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丁 《视听技术》2002,(12):62-63
歌剧《江姐》、尤其是其中“红梅赞”、“绣红旗”等歌曲,早已成为民间最流行、老百姓最熟悉的音乐,过去也有不少这类录音品种出版流传。这款2002年  相似文献   

2.
一言 《视听技术》2006,(3):98-99
威尔第有几部歌剧取材于莎士比亚作品。也正是威尔第将这些作品搬上舞台,证实了两位不同时代戏剧天才的灵感相结合所进发出的艺术辉煌, 其中包括1871年的《阿依达》(开罗)。此后他沉默了16年,即他一生中第二次放弃舞台生涯。随即威尔第写出两部真正的莎士比亚歌剧,这就是1887年的《奥瑟罗》(米兰)和1893的《法尔斯塔夫》 (米兰)。《法尔斯塔夫》问世时,威尔第已经80高龄,这也是他所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作为他歌剧创作顶峰的标志之一而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3.
李隽 《中国电子商情》2006,(11):144-145
听了接近7年的古典音乐,音乐会也听了差不多上百场,但却从来没有在现场欣赏过真正的歌剧。尽管曾经欣赏过了广州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版歌剧《卡门》、《茶花女》,但音乐会版与真正的歌剧有一定差距。歌剧公认的四大要素(音乐、戏剧、舞蹈、舞台布景美术)当中有一半属于视觉效果,如果放弃了视觉效果的音乐会版歌剧当作纯粹的音乐作品来欣赏岂不可惜!尽管如此,歌剧音乐会版由于制作成本相对低廉,非常适合广州深圳这些文化生活略微缺失的城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李潇 《视听技术》2008,(6):103-103
舒伯特生前有幸看到莫扎特的《魔笛》、贝多芬的《费黛里奥》和韦伯的《魔弹射手》等剧的首演。这些在瓦格纳之前便兴盛起来的德语歌剧,开启了舒伯特的歌剧创作之门。舒伯特一生前后尝试创作了10部歌剧,但只有《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上过舞台。《费拉布拉斯》(Fierrabras)是舒伯特1821年应维也纳卡纳剧院委约而写作,不幸的是,当时维也纳人正疯狂地迷恋罗西尼的歌剧。舒伯特的这部歌剧因此胎死腹中,在他生前从未获得过上演机会。近一百年过去了,自从1920年代该剧第一次获得完整的近代首演后,1988年指挥家阿巴多在维也纳的演出,更成为歌剧舞台上令人瞩目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诞辰150周年,本刊策划了这个专题和读者一起从他的《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特》等凄美迷人的歌剧里领略百年美声的传奇;如果你还未能进入这个歌剧殿堂,那么你也可以循着普契尼优美的旋律,如“冰凉的小手”、“人们叫我咪咪”,“为艺术,为爱情”、“星光灿烂”、“晴朗的一天”、“今夜无人入睡”等唱段认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6.
很是羡慕北京和上海的观众,这几年不少享有声誉的经典音乐剧都先后在他们的舞台上争相登场。《狮子王》、《歌剧魅影》、《西贡小姐》、《妈妈咪呀》等,这些一度令京沪两地人为之兴奋的好戏大戏,都与广州人擦肩而过。据说,因为广州没有像样的大剧院,百老汇的音乐剧对剧院和舞台的要求很高:又说,广州的演出市场对这类欧美的东西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郭文景可谓名声在外,特别是欧美。他有两部能够载入史册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和《夜宴》。《狂人日记》是第一部中国室内歌剧和无调性歌剧,也是第一都让西方人穿上中国长袍、用中文来演的歌剧。  相似文献   

8.
威尔第的不朽名剧《茶花女》是歌剧艺术的璀璨明珠,150多年来广为传颂,成为歌剧艺术家必练必修的一个剧目。在《茶花女》的唱片、DVD发行史上,精彩的演出、优秀的版本也层出不穷,现在Decca最新出版发行的这个DVD,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看手头这张《马捷帕》的DVD(Philips 074 194—9,环球代理)有一点好处就是有中文字幕,否则那么一大堆的俄语我肯定不会有耐性看下去,结果发现俄国歌剧还是蛮有看头的,不过重要的是要看全俄罗斯班底的演绎方能保证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0.
《托洛梅奥》是亨德尔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写的最后一部歌剧,于1728年4月30日在国王剧院首演,1730年与1733年两度在亨德尔的监督下上演,但是当时英国的听众对于意大利歌剧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于是包括《托洛梅奥》在内的一批当时的歌剧在舞台上从此绝迹。  相似文献   

11.
众星捧月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Deutsche Grammophon、Decca和Philips等几大唱片公司都不失时机地争相推出莫扎特的专辑以满足全球掀起的莫扎特热潮。而Deutsche Grammophon这张CD则收录了莫扎特几部最有名的歌剧当中的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和三重唱,像《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女人心》、《唐璜》、《狄托的仁慈》、《伊多梅纽斯》等等。这些歌曲大部分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这次全新的录音则是由当今歌剧舞台最受瞩目的年轻女高音Anna Netrebko联同几位Deutsche Grammophon旗下的顶尖歌唱家,像Thomas Quasthoff、Bryn Terfel、Elina Garanca、Rene Pape,共同演绎。  相似文献   

12.
坐在澳门文化中心大剧院里听歌剧、看歌剧,第一个印象就是前奏曲,接着就应该是场景了。随着乐声徐徐而出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的场景令人出神凝望。那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一个乡村一角的反映。当中是两层宽宽的石阶,石阶与石阶之间是一个广场或叫做教堂前地。舞台左边也有一道另外的短短石阶,是村民进教堂之必经。  相似文献   

13.
王彤 《高保真音响》2013,(12):119-119
为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第1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于10月底推出了”威尔第迷你音乐周”活动,分男1演出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三部歌剧和两场音乐会,来自意大利的维内托爱乐乐团、抒情歌剧合唱团为歌剧爱好者打造了一连串歌剧艺术的盛宴,其中一场情景歌剧版的《弄臣》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波希米亚人     
张爱和 《视听技术》2008,(11):102-102
《波西米亚人》是普契尼于1893~1896年所作的一部四幕歌剧,它在普契尼的作品中,属于最脍炙人口的一部歌剧,与《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多》并称普契尼的四大名作。  相似文献   

15.
静贤 《中国电子商情》2007,(11):154-155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一部洋溢异国情调的不朽杰作。这部歌剧取材于当地一个关于中国的传说,讲述的是中国公主图兰朵与鞑靼王子卡拉弗的一段壮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普契尼在剧中采用了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主导动机,无意中让中国听众增加了亲和力,而由电影导演张艺谋导演、在北京故宫太庙的盛大演出更使这部歌剧在中国听众中变得熟识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凡丁 《视听技术》2007,(9):100-100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取材于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创作的一部作品,也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诙谐歌剧,它不像比才的《卡门》那样先遭冷遇后才大红大紫,而属于一鸣惊人的歌剧作品。当年该剧首演时,莫扎特亲任指挥,演出大获成功。直到如今,它也是世上演出最频繁的歌剧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韩斌 《现代音响技术》2008,(12):139-139
东欧歌剧想必大家听得少,亚纳切克的作品则更少耳闻,人们比较熟悉的是《卡佳·卡巴诺娃》,其实《狡猾的小狐狸》也是亚纳切克的歌剧代表作,也是他的第十部歌剧,此时的亚纳切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歌剧创作经验,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狡猾的小狐狸》的故事非常简单,改编自杰斯诺夫利德克的小说《狐狸比斯特洛斯卡》,  相似文献   

18.
精彩瞬间     
扎特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他从11岁起就开始了歌剧创作尝试,共写了17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领域中获得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就是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该剧采用意大利文歌词,但以奥地利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的颠峰之作,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比捷的歌剧《卡门》于1875年首演时一败涂地。恶评如潮。被嘲斥为“荒诞古怪,支离破碎”。而如今却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20.
惊艳茶花     
一座素白色半半月型的舞台,银灰色皱折纹的弧型幕景,黑白相映的圆盘时钟,一张线条简洁的亮红色三人沙发,这样的场景搭配或许能计人误以为是在参观一次现代派的艺术展,而当俄罗斯美艳歌剧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Anna Netrebko)身着一条嫣红的吊带舞裙闪亮登场时,观众们才会意识到这沣定将是一朵让人过目不忘的惊艳茶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