜保护性下降,材料的耐蚀性能降低。其原因是时效处理使得第二相沿晶界析出,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对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SMSS)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变化和第二相碳化物及其对该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奥氏体以及M23C6型碳化物颗粒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试验钢中逆变奥氏体含量增加,且在650 ℃回火时达到体积分数最大值41.41%。当回火温度高于600 ℃时第二相碳化物开始析出,且650 ℃回火后碳化物数量及尺寸较600 ℃增多。点蚀电位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相碳化物的析出降低了试验钢的点蚀电位,促进了亚稳点蚀位置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分析、FeCl3点腐蚀试验、点蚀坑形貌观测、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再结晶退火温度对含Cu铁素体抗菌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60~980 ℃范围内保温5 min,含Cu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再结晶程度逐渐提升,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最佳再结晶退火温度为900 ℃。含Cu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在酸性FeCl3溶液中点蚀坑呈开放式,随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升高,点蚀坑面积及深度减小,在980 ℃退火时其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随时效温度的增加马氏体组织逐渐细化,马氏体板条间析出NbC颗粒;当时效温度达到550 ℃时有球状富Cu相析出。580 ℃开始有较弱的奥氏体衍射峰出现,即在时效中发生了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转变,620 ℃时,富Cu相由共格相转变为非共格相并聚集长大呈短棒状;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腐蚀失重率逐渐增大,自腐蚀电位依次降低,电化学阻抗值不断减小,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挤压成形Ti-4Al-2V合金棒材进行普通退火、再结晶退火、双重退火处理,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退火前后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钛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分析热处理工艺与合金腐蚀倾向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未处理合金棒材表面无明显宏微观缺陷,不同温度退火后钛合金主要组织为α相,960 ℃+570 ℃双重退火后,合金组织由粗晶粒状的α相和细针状的α相组成。未处理合金伴有网篮组织,经不同温度退火后获得少量魏氏组织和双态组织。通过分析不同温度退火后钛合金的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谱可知,相比未处理合金,760 ℃退火后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较小,对应的极化电阻较大,腐蚀倾向较小,960 ℃+570 ℃双重退火后合金的Nyquist图显示最大的容抗弧,表明其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两种(含W、Cu,不含W、Cu)超级马氏体不锈钢(SMSS)进行1050℃保温0.5 h后淬火及不同温度(550℃、650℃、750℃)保温2 h的回火处理,在饱和CO2浓度下,Cl-浓度为2.12%的NaCl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其耐蚀性能。循环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证实,回火温度对耐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并且550℃时耐腐蚀性能最好;含W、Cu的SMSS具有较高的点蚀电位。交流阻抗分析表明,回火温度为550℃的样品具有最高的阻抗值,形成的钝化膜最稳定。  相似文献   

17.
魏欣  董俊华  佟健  郑志  柯伟 《金属学报》2012,(5):502-507
通过循环极化曲线、Mott-Schottky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温度对Cr26Mol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Cr26Mol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点蚀电位下降,钝化膜阻抗降低.Cr26Mol不锈钢钝化膜的半导体类型和性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改变.Cr26Mol不锈钢发生点蚀的孕育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点蚀敏感性增加,已发生点蚀的试样不能够自修复.  相似文献   

18.
魏欣  董俊华  佟健  郑志  柯伟 《金属学报》2012,(4):502-507
通过循环极化曲线、Mott-Schottky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温度对Cr26Mo1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Cr26Mo1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点蚀电位下降,钝化膜阻抗降低.Cr26Mo1不锈钢钝化膜的半导体类型和性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改变.Cr26Mo1不锈钢发生点蚀的孕育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点蚀敏感性增加,已发生点蚀的试样不能够自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