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铁件酸性镀铜前的预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昕  张春丽 《当代化工》2003,32(1):15-17
实验研究了钢铁件酸性镀铜前的预镀工艺,确定了硫脲浸铜工艺,讨论了工艺中各成分及含量对镀层结合力的影响,得到了硫脲浸铜工艺的成分及最佳含量,硫酸铜10—12g/L、硫酸75—100m/L、硫脲0.2—0.3g/L、添加剂8—10mL/L.由此工艺预浸后,再进行酸性镀铜,得到的镀层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2.
光亮酸性镀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 光亮酸性镀铜液是以硫酸铜和硫酸为主要成份,在镀液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后,获得光亮平滑的铜层,因而称为光亮性酸铜.光亮酸性镀铜工艺在目前装饰性电镀中作为中间镀层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
锦纶表面化学镀铜是实现金属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检测镀铜层沉积速度、镀层体积电阻等方法,研究了锦纶表面以乙醛酸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乙醛酸可以代替甲醛在锦纶织物表面得到光亮、致密、结合力好的化学镀铜金属层,镀液pH值及温度适当提高,镀速增大,镀层电阻减小,光亮度提高,亚铁氰化钾3 mg/L及2,2'-联吡啶的加入降低了镀速,但可以显著降低镀层电阻,表明添加剂的加入使镀层致密性增强。锦纶织物表面以乙醛酸为还原剂得到光亮稳定镀层的化学镀铜最佳配方及工艺:CuSO_4·5H_2O 10 g/L、乙醛酸3 g/L、酒石酸钾钠20 g/L、EDTA 40 g/L、NiSO_40.9 g/L、亚铁氰化钾3 mg/L、2,2'-联吡啶5 mg/L、聚乙二醇50 mg/L、pH值为13、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4.
无氰镀铜的实验研究与生产应用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基于硫酸盐光亮酸性镀铜体系的钢铁件浸镀铜工艺工业化应用的不可行性,以及浸镀与电沉积相结合的酸性镀铜工艺的特点.介绍了酸铜光亮剂、钢铁件活化原理、无氰碱铜配位荆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HEDP无氰碱铜镀液具有化学活化作用,以及预浸能提高镀层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基于硫酸盐光亮酸性镀铜体系的钢铁件浸镀铜工艺工业化应用的不可行性,以及浸镀与电沉积相结合的酸性镀铜工艺的特点.介绍了酸铜光亮剂、钢铁件活化原理、无氰碱铜配位荆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HEDP无氰碱铜镀液具有化学活化作用,以及预浸能提高镀层结合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ABS塑料表面电沉积铜工艺,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表面整理,去应力,粗化,敏化,活化,化学镀铜,光亮酸性镀铜.通过平行试验得到ABS塑料上电镀铜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无水硫酸铜140g/L,硫酸60g/L,氯离子30mg/L,光亮剂3 mL/L,磷铜片阳极(P含量为0.03%~0.06%),温度40℃,电流密度1.5~3.0A/dm2,电镀时间5 min.扫描电镜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得铜镀层光亮、均匀,与塑料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ABS塑料化学镀铜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ABS塑料表面化学镀铜的工艺流程,讨论了粗化温度和时间、敏化和活化时间、硫酸铜质量浓度、甲醛体积浓度、酒石酸钾钠质量浓度、镀液温度和镀液pH对镀层质量以及化学镀铜沉积速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15~20g/L硫酸铜、15mL/L甲醛、14g/L酒石酸钾钠,镀液温度为323K,镀液的pH为11~12。扫描电镜表明,所得镀层均匀、光亮,结合力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种铝合金表面预活化处理工艺对随后化学镀镍层的光亮性及结合力的影响.确定了一种适用于LY12铝合金的碱性活化液配方,可代替浸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化学镀镍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为:硫酸镍25g/L,次磷酸钠22 g/L,柠檬酸钠30 g/L,UDIQ561稳定剂2 mg/L,UDIQ563复合添加剂0.2 mL...  相似文献   

9.
采用脉冲电镀法在碳纤维表面镀铜,研究了硫酸铜、硫酸、添加剂、施镀时间、电流密度、占空比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镀液成分和电镀工艺. 采用冷热循环法检测镀层与碳纤维的结合力,采用SEM和XRD考察了铜镀层质量. 结果表明,以130 g/L CuSO4×5H2O, g/L H2SO4 50, 30 g/L KNO3及6 mL/L光亮剂为镀液、室温下电流密度82 mA/mm2、占空比40%、施镀时间6 min为电镀条件,可在碳纤维表面得到表面平整细致、结晶度良好的铜镀层. 镀层结合力由原来的270 kPa提高到450 kPa.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乙醛酸化学镀铜体系中各因素对镀速和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化学镀铜液的配方及工艺规范。优化工艺条件:硫酸铜16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g/L,乙醛酸13g/L,2,2’-联吡啶10mg/L,pH12.5,温度40%。优化条件下,可获得结合力良好、表面均匀光亮的镀层,工艺中不使用甲醛,无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及社会效应,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在酸性光亮镀铜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有一价铜产生,为了避免铜粉和一价铜的产生,一般都采用含磷量为0.1~0.3%的铜阳极来防止铜粉和一价铜,有时一价铜离子也因某些还原剂带入或阳极钝化而产生,故每天添加0.2ml/L30%的H_2O_2,把一价铜氧化成二价铜离子.光亮剂要做到少加勤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镀法在钢铁件表面制备了黑色镍-铜-磷合金层.研究了发黑剂对化学镀层表面颜色的影响,及影响化学镀层性能的各个因素.最佳工艺为:28g/L硫酸镍,30g/L次磷酸钠,15g/L柠檬酸钠,1g/L硫酸铜,8g/L硫氰酸钾,15g/L醋酸钠,2mg/L硫脲,pH为7.0,θ为80℃,得到耐磨耐蚀、结合力较好的黑色Ni-...  相似文献   

13.
李荣  余祖孝 《塑料科技》2007,35(11):76-79
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添加剂对PVC塑料上电镀铜的沉积速度、硬度、结合力、耐蚀性、表面形貌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塑料上电镀铜的合理配方及工艺:CuSO4150g/L,H2SO440g/L,NaCl0.08g/L,0.015A/cm2,50℃,1.5h;较优单组分添加剂为:聚乙二醇-6000(50mg/L);最佳复合添加剂为:聚乙二醇-6000(50mg/L)+光亮剂OP-10(50mg/L)。  相似文献   

14.
氰化物光亮镀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氰化物镀银溶液中加入酒石酸锑钾和FH光亮剂镀取光亮银镀层进行了研究,并对光亮机理进行了探讨。在含量为:AgNO_3 35~45g/L,KCN100~130g/L,KOH12~16g/L,C_4H_4O_6KNa·4H_2O 16~25g/L,C_4H_4O_6(SbO)K·(1/2)H_2O 0.5~2g/L,FH添加剂0.1~0.4ml/L的溶液中,在室温和搅拌下,可在i_k=0.2~4A/dm~2的范围内获得光亮镀银层。镀液分散能力好,镀银层的硬度高Hv达131.5MPa,钎焊性好。光亮镀银层的组织结构为银与锑的α-固溶体。光亮镀银层的晶粒为球形,大而光滑,其尺寸远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光线照射到这种银镀层表面不产生漫反射,使镀层呈现光亮的表面。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Cu2P2O7·4H2O 20 g/L、Sn2P2O71g/L、K2HPO4·3H2O 60g/L、pH=8.5、滚筒转速15 r/min、滚镀时间1h、采用循环过滤的工艺条件下,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焦磷酸钾质量浓度、电流、温度和添加剂JZ-1的用量对低碳钢上无氰滚镀铜锡合金(低锡)镀层厚度和含锡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滚镀电流、温度和时间对铜锡合金镀层的组成与镀速的影响.试验证明,当K4P2O7为300 ~ 350g/L、添加剂JZ-1为0.5mL/L、镀液温度为30~35℃、电流密度为0.38 ~ 0.48 A/dm2时,可获得厚度5 μm以上、锡含量为9%~ 11%的铜锡合金镀层,其外观光亮、金黄,与钢铁基体的结合力良好,具有一定的硬度与耐腐蚀性能,可以替代钢铁基材预镀镍和氰化预镀铜工艺.  相似文献   

16.
先在ABS塑料基材上涂覆由10 g/L硫酸铜和30 g/L次磷酸钠组成的混合液,然后进行激光活化,再化学镀铜。ABS塑料经激光活化后表面附着了一层均匀的铜微粒。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化学镀铜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为:CuSO_4·5H_2O_7 g/L,乙二胺四乙酸15 g/L,甲醛10 mL/L,硫脲0.3 mg/L,NaOH 6 g/L,十二烷基硫酸钠20 mg/L,pH 12~13,温度30°C,时间30 min。采用最优工艺所得镀铜层表面平滑、光洁,厚度分布均匀,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安美持(M&T)化学公司的几个典型工艺: 一、2~#高效率碱性光亮镀铜工艺采用诺切液及CL-3和CL-4作添加剂,可在氰化物溶液中镀得光亮的铜镀层。特点为电流密度范围宽,沉积速度快,可达1μ/s。诺切液消耗少,CL-3为80~135mL/KAH,CL-4为250~330mL/KAH。二、德光酸性光亮镀铜工艺采用D-1-R,D-2-R及D-3-R为光亮剂。D-1-R消耗量为40~60mL/KAH,D-2-R消耗量为70~90mL/KAH。D_k范围宽,Fe~(2+)可允许达2g/L。三、3号高效能光亮镀镍工艺  相似文献   

18.
钛酸钡材料介电常数较高,广泛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陶瓷电子元器件等复合材料中。在钛酸钡陶瓷表面镀膜,使其金属化可以解决陶瓷基体与金属的浸润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陶瓷。文章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膜层表面电阻、形貌、化学组成、结合力为指标,考察镀液工艺参数对钛酸钡陶瓷表面化学镀铜的过程和质量性能的影响,寻求最佳镀液配方。结果表明,钛酸钡陶瓷表面化学镀铜溶液的最佳配方为:五水硫酸铜16 g/L,甲醛16 g/L,EDTA二钠14 g/L,酒石酸钾钠18 g/L,温度为40℃,氢氧化钠14 g/L,p H为12.5,添加剂亚铁氰化钾和2,2’-联吡啶均微量。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镀层表面平整、呈淡粉红色、有金属光泽,铜晶粒大小均匀,排列紧致;镀层结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黄铜为基材,研究了吡啶添加剂-氨盐体系的电镀钯工艺,分析了钯盐、氯化铵、吡啶添加剂质量浓度,温度及pH对镀液和镀层质量的影响.在Pd(NH3)2Cl220 g/L,NH4Cl 15 g/L,NH3·H2O 35 mL/L,吡啶添加剂25 g/L,pH 7~8,温度25~35℃和电流密度0.4~0.5 A/dm2的条件下,获得了厚度达35 μm的光亮钯镀层.该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能满足光电经纬仪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无氰碱性镀铜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无氰碱铜工艺。采用多种配体,加入一定的添加剂,通过协同效应,使镀层的结合力和镀液的稳定性得以很大提高。该镀液长时间使用后能保持电流密度范围稳定。该工艺能在铁、黄铜、锌和锌合金、铝浸锌等基材上直接电镀,镀层光亮,结合力接近于氰化物镀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