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排桩支护结构以其抗侧移刚度大、场地适用面广以及施工便捷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支护。针对永久性边坡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借助岩土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GTS NX,以接触面的形式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研究永久性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及内力情况,确定合理的桩排距以及后排桩桩间距,对比工程监测数据,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验证,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过建立桩-土接触面,可更符合实际地模拟双排桩的变形形态;桩排距取为桩径的3.5倍左右可较好地发挥双排桩的力学性能及空间效应;后排桩桩间距取为前排桩桩间距的2倍左右可在满足工程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节约造价;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双排桩数值仿真中建立桩-土接触面的必要性及该双排桩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起同时考虑土层、实体支护结构、桩土界面Goodman单元以及实际施工过程的片式冠梁双排桩支护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表明:片式冠梁在基坑规模不大时对支护桩水平位移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且冠梁的最大弯矩及剪力位于坑角附近。在其他参数不变、仅冠梁长度改变的情况下,冠梁的水平位移曲线、冠梁剪力曲线可视为自变量是坑角水平距离值的一元函数,与冠梁本身的长度关系不大。当冠梁高度增大时,冠梁的弯矩及剪力值均明显增加,但冠梁水平位移减少并不明显。而冠梁参数不变时,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长侧中部处冠梁的水平位移、弯矩及剪力有加速增大至失稳破坏的趋势。随着排距的增大,长边冠梁的水平位移、弯矩及剪力的最大值会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率也在降低。桩距的增大对长边冠梁的位移及受力情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王萍萍  王丽彬  贾立舟 《山西建筑》2010,36(30):100-101
结合邯郸某工程,比较了双排桩加锚杆支护和双排桩支护的位移、土压力、内力,分析了双排桩加锚杆支护结构的性状,总结了双排桩加锚杆支护形式的特点,为双排桩加锚杆支护形式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接触面形式,利用连续介质有限元方法对悬臂支护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比较Goodman接触面、Desai薄单元和无接触面模型的计算结果,指出Goodman接触面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修正的Coodman接触面模型.  相似文献   

5.
赵峰  郭成军  孙洪飞 《山西建筑》2012,38(20):60-61
采用有限元建立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分析模型,对桩土接触作用进行模拟,得到前、后排桩的桩后土压力,通过桩后接触土压力与理论土压力比较,得出计算桩后土压力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6.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目前常见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常用计算模型,做了比较详细的对比分析。对其中的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进行来比较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其中一些比较不合理的假设。最后利用现有的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3D对结论做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指出桩土接触面刚度的确定是研究桩土共同作用的重要一环,采用数值方法结果对其进行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利用FLAC3D模拟不同刚度的地基土中的桩土作用体系,分析了桩土接触面刚度对桩身承载变形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远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桩土接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排距、刚度、桩长等参数对支护结构变形受力的影响,得出一些对工程应用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市铁路桥地下净水厂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基坑双排桩支护开挖深度最大的标准段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在通过对比现场实测结果、设计软件计算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桩间土加固深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对双排桩支护体系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排桩桩间土加固对支护体系变形的控制效果显著,但桩间土加固深度和弹性模量存在一个有效范围,当超出该有效范围后,加固效果的提高幅度不显著;对于支护桩弯矩和支撑轴力而言,桩间加固体的深度存在最优值;增大桩间加固体黏聚力及内摩擦角能够有效提高支护体系抵抗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坑工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影响双排桩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排距、连梁刚度和被动区土体加固对双排桩影响的规律,结合工程实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排距、提高连梁刚度和加固被动区土体能有效改善双排桩支护效果,进一步揭示了开挖深度与适宜排距的关系,为双排桩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黄土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中排距和桩身强度(包括桩的截面尺寸及桩身混凝土强度)对桩位移和弯矩的影响,并且在基坑和桩身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单排桩和双排桩。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基坑使用双排桩支护体系比单排桩支护体系在安全性能方面更具有优越性。计算给出了双排桩排距和桩截面尺寸的最佳取值范围,以及桩身所用混凝土的最佳强度等级。本文为黄土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开发,基坑开挖深度逐步加大,当开挖深度较大时,单排桩满足不了位移要求时,发展出双排直桩、斜直交替桩等新型支护形式,然而支护效果仍不够理想。为进一步优化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支护桩,增大其抗侧刚度,将桩设置为斜桩形成基坑双排斜桩。为了验证双排斜桩的支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双排斜桩在开挖与堆载作用下的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进行监测,并与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双排斜桩的侧向刚度均优于单排桩;(2)当桩顶排距较小时,前后排形成的空间刚架作用不强,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承载力弱于双排直立桩,当桩顶排距与双排直立桩相同时,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桩顶位移增长速度比双排直立桩缓慢,承载力提高;(3)双排斜桩在开挖和堆载过程中,位移增长最为缓慢,桩身弯矩较小,相比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和前排倾斜双排桩有一定优势;(4)对5种工况的桩型布置进行排序,双排斜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单排桩。  相似文献   

13.
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受力的Plaxis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有限软件Plaxis对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前后排距、前后排桩桩间土刚度、双排桩嵌入硬土层的深度等因素对支护结构的受力影响,为双排桩的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排桩支护排距的有限元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双排桩的排距对桩身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体两侧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出双排桩排距最经济合理的取值范围,为双排桩设计、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坑向场地复杂和变形控制严格的趋势发展,因各种应用较少的基坑双排桩支护又重新受到了重视,工程应用逐渐增多,但现有基坑双排桩计算模型中桩间土等效问题仍有待完善。在现行的行业规程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从3个不同的角度对桩间土等效模型做出尝试与探讨,提出了3个基坑双排桩改进计算模型。而在对3个改进计算模型进行总结后,通过引入了等效桁架模型,进一步对桩间土等效模型进行改进,并提出基于等效桁架模型的基坑双排桩结构计算模型。结合具体的算例,对4个改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加以验证,通过4个计算模型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基于等效桁架模型的基坑双排桩结构计算模型更加合理。最后,将基于等效桁架模型的改进计算模型应用到昆明地区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中,通过工况和桩间土压缩特性的分析,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探讨,旨在能为基坑双排桩支护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排围护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在理论研究上尚不成熟,目前尚无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在排距、桩体刚度、桩间土性质、被动区土性质改变的情况下,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相应的变化目前研究很少,且大多局限在二维分析计算中,对于空间门架式结构的双排围护桩结构存在较大的缺陷。本文应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DINA,模拟上述不同工况,得出结构的三维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得出ADINA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工程实际,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7.
由于支护空间受到限制等原因,工程中出现了只有后排桩挡土的特殊双排桩支护结构,和前后排间有土体的一般双排桩支护结构明显不同。为了探讨特殊双排桩的支护效应,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模拟分析,详细说明了使用ABAQUS模拟双排桩支护基坑开挖的关键步骤,并给出地应力平衡的相关原理。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模拟,得知一般双排桩与特殊双排桩的内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基本呈相反形式,相同条件下,一般双排桩的支护效果要优于特殊双排桩。笔者分析了特殊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分布及变形的空间效应,并提出优化靠近坑角处支护结构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需严格控制变形且无法施打锚索或设置内支撑的软土基坑中,双排桩支护能有效地保障基坑安全并控制基坑变形,文中介绍深圳某软土基坑双排桩支护工程实例,施工监测数据表明该支护结构是合理的,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托实际工程进行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分析比较,利用PKPM计算软件对该方案进行计算校验,得出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将结构力学方法和改进的"m法l理论"引入到双排基坑支护桩的计算中.本文提出改进的"m法1理论",将双排桩的前排桩和单排桩的计算坐标原点取在坑底处,将坑底以卜的桩后土在坑底以下桩上产生的土压力考虑在桩的挠曲微分厅程中.其坑底以卜的土压力为化移、排桩净距和上件指标的函数,其坑底以下由于坑底以上土的重力产生的土压力为位移、排桩净距和土性指标的甬数,但将坑底以下多层土换算为单层土,坑底以下产生的这一土压力便町取为常数.上述土压力与位移的关系式通过试算确定.通过审内模型试验、双排桩改进的"m法l理论",得到如下一些可资参考的结论:(a)只要桩顶连梁与桩的刚度比等于0.48,则连梁刚度是合适的,冉继续增加连梁刚度无意义;(b)按照公路、铁路桥涵规范确定的桩问不村j互影响的排桩净距值偏于保守,不同的土类可乘以0.81~O.92的系数,粗粒土乘0.81,细粒土乘0.92,继续增大排桩间净距对双排桩的受力和变形影响不大;(c)本文的工程实例表明双排桩较单排桩至少可减少造价22%,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同时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对基坑周围建筑物(构筑物)或地F管线小构成影响,值得继续研究和广泛应用于各种支护上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