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汽油机冷起动附壁油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高速摄影和激光荧光法研究了汽油油束碰撞平板后壁面上油膜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喷射高度、喷射角度及喷油脉宽对油膜面积及油膜最大厚度的影响,定量地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最大油膜厚度和油膜面积.试验结果表明,喷射高度增大时,最大油膜厚度和油膜面积都减小,附壁燃油量减少;喷射角度减小时,最大油膜厚度减小,而油膜面积却增大,有利于燃油挥发;喷油脉宽增大时,最大油膜厚度和油膜面积都增大,附壁燃油量也增加.利用无量纲时间,对油膜面积的变化速度研究发现,无量纲时间在1.5之后,油膜面积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油滴蒸发模型,并在不同的工质压力和温度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将此油滴蒸发模型和油膜蒸发模型相结合,应用到涡流室式柴油机的燃油蒸发过程中,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燃油蒸发过程中燃料蒸气浓度和工质温度场的变化历程以及燃油蒸发对涡流室平均温度和平均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一种通过特殊活塞顶面形状结合复合供油系统,解决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排放问题的新方法,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探讨了该方法对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工况下缸内气流运动和油气混合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特殊活塞顶面形状对气流进行合理的壁面引导,同时结合复合供油系统,能够优化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工况下缸内气流运动的形态和分布,促进缸内油气充分混合,改善气缸内空燃比分布,降低HC排放。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析了汽油机冷起动过程HC排放较高的原因 :失火、燃烧不完全、过渡过程中空燃比不合适、气缸壁面对燃油的吸附、润滑油吸附、后燃。通过采取缸内净化和提高催化转化效率两个方面的措施降低冷起动过程HC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汽油机冷起动过程HC排放较高的原因失火、燃烧不完全、过渡过程中空燃比不合适、气缸壁面对燃油的吸附、润滑油吸附、后燃.通过采取缸内净化和提高催化转化效率两个方面的措施降低冷起动过程HC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汽油机冷起动过程的特征;介绍了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循环控制技术、缸内油膜和蒸发研究、环境温度对冷起动排放影响、冷起动空燃比模型、HC捕集技术以及快速起燃技术等.可以看出,后处理技术将获得更多的应用,密耦催化器则是欧Ⅲ排放的首选技术,HC捕集器是降低冷起动排放的最佳技术之一,多种技术的结合与系统优化可以满足更高的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9.
利用汽油机自身的燃油供应系统,建立了高压点火、低压喷射的快速空气加热器(RAH),使用这种加热器对汽油机冷起动过程的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RAH能快速加热进气,并且本身排放量较少.在环境温度为-2 ℃时,仅需加热32 s就能使进气温度由9 ℃上升至30 ℃,在发动机起动后还会继续升高.在发动机起动后最初40 s内,经预热的进气可使HC和CO排放分别降低46 %和36.4 %,在同样的时间燃用乙醇汽油,可使HC和CO排放分别降低33.4 %和11.1 %.结果表明RAH为有效的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装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将现象学燃烧模型和进排气的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对LD485直喷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整个工作循环的示功图和瞬时温度。重点介绍了现象学燃疵模型在工作过程计算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转速和喷油提前角对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和温度变化过程的影响,并对此做了分析,得到的规律为:缸内压力和温度随转速升高而升高,随喷油提前角增大而增大。用综合参数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数据表明模拟计算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作者通过对柴油机冷起动过程进行高速摄影、高速采集缸内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和瞬态转速,证明该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非稳态燃烧过程。本文根据作者拍摄、测试和记录所得结果,综合分析了冷起动过程非稳态燃烧的内外部特征、机制和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改善冷起动性能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